最佳答案
1872年8月11日,一群平均年龄十二岁的中国少年由上海坐船赴美。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稚嫩的臂膀上已经肩负起了强国富民的艰巨使命。
“幼童出洋”的想法出自清朝官员容闳,亦是首位留学美国的华人。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在幼童留美计划进行到第十年的时候,清政府执意将留学生们遣送回国,最终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在耶鲁大学完成了学业,其余留学生均被迫返国。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
纵观这批留美幼童的成绩放在当今也是首屈一指,据不完全统计,在一百二十名留学生中,1人考入哈佛,22人考入耶鲁大学,8人考入麻省理工学院,10人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其余不少也考入康奈尔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回国后中国铁路业、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都出自这群“留美幼童”。中国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以及复旦大学创办人、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都是当年的留美幼童。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渴求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热情高涨,不少家庭也愿意将自己的子女送出国门,中国华侨自发地在美国接受军事教育,如西点军校、诺维奇大学、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要塞军事学院。这一批留学生在美国学习军事和战争,归国后纷纷投身军界,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除了美国,日本也逐渐成为一处留学胜地。胡适、鲁迅、钱学森等在当时中国文坛、科学界名震一时的学者也是通过这次机会走出国门。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共有5541人,他们大部分是在1946~1948年期间出国的。欧美国家的中国留学生最多,其中留美学生为3500人,约占留学生总数的63.17%,其次是留日学生,约占留学生总数之21.66%,其他留学生多集中在英国和法国。
首批赴美学习农业工程的20名留学生
建国后,中美关系一直不稳定,留学的大门暂时关闭了。1978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中国终于建起了中国学子和美国名校的桥梁。时间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在美国留学的学生尚不足四万人。
在1872年到1978年这漫长的一个世纪中,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约为14万人。而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留学生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群体,每四名留学生中就有一名来自中国。
如今的留学没有了政治的色彩与重压,却又多了一丝尴尬。野鸡大学、买文凭、论文抄袭??甚至花了几十万出国,最后换来一份月入几千的工作,有人说留学只是上世纪的明智之举。出国需要面对强烈的文化冲突、面对远离父母朋友的孤独、面对可能遭遇到的歧视;而国内的教育水平一步步在提高,大环境在变好??
留学的目的也不再同过往一样,无非是为了自己和家庭。报效祖国,我想我们潜意识里有这个想法,但总是放在前二者之后。尽管中国留学生成绩一向名列前茅,但是能像第一代留学生那般大比例进入美国名校的学生也只是凤毛麟角。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这是清末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的试题。这种题目别说当时,就连现在也很够看。
当然,我们也不会再像他们一样因为衣着打扮被外国人而嘲笑,但在外国社会里,我们依旧是弱者。诸如“亚裔分类”、“伊利诺斯巴士事件”以及“哥大撕名牌事件”等歧视华人的事件层出不穷,引发华人社会公愤,但在事件风波平息之后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外国人对我们的刻板印象仍然没有完全消失。在许多人外国人眼里,中国留学生仍然是一群只会聚在一起讲中文的数学学霸。他们说中国没有民主,没有言论自由,没有脸书,Ins, Snapchat。事实上,国内的微博和微信也挺好用的。也许这并不算得上是种族歧视,因为所有人对于各国留学生主动扎堆的情况都已经见惯不惯了。
网友说到很触动人心的一段话:我很感激我的祖国。他让我尝尽华夏九州天南地北的美食,让我熟练掌握着一门世界上最难且最有底蕴的语言。如果我的祖国不够强大,我也无法来到这里求学。相比一百四十年前的第一批留学生初来乍到之时的不适,我还能在当地勉强生活。我穿着和外国人一样的潮牌衣服,用着一样的社交软件,偶尔讲两句美式英语也不在话下。我的留学生活固然并不轻松,但也远比不上一百四十年前。祖国在变强,我们也在变强,我们留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