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答案
文 鸿观察张洪平
前不久看到一份报道美国大学学费的报道,里面列举的学费之高令人咂舌。如果你是一位中国家长,想送孩子去美国留学,真的要做好把半辈子积蓄都搭进去的准备。不过抛开留学需求不谈,大学究竟有多大魅力,能让遥远的美利坚人民宁可勒紧裤腰带,背上几十万的学费贷款,也非挤进大学校门不可呢?
美国学生的痛你不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大学究竟有多贵。学费不仅高昂,而且还在不断攀升当中:州内公立大学本科学费平均8600美元/年,州外公立大学21000美元/年,非盈利性私立大学约29000美元/年,知名大学的4年本科学费更是超过20万美元。这还仅仅是学费,如果考虑生活费,最终开销还会更高。
美国《Vice》杂志发布的数据显示,从1980年开始到2015年,美国总体的物价水平差不多翻了三番,但是,在相同的时间段,美国大学学费上涨的幅度竟然超过了1100%,同期美国家庭年收入仅仅增加了100%多一点。
一边是高昂学费的烈火,另一边是口袋空空的寒冰,美国学子夹在中间那心里是哇凉哇凉的。根据凤凰网的报道,有70%的美国人储蓄不超过1000美元,要上大学的年轻人只会更惨,其父母也没有余力来支援,打工也远水不解近渴,再加上文化中独立精神的影响,最终年轻人只能选择贷款。
美国大学生通过贷款完成学业已经成为主流。美国大学理事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有68%的美国大学生是在助学贷款的支持下完成学业的。2016年,助学贷款的借款人平均负债额上升到了30650美元。而在2013年,这一数据仅为26300美元。彭博社的报道称,目前美国大学生平均每人背负3.4万美元的学生贷款债务,大约有5%的学生债务甚至高达10万美元。根据《福布斯》杂志2017年的报道,美国学生贷款总额已达1.4万亿美元。每年都有约11%的学生因无力偿还而宣布破产。
美国的助学贷款大致分为联邦助学贷款和私人助学贷款两种。联邦助学贷款由美国联邦政府担保,资金由联邦财政、教育部直接发放,是美国学生支付学费的首选途径。联邦政府的贷款利息只有3.4%,但是四年累计只能贷2.3万,另外还有一种利息5%,总量2.75万。
这笔金额还不到很多大学一年的学费,由于联邦助学贷款金额有限,因此很多学生只能选择私人助学贷款。大量学生贷了一些极高利息的商业贷款,很多贷款利息高达8%,而且根本不是教育类贷款,而是一些很奇怪的抵押贷款项目。所以美国实际学生贷款总额应该超过1.4万亿美元。
拼了命毕业也难逃前途暗淡
美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就业形势良好,就业人数和失业率不断创新历史记录。
但是这种数字只考虑了“量”而绝口不提“质。真实情况是,如果把就业岗位分为高薪、中薪、低薪三个层次,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高薪岗位大幅减少,至今还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实际上,自动化和全球化,正将人们认为的“好工作”——中等技能工作岗位逐渐排挤掉,其对应的高薪岗位一直在下降,而且这个过程还远未结束。增长的工作岗位,只是少数中薪和大量的低薪岗位。
不过,即使愿意接受低薪岗位,也还有大把人找不到工作。美国的劳动力参与率从危机之后就连年下滑,现在只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
不少人为了维持生活,只能选择多打一份工甚至几份工,还有人因为找不到全职工作,只能去竞争兼职工作。危机之后的兼职就业人数升高后就再也没有降下来。
举步维艰的就业环境造成了“学历的军备竞赛”,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学历的通货膨胀”。激烈的竞争让就业市场成了“买方市场”,年轻人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来证明自己能力出众,希望能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而拥有一份闪光的学历,无疑是最直接的证明。还有部分学生希望能在危机时期进学校“躲一躲”,期待毕业之后就业市场能够回暖。但他们被冷酷的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只能硬着头皮加入焦虑的低薪就业大军,或者干脆毕业即失业。
为什么没有学历就等于失败呢?要知道,在二战之后的黄金年代,即使你是个没有学历、没有工作、没有背景的“三无”人员,只要你有才华、肯努力,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同样可以出人头地,乔布斯的经历最能代表那个美国生机勃勃的年代。
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高薪就业岗位的减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持续多年的透支消费习惯,导致的巨大债务,已经将美国消费中坚的中产阶级压得喘不过气来。
“债务繁荣”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透支了未来。即使再想借债消费,也已经力不从心。我们中国人习惯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美国却是“前人享受后人遭殃”。用一个玄一点的说法,这是美国透支了“国运”的报应。教育领域出现的激烈竞争,恰恰是美国综合实力难以为继的侧面反映,是经济规律对美国多年来“债务繁荣”的报复。
资本主义与教育的隐性结合
相较于欧洲以德、法为代表的免费教育,美国清教徒精神崇尚自我奋斗,让培养精英式的私立教育在社会意识中成为主流,被大众所接受和推崇。与之相应的,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的教职员工,其薪酬之高也远超其他一般高薪工作。在美国,年薪5万美元以上即为高薪工作,而一流大学的正、副、助理教授的有效薪酬还要高出2-5倍。
不过虽然收费高,但美式大学的一个优点是,给大学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更能激励学校进行更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教学质量更好、声誉更好的学校,也能相应收取较高的学费,学校的教职员工收入也能更高,这激励了大学和教师们提供更优质教学服务。另一方面,相对高昂的学费也在鞭策着学生们努力学习:浪费时间真的是在浪费金钱!
不过也有研究显示,在美国,越是知名的大学,其本科的教学质量越是一般,而其高昂的本科学费,其实是在“补贴”研究生以上的学生。相对于本科的高昂学费而言,硕士生、博士生不仅能从名目繁多的奖学金、补助中弥补学费的支出,甚至结余的钱还相当于一名中等收入工人的工资。而恰恰是这些硕士生、博士生的研究能带给大学更多的声誉。所以有人质疑,名校是在“榨取”本科生的学费,以此给硕士生、博士生“发工资”,让他们给学校做研究,给学校带来声誉之后,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本科的收费。
这种模式当然有利有弊。在“供养”硕士生、博士生得实惠,学校得名声,国家得科研成果,金融机构得利润的背后,是广大本科生在“买单”,进一步讲就是整个社会在分摊其中的成本。短期的好处很明显,但长期的副作用很隐蔽。究竟有没有更好、效率更高的办法,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综上所述,美国大学真不是一般的贵,贵到大多数美国人民都不得不依靠贷款才能完成学业。而即使苦读几年最终毕业,也很可能找不到对口的高薪岗位,只能从事较初级的低薪服务业工作。所以美国年轻人拼了命读书,宁可背几十万美元的债务也要往好大学里挤,其原因并不是真的因为有多虚心好学,而是面临“学历通货膨胀”,不得已搞的“学历军备竞赛”而已。教育领域出现的激烈竞争,恰恰是美国综合实力难以为继的侧面反映,是经济规律对美国多年来“债务繁荣”的报复。
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宋鸿兵观天下】(shbxy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