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答案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和香港岭南大学等8所香港高校,纷纷出炉了内地招生简章,8所高校计划在内地招生超过1300人。
一般都是一本。。。去香港上大学一年将近花去10万块~~~~~你家有家底就考吧~~分数线是你所在省市的最好的大学的分数(大约)分数高。价钱高
但是教学质量好。就业有保证.......要不是我家没那么多钱,我就打算考那儿了
555555555555555这个金钱社会!!!!!!
相关------
香港高校内地高招计划出笼 学生可获永久居留权
8所香港高校抢滩内地计划出笼
大多近期来北京开招生说明会奖学金数目可观在港上4年大学后工作3年就可拿到永久居留权
今日上午10时30分,为吸引更多的内地优秀高中毕业生,香港科技大学在北京富凯大厦举办了2006年度内地本科生招生说明会。
近期,获教育部批准在内地招生的其他几所香港高校大多有来北京开招生说明会的计划。
目前,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和香港岭南大学等8所香港高校,纷纷出炉了内地招生简章,8所高校计划在内地招生超过1300人。
香港高校青睐什么样的内地考生?为什么香港高校学费贵、门槛高却能让许多优秀生趋之若鹜?记者浏览了各校的招生细则并电话采访了这8所院校的内地招生处。
上午现场
家长提前到走道站满人
今天上午10时,记者提前半小时来到香港科技大学招生咨询会现场,一进会场大厅,便遇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争先恐后领取报名表的情景。由于主办方没有预料到招生现场会如此火爆,在特别加座后能够容纳400个座位的会场,仍然座无虚席,就连两边的过道都站满了家长和学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些学生和家长眼里,香港的高校有它诱人的优势和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正如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师在介绍香港高校的优势时坦言,“我们的老师是全球招聘,我们的教学语言是英语,我们的管理方法是美国模式”。
由于报考大部分香港高校不影响内地院校的录取,使越来越多的考生及其家长对香港的高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什么样的内地考生才能顺利地走进香港高校呢?
关键词·高考成绩
达到重点线还远远不够
香港8所高校都要求考生成绩达到所在省份的第一批本科录取分数线。但考生如果想获得录取,只达到一本录取分数线(即重点线)是远远不够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北京有170多名高考学生赴香港上大学,他们的成绩平均超过重点线50分以上。
据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处周晖老师介绍,去年有4848名内地生报读港大,但录取名额仅为250人,平均近20人争取一个名额。北京考生中四到五成的申请者分数达到或超过了北大、清华的录取线。
香港科技大学内地招生处的老师告诉记者,2005年科大在北京录取的49名学生中,35人达到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
据香港中文大学对外合作处的梁主任透露,今年有意愿考取中大基础(奖学金)班的北京考生,除英语成绩在120分(满分150分)以上外,文科至少达到600分,理科不能低于630分,才具备竞争力。
关键词·英语
学校英语教学110分才合格
记者注意到,香港8所院校对申请者的高考英语成绩都作出明确要求,即必须达到110分。个别专业另有规定,如报考香港中文大学商科,英语成绩须在120分以上。
对此,香港各大学给出了相似的解释,由于有许多来自美国、英国等地的外籍教师,学校基本是用英语教学,所以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关键词·奖学金
费用是内地十倍各校都有奖学金
香港高校学费高昂,大约是内地的10倍。内地考生在香港完成4年学业一般的费用平均在40万至50万港元。
香港各高校为了吸引内地优秀学生报考,纷纷抛出数目可观的奖学金政策。如去年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的考生70%可获学校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北京有25名考生因超出一本线80分而获得每年6万港元的高额奖励。
关键词·面试
高考成绩非标准面试起决定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录取重点高校,主要依据考生的高考分数择优录取,无须进行面试。其他6所非“统招”的香港院校都有各自的笔试或面试安排,面试甚至在录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周晖告诉记者,香港与内地在制度、观念、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香港大学并不单纯以内地生高考分数作为招生标准,面试表现亦很关键。
在2005年的港大招生录取过程中,有一条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由于面试不合格,来自部分省市的11名“状元”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注:经向港大求证,这11名考生中,只有3名考生系所在省市“状元”)。
周晖说,学校想通过面试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对表达的能力以及今后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
去年香港大学的面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每6人一组,话题以日常生活题目或一些热门话题为主,比如“卖盗版要不要受惩罚”、“你对现在的教育制度有什么看法”等。
关键词·港校优势
可获永久居留权
香港城市大学内地招生项目主管卓燕告诉记者,根据相关规定,内地人员只要在香港工作生活7年以上,就可以得到在港的永久居留权。内地学生在香港上4年大学后,若继续在香港工作3年就可以顺利地拿到香港永久居留权了。
“只要得到香港的永久居留权,除了美国,去其他100多个国家都是可以免签证的。”卓燕说。
融入英文教学快
目前,香港高校基本采用全英语教学,但与留学国外不同,香港是以华人为主的环境,相同的文化底蕴使内地生适应起来容易了很多,很快就可以融入英文教学生活之中,更有利于为将来出国深造作铺垫。
国际交流项目众多
香港中文大学对外合作处的梁主任告诉记者,香港高校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去海外交流的机会。比如中大在2005年至2006年度就安排了约1600名本科生到全球23个国家,共180所大学参加全年及短期的交流活动,人数占中大每年所收本科生人数的55%。
本版撰文/记者薄盛男
注:
1.1港元=1.035元人民币
2.以上香港各大学排名次序是依据各校认可的香港专业教网2005年度香港各大学的排名调查报告,就大学研究表现、入学学生成绩、毕业生表现、教职员的社会贡献等五方面比较,而得出的排序。
3.教育部规定,香港大专院校于内地招收高中毕业生赴香港就读本科课程的对象,目前限于16省4市: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四川、辽宁、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海南、云南、贵州、江西以及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地有户籍的应届高考生。
4.近期内,各校大多有来京开招生说明会的计划,但具体时间都未确定,详情请况关注各校内地招生网,或电话垂询各校。
5.各校的英语笔试与面试都安排在内地省市举行,考生无须赴港应考,笔试/面试时间、地点请密切关注各校通告。
6.内地学生在香港修完本科课程后,所获得的学位为教育部及世界各地承认。
今天上午,香港科技大学北京招生咨询会现场座位不够,主席台下也坐满了家长。
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分数线不会低于一本分数线。
所有面试均在内地各大城市进行,不必赴港。各省市不限制人数,但内地总招收名额有限制,每所学校各约为150-250人。总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4年约为40万元。
申报方式有两种:1.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招生方式与内地普通高校招生方式相同。(无须面试)
2.另外六所需单独报名,达一本分数线以后,再进行各校自行组织的考试(英语笔试+面试)。
详情查询各校网站。
香港高校内地高招计划出笼 学生可获永久居留权
8所香港高校抢滩内地计划出笼
大多近期来北京开招生说明会奖学金数目可观在港上4年大学后工作3年就可拿到永久居留权
今日上午10时30分,为吸引更多的内地优秀高中毕业生,香港科技大学在北京富凯大厦举办了2006年度内地本科生招生说明会。
近期,获教育部批准在内地招生的其他几所香港高校大多有来北京开招生说明会的计划。
目前,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和香港岭南大学等8所香港高校,纷纷出炉了内地招生简章,8所高校计划在内地招生超过1300人。
香港高校青睐什么样的内地考生?为什么香港高校学费贵、门槛高却能让许多优秀生趋之若鹜?记者浏览了各校的招生细则并电话采访了这8所院校的内地招生处。
上午现场
家长提前到走道站满人
今天上午10时,记者提前半小时来到香港科技大学招生咨询会现场,一进会场大厅,便遇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争先恐后领取报名表的情景。由于主办方没有预料到招生现场会如此火爆,在特别加座后能够容纳400个座位的会场,仍然座无虚席,就连两边的过道都站满了家长和学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些学生和家长眼里,香港的高校有它诱人的优势和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正如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师在介绍香港高校的优势时坦言,“我们的老师是全球招聘,我们的教学语言是英语,我们的管理方法是美国模式”。
由于报考大部分香港高校不影响内地院校的录取,使越来越多的考生及其家长对香港的高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什么样的内地考生才能顺利地走进香港高校呢?
关键词·高考成绩
达到重点线还远远不够
香港8所高校都要求考生成绩达到所在省份的第一批本科录取分数线。但考生如果想获得录取,只达到一本录取分数线(即重点线)是远远不够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北京有170多名高考学生赴香港上大学,他们的成绩平均超过重点线50分以上。
据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处周晖老师介绍,去年有4848名内地生报读港大,但录取名额仅为250人,平均近20人争取一个名额。北京考生中四到五成的申请者分数达到或超过了北大、清华的录取线。
香港科技大学内地招生处的老师告诉记者,2005年科大在北京录取的49名学生中,35人达到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
据香港中文大学对外合作处的梁主任透露,今年有意愿考取中大基础(奖学金)班的北京考生,除英语成绩在120分(满分150分)以上外,文科至少达到600分,理科不能低于630分,才具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