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户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直下型地震,5400多人丧生,3.4万多人受伤,19万多幢房屋倒塌和损坏,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震后又发生500多处火灾。
这是自1923年来在日本城市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共造成数千人死亡,地震给日本造成的全部损失达数万亿日元。
神户大地震地质情况
神户港是在围海造地的土地上建造起来的,地震过程中地面产生了严重的沉降。这块土地填海深度达12米,所用材料主要是沙土且未夯实,因此,地震波及的土壤出现了反浆现象。
神户周围的山体中有12处发生了滑坡,最大的一处滑坡使34人丧生。
神户周边上一次发生地震的时间是1916年,震级为6.1级。
神户大地震经济影响
从日经225指数K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发生的当日,日本东京股票市场只是轻微下跌,建筑等行业还出现了上涨。
不过,1月23日日经指数大幅下跌达5.6%。在地震发生后的第10天,东京股票市场蒸发市值高达10%,不过,与建筑、建材等相关的股票也涨了一阵子,其他包括 公用事业和矿物相关类股票走势也相对抗跌。
接下来,日经225指数开始了一波大幅杀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指数下跌超过了5000点。
日本神户大地震的震中神户市地处日本重要的工业区,是重要的经济中心。该工业区对日本来说十分重要,比如制造业产值占整个日本的13%,钢铁产量占24%,机械制造业占19%。该工业区的汽车零部件、化学制品,造纸、造船业等也十分发达。在地震发生后该地区停水断电,交通瘫痪,神户市很多 中小企业房屋倒塌;而且还影响到了周边其他工业区和一些港口,对日本的整个经济都有很大的拖累,这些对连续三年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1995年1月17日,星期二,早晨5:46(日本标准时间),在位于东京西南500公里(311英里)的日本港口城市神户附近,发生持续时间约20秒,里氏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这次震级大于1994年1月发生于诺斯里奇大地震的地震,造成6000人死亡,30000人受伤,300000人无家可归,有100000栋建筑严重损坏或被毁。伴随地震还发生了148起火灾,烧毁建筑物6513栋,过火面积达624671平方米(0.24平方英里)。包括建筑物、运输系统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损失,总损失约达13~20万亿日元(1470~2000亿美元)。
神户大地震建筑介绍
神户的建筑大致有两种类型:三层以下的低矮建筑和高层建筑,但大多数高层建筑高度都不超过15层。这两类建筑既具有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吸收了现代抗震科学的精华。神户也有许多日本传统民居,其梁柱一般设计在外墙内,屋顶覆粘土瓦,室内为混凝土地面。建筑内部无承重分隔,其典型的分隔为贴纸的拉门。
日本民居建筑的墙结构分为真墙和小墙,二者都经不起震动。真墙是这两种结构中历史较久的一种,其做法是以柱和梁做骨架,用竹编网夹粘土做墙体。而在小墙上则利用薄而窄的木条和灰泥代替竹编网墙。日式建筑讲究榫接合,很少使用钉子和金属紧固件。从实际观察来看地震时容易出问题的正是构件的连接处。旧式建筑的基础由石头或混凝土构成,而新式建筑则为混凝土墙。
为便于建筑施工,真墙或小墙中未采用防火纸或金属丝网来加固灰泥或粘土。由于未采取防火措施,导致木质构件腐烂从而使其强度降低,最终使整个结构倒塌。
新式日本民居类似于南加利福尼亚的同类建筑,为框架和木结构的结合,外墙为灰泥加护板,沥青加木瓦屋顶。新式日本建筑的基础由石头或混凝土和混凝土墙构成,这种建筑类型较之传统建筑抗震性能更好。
小型商业和商业与民居建筑—般为木结构或轻钢结构加灰泥墙,传统小墙或砖墙。典型的小规模多用途建筑一般为二层或三层,一层安装卷帘门或玻璃门。一层也叫“软层”,因为在临街—侧没有墙对建筑物起侧向支撑作用。这种小型建筑的基础主要是混凝土结构,但不很深。
四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般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较老一点的战后建筑的典型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而新式建筑则为钢结构。大多数建筑采用钢框架加装混凝土预制构件工艺。通常建筑物还采取墙阶和缩进设计。
神户大地震经验教训
这场灾难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但有许多是在其他类似的灾难中多次出现的问题。从中我们能总结出什么经验可供今后借鉴呢?
水源
在扑救由地震引起的火灾方面,保证主要城市供水系统的正常可靠或替代水源的可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尽管神户的城市规划者们原设想将地下蓄水池作为应急水源,但这些水源却由于种种原因很快失去了作用。许多地下蓄水池因通道被建筑瓦砾所阻塞而无法接近使用。消防车因道路阻隔不能靠近这些地下蓄水池,使其无法利用水带和车上的水泵建立起临时的供水网络。1989年,旧金山地震时,当地就通过从海湾取水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临时供水系统用来灭火。这种方法对有诸如海湾、湖泊或河流等水源便于取水的城市来说是可行的。所用水带也应为大口径的。
建筑物混杂
神户市建筑类型的混杂和使用形态多样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比如,具有高可燃性的鞋厂建在居住用建筑附近,或就建在其内部,加大了该建筑的火荷,使其火灾蔓延危险更大。由此产生这样的想法,即将工业和商业建筑与居民区分开,从而减轻居民所面对的火灾危险。在现有的工业/商业区内,主要城市供水系统和应急水源应有专门的考虑,建筑设计上也应有阻火措施,如:加宽道路以作防火分隔、采用不燃建筑材料和嵌丝玻璃等。
阻火建筑
采用阻火设计的建筑,在抗御火灾上显示出了优越性。比如加油站建筑,由于其设计以将火限制在周界范围之内为目的,因此,这些建筑没有受到来自外部的火灾的影响。周围环绕有大的开阔地的建筑,如变电站和学校等,也未受火灾的侵害。
使用不燃材料的建筑比使用可燃材料的建筑有更好的抗火特性,而后者又比神户市普遍存在的木结构建筑抗火性能要好。尽管如此,许多不燃建筑的内部仍遭到严重破坏。当然,若火未烧到建筑的内部,则其内部还是有可能保存下来的。设计时应避免建筑暴露在相邻建筑的火灾危险之中。若这种暴露难以避免,则应采取设墙和在开口处装嵌丝玻璃等措施来补救。
可接近性
由于倒塌的建筑瓦砾阻塞了道路,给紧急救援工作带来了困难。对于一些可能会发生大地震的城市,应当有人员和装备应急疏散的预案,或增加执勤点以缩短到场时间。这就需要对震后的损失做出迅速的判断,以便更好地组织和使用可供调动的救灾力量。道路的阻塞也影响消防队接近地下蓄水池。
要害设施
有些要害设施也在地震中遭到破坏。其中一所医院发生了局部的坍塌,使其不仅不能作为抢救伤员的场所,而它还需要救援。神户市的市政厅大厦也严重受损。位于楼内的水道局被完全震毁,局内存放着全部有关供水系统的电脑资料和记录,使有关人员无法有效地隔离受灾区域和向灾区恢复供水。该局的—个分支机构及其所贮存的各种记录也被大火烧毁。重要的设施应预先做出规划,并要有防灾措施或设计有备用设施。关键性的记录要备多份;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以便灾后使用。
人的训练
一场大的灾难之后,处于灾区的人必须做好依靠自身生存的准备,等待救援力量的到来。因此,人们应接受如紧急救护和救援等基本生存技术的训练,平时备好—定量的应急用品。受过这种训练的人还能在紧急情况下为救援力量提供帮助。在神户和1989年旧金山地震中都有这种公民向消防队提供支持或自动地组织起来进行灭火的事例。
救援服务的准备
处于地震危险性较高地区的救援力量,应经过严格的训练并有良好的装备。所有的人员,都应接受如美国城市搜索与救援署(USAR)规定的专门救援技术训练,且应有在灾区运送人员和装备的预案。对灾情应尽快做出判断,以便调用可能的力量支援诸如损失重大和人员伤亡需要急救的区域。
基础设施应有防护措施,以尽可能免受地震的冲击,以确保能为抢险救援行动提供支持。关键性的设施,如消防站、警察署、医院和通信枢纽等,应有抗震加固措施,或建立备用设施。这些设施中的人员应接受灾难情况下的生存训练。防灾预案中还应包括紧急联络与征召非值班人员的措施。针对重大灾害应有请求外部力量增援的预案。这次神户地震有数个国际救援队表示愿意提供支援,但没有被接受。利用这些专业的抢险救援力量,并使之与当地的力量协同行动可增强救灾能力。
抢险救援行动的协调
任何一个如此巨大的灾害的救助,都需要几个不同部门的相互协调。通常为救助一起灾害,救助人员需要频繁地与有关机构取得联系,但若发生了像神户那样的需几个部门协调行动的大地震,这种方式就不能满足要求了。与救灾有关的机构应相互协调,制定出对救灾官员进行训练灾害紧急处置计划,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有效地协同行动。这些计划应预先进行演练,计划中不仅有消防和紧急医疗救护部门参加,还应包括执法部门、公关组织、赈灾机构、建筑公司及医疗单位等在内。
好了,这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神户大地震介绍!(日本历史)全部内容,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对神户大地震介绍!(日本历史)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解决你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