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教育类硕士和教育学硕士的区别主要有侧重点不同、性质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学制与考试科目不同、就业方向不同、招生考试不同、文凭颁发不同,具体内容如下:
1、侧重点不同:
教育类硕士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教育学硕士偏重理论和研究。
2、性质不同:
教育类硕士是我国开设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之一,简称专业学位;教育学硕士是学术性研究生,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
3、培养目标不同:
教育类硕士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像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等都属于专业学位;
教育学硕士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培养更注重理论研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等,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都属于学术型研究生。
4、培养方式不同:
学术性学位的培养方式以研究性为主,学位课程只要求学习三到四门,最后以研究论文为主要成果;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则以课程为主,同时也要求撰写论文,一般需要学习十二门必修课和选修课。
5、学制与考试科目不同:
学硕一般是三年学制,重理论。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硕下设11 个方向,分别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等。考学硕的话分自主命题的学校和统考的学校;
专硕一般是两年学制,重实践。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二、专业课一333教育基础综合、教育学专硕专业课二。报考的方向有学科数学、学科语文、学科英语等学科类,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向。
6、就业方向不同:
专硕:毕业大多数直接进入中小学任职老师或进入教辅机构任教;
学硕:高校辅导员或其他行政职位(高等教育学方向更为对口,研究生在读期间尽量多接触学生工作);中小学教育行政人员或政府公务员(有学科背景则可在中小学任学科老师);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后备人员等。
7、招生考试不同:
教育类专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
教育学学硕: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
8、文凭颁发不同:
教育学专硕: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教育学学硕:10月份单独考试颁发学位证书,1月份考试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补充材料:
一、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教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位,专业代码为040101。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教育学的任务就是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二、教育学的培养规格:
1、学制、学位与学分:基本学制为4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生达到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学分要求,符合相关规定,考核合格,准予毕业。
2、思想道德要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专业素养要求:
(1)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系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创业意识。
(3)形成教育所需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多学科融合型人才。
(4)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较为熟练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
(5)熟悉中国各级各类教育政策和法规。
(6)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7)具有国际视野,基本掌握1门外语,能较为熟练地使用外文资料,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4、身心素质要求:掌握人的心理活动和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与基本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育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理论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类课程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大学公共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理工类以及艺术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为教育学的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训、教育实习、教育考察、教育调查等。
1、理论课程:
(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
(3)专业方向课程:各高校可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各专业的方向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业务方面核心知识点,包括德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中国教育思想史、西方教育思想史等。
2、实践教学:
(1)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训、教育实习、教育考察、教育调查等。
①教育见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教育机构进行的有关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的观摩和学习。
②教育实训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模拟实践中或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的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的技能训练。
③教育实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实践活动。
④教育考察是学生对特定教育区域或教育机构现状的实地勘察。
⑤教育调查是学生对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具体问题的实地调研。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训练。
(2)毕业论文(设计):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采取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育、教学和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结合教育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规范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内容应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毕业论文(设计)应遵守学术伦理,符合学术规范。各高校应为本科生指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由各专业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基础教育学校或其他类型教育机构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参与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应做到主题明确、资料翔实、方法科学、论据充分、推证严密、结构合理、格式规范、行文流畅、符合学术伦理。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开题、研究、写作、答辩进行全程指导,强化对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规范的指导。
四、教育学的发展前景:
1、考研方向:教育学专业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2、就业方向:教育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的行业既包括各类院校、学院、社区服务社、咨询组织、文化组织,还包括司法系统、国家级协会、委员会、研究与开发中心、政府教育部,甚至是金融机构和传媒行业也同样适合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就业。
学校百科网【Niuqiuyi.Com】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