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结伴同行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是如何选择同伴的问题。最好不要选择一个与自己一样对于出国事务“一头雾水”的菜鸟,我们可以首先看有没有学长或者学姐能够同行。他们不仅比较熟悉出国的程序,对于我们未来的留学还能提出一些非常好的建议。如果与自己同样是刚刚出国留学,那么最好选择出国经历比较丰富的。当然,如果你本身是那个很有出国经验的人,就不用考虑这一点了。找同伴的方法可以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媒体,当然也可以通过为你提供服务的留学中介,这样更稳妥一些。
其次,找到合适的同伴以后,要与同伴深入交流一番,比如彼此的性格、爱好、习惯等问题。这样便于之后更好的相处。对于彼此比较在意的问题,双方最好能够确定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可以避免在旅途过程中出现过多的争执。
在出发之前,同学们要把与自己结伴同行的同伴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告诉自己的家人。在出发以后,同学们不要轻信对方,注意保护好自己。如无特殊情况,要在出行过程中按照之前商定好的路线走,不要擅自更改路线或者交通工具,也不要随对方去比较偏远的地方。具体的时间、路线、交通工具、食宿等方面最好在出发之前都商量好,之后按照之前的规划就方便很多。
与他人结伴同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不要盲目相信对方。最好不要与对方有任何经济方面的纠葛,所有的花销都按照AA制,或者自己支付自己的开销就好。
出国前要尽量多了解求学国家,比如如果是去英国留学,就要提前了解关于英国的概况,包括天气、时差、主要节日、饮食习惯,常用电话、就读学校的大概位置等。
另外要了解生活的细节,掌握细节才可以保证生活的便利。比如英国的室内都有暖气,不需带太多衣服。英国的笔比较贵,可适当多带一些。另外建议多带几张护照照片,在今后的英国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带上雨伞,因为英国的天气比较多变。牙齿有问题的同学尽量在出国前医治好,近视的同学应多准备几副眼镜。在英国,看牙医和眼睛是不免费的。建议学生家长可在国内提前申请开通国际信用卡,预存现金。学生到达英国后可在就近银行直接领卡消费。英国的物价比较高,但是1月、7-8月会有季节打折。
其实,留学生想要融入当地人圈子第一关真的是语言。
有人说自己英语说得不好,可是还是很受美国人欢迎啊。这个我不反对,但也有两点不同意。第一,一些留学生的英语基本停留在“读”和“写”的阶段,连基本的与人沟通开口讲话都不敢,这样想交到美国朋友,真的难。第二,我相信,深度沟通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词汇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当你和你的美国小伙伴就一部电影展开深刻讨论时,你支支吾吾比手画脚可就是说不出来完整的句子,那还怎么沟通呢?
就前一个问题,解决办法说难也不难,留学生需要克服的是心理上的障碍,自信一点,大胆一点,张口主动给朋友们打个招呼,问一个好,迈开第一步就好多了。很多留学生畏惧用英语交流,但我们来到美国都是通过了雅思或托福语言考试的,这个考试所考察的听说读写四项就是保证我们能够利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所以请对自己自信一点,漂洋过海到了国外的你,语言能力是足以和老外无障碍沟通的。
而对于后一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到了美国后更要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包括背词汇、背句子、反复看美剧练习、请教美国同学和朋友帮助自己矫正词汇使用和发音等等。因为正是在这个生活和学习环境里,你才会发现哪些表达是更加常用和地道的,哪些词汇是教材中反复出现而你又不认识的。
而不知道你是否发现,如果你把学英语这件事本身当做一个目标来完成时,你的生活就会丰富非常多。你可以随时随地请教任何一位美国人:我这句话表达地道吗,你会怎么说?
当我们来到一个与自己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国度时,首先是要接受和尊重对方人民的待人接物方式和处事处世态度。同时,我们也更加要清楚自己的文化背景,清楚是怎样的一个人,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模糊自己的个性刻意融入。
因为,不管在哪里,想真正融入任何一个圈子,前提是你拥有这个圈子的一定特质。与其讲融入与否的问题,不如好好打磨培养自己。当你是一个有趣有料的人时,还愁没有圈子接纳自己吗?
不过公子我知道,我的以上观点你虽然认同,可是却没有操作性。所以我决定接下来我们由浅入深一一谈谈怎么克服“融入”路上的障碍。
第二关生活方式和习惯
融入当地人圈子的第二关包括生活方式和习惯。我的建议是在不影响他人的基础上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惯,同时尊重和包容他人的生活习惯。这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穿衣打扮习惯、出行习惯等等。拿基本的来说,中国人提倡早睡早起、吃饭规律,美国人可没这个概念。中国人提倡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可是美国人的饮食根本做不到。
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惯就是,不要学老外熬夜通宵不睡觉,亚洲人的体质和白人真的不一样,他们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照旧精力饱满,而亚洲人不行的,还是要保留自己一天睡七个小时的习惯;不要学老外天天早午饭一起吃,一天24个小时每一刻都可以开心大嚼汉堡包,这不仅仅是你胖一圈回国后父母是否还认得你的问题,而是你的肠胃受不受得了的问题。
还有很多人觉得美国大学生都是party狂人,为了融入也去参加派对,喝酒跳舞,装作很屌的样子。结果自己不胜其累,真正的朋友还没交到。中国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大都不是嗨party的体质。
包容他人的生活习惯就是,包容除自己以外其他人的生活习惯,只要当对方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时;甚至有时候当对方影响到你的生活了,但你要知道那是对方的权利。
比如你的美国室友晚上很晚才回宿舍,回来呯呯当当不睡觉,扰的你心烦意乱睡不着,这时你没有权利说:“你早点回来不行嘛,每天这么晚让不让人睡觉!”你只有权力说:“你现在太吵了,打扰到我睡觉了,可以明天再收拾吗?”
当你的印度室友在你们的共用厨房每天做三次咖喱饭连着做了三个月时,你感到自己身上都是一股咖喱味,可是你不能说:“老天,你能不能别吃咖喱了!!”你没有权力,或许你可以提议他换一个吃法以免营养太单一,或许你可以邀请他时不时尝尝你的手艺,实在不行你可以选择换室友…
当然,很多小伙伴在国内时所谓的朋友,其实也就是每天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的饭友而已。在美国,想找到一个“饭友”很难,所以不少留学生常常感觉自己形单影只,融入显得很难,或者只好混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但如果扪心自问,很多中国学生也觉得自己没有融入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们呢。
第三关做事方式和习惯
留学生在处事上经常打交道的应该就是教授和同学们了。美国人说话做事直接,不拐弯抹角,很少修饰;所以不要揣测对方背后到底想表达什么,更不要揣测对方这么表达是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吗?如果真的没搞明白状况,就耐心再问一遍,确保自己没有误解。
美国人幽默乐天的比较多,平时大家在一起爱开玩笑胡整没关系,但到了正事时却是说一是一,从不出尔反尔。所以留学生小伙伴要注意你的教授在课堂内外给你说的每一句话哦,如果给你的要求你没有完成,那通常可都是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呢。有小伙伴不理解美国人的说话做事习惯导致自己原本可以悬崖勒马,却一头栽进深渊。
当然美国人非常会夸人。当别人非常热情地赞扬你时,你就非常开心非常真诚地谢谢对方就可以了,或者回夸一句。没有必要因为被一位白人帅哥夸一句你真漂亮就以为人家是想入非非了。
这里对留学生有一个建议,就是要主动。主动是指不回避不偷懒,自觉做事和解决问题,包括从课堂小组任务到生活中参加、组织一个活动等,都要主动。
中国留学生大都勤奋好学,在美国人眼中基本都是学霸型的。但为什么白人小伙伴很少抱我们学霸大腿呢,甚至在小组作业时对留学生有排斥呢?主要就是因为一部分留学生因为语言、性格等等原因,基本从来不在小组作业中发言,更不要提贡献自己的才智了。
在我到美国第一个学期的“Small Group Communication” 课程项目中,我们小组一共5个人,我一位中国留学生,两位美国白人女孩,一位近四十岁的白人大妈和一个黑人小伙,项目开始每个人说说自己的背景和擅长之处,我也蛮胆怯的,说自己口语不行,但文字的工作完全没问题。但在项目开始后,做问卷调查设计时,我发现自己以前做市场调查的经验派上了用场,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提了两个意见;被大家夸奖:哎呀你的点子真的太棒了!你应该早点提出来的,我们都没想到!后面有建议一定要直接说出来啊!
后来就好说了,在这个小组作业,我们一起奉献时间、才智,一起出门做调查,去图书馆分析数据,一起做东西吃,一起排练最后的presentation。在这里,我结识到了关系最铁的小伙伴,处处对我照顾,还时常因为一些简单的数学题夸我:Oh my God, oh my god, Zifang, you are so smart!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那些刚开学时在一些活动和聚会中认识的朋友,或许你们也聊得来,但随后因为你们没有交集,也很难建立长期的联系。反而是因为有共同的任务和目标,彼此才能建立更加深厚的革命友谊。那些酒肉朋友,到最后连“hello friends”都不算了呢。
第四关价值观念冲突
第四关是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冲突。当然你的段位越高你才有可能遇到这般问题。比如你参加了一个女权文化俱乐部,加入后却发现自己的女权倾向和这里面的人不一致?比如对于某个政治问题你同伴的立场是你完全无法接受接受并理解的?
一位哈佛的学姐曾提建议说:在留学期间,遇到与立场与原则相关的问题一定要冷静。就事论事,尽量不要带入主管情绪。不强求别人的认同,对别人的不理解尝试换位思考。说话之前,一定要三思,多包容不同的观点,求同存异。
而我其实最想说的还是这句话:不管在哪里,想真正融入任何一个圈子,都需要我们拥有这个圈子的一定特质。人群形成圈子聚在一起,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连结。这目的大的方面比如相似的价值观念,小的方面比如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目标任务等等。
这样来看,所有的圈子和社交活动,融不融入其实本质上就是认不认可这样的圈子或者活动吗?你可以选择去做义工、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或者去教会参加团契和去教堂做礼拜;或者去参加女权主义或种族平等的游行活动;
或者你们都是科幻电影迷,都爱摇滚乐,都喜欢自驾旅游等等;或者你们经常一起去健身,一起去逛街,一起聊天一起分享心事。
甚至拿我们前面举过的一个例子——英语语言的学习来说,你深入结交一两个“语言老师”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你就专门讨论语言的问题,你也可以教教他们汉语。你看,这不就融入了吗?还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关系。
如果你本身空空无一物,又不主动勾搭和学习,何谈融入呢?
当你清楚自己的特质,同时对他人的特质包容而不评判时,你最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圈子并融入其中。操练起来你的英语吧,你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留学生的~去英国留学,连一个人都不认识怎么办?
楼主,您好,单枪匹马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留学,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需要提前做些准备。建议您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了解心仪院校以及周边的相关信息,包括课程,院系设置,校园生活,交通情况,校内和校外的住宿,是否有利于之后找实习/兼职等等,这些可以去官网,学校的社群/bbs,或向留学归来的该校校友或正在就读的同学了解。这些准备功夫做得好,自然更安心,有备无患。
初到异国他乡求学,面对很多陌生的脸孔,很容易有局外人的感觉,这是一定会经历的。这时候,不要担心或忧虑,积极融入,和大家交流。一般大学都会有迎新周(orientation week),帮助新生了解就读院校和相关的情况的。你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多结识同学,师兄师姐,加入社团等等,等你渐渐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有了新的支持和帮助网络,遇到问题也就不再那么恐慌和无助。
克服语言障碍。尽管我们一直接受英语的教育,但是去到母语国家,我们还是需要适应这种语言最地道的发音和最生活化的用法,也许这些我们无法在教科书里学到,但是积极地参与活动,进行交流和学习,语言障碍这一问题也会很快迎刃而解。
应对文化误解。在刚去到国外留学时,你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遇到各种各样尴尬的情况。但记得,在这些错误和尴尬中学习,然后尽量避免这些文化误解的再次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适应,你也会对于这些习俗和规矩十分了解的。避免文化误解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去观察别人做什么,怎么做,然后跟着他们做。如果有任何疑问,不要犹豫地询问别人。因为大多数人都会乐意和一个外国人介绍他们的习俗,并教你如何更好的适应当地的习惯和规则。
外出时,多留个心眼,注意自己的个人安全。遇到各种应急情况时,要了解有哪些途径可以联系。
另外,根据出国留学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要避免成为以下的老外印象中的中国人:
关于社交技巧,您还可以留意以下这些:
可以准备或注意的事项,具体的就不一一详述了。您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您可以看看hotcourses中国,网页上面有很多相关的留学资讯。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楼主您,祝您留学顺利。望采纳,谢谢!
家境中上,出国留学怎么让爸妈同意?有很多家长不同意孩子出去留学大多是因为父母觉得你一个在外面不放心,所以不同意你出国留学。你只要让你的父母觉得你非常自立,他才会放心让你出去。
让你的父母觉得你很独立。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把孩子看的很重要,他们不舍得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在外面受苦,所以不想让你出国留学,你可以平时在家多做些家务,让你的父母觉得你足够优秀,让他们认为你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可以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同意你出国留学。你的家庭在中上等经济肯定是不存在问题的能不能独立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
找个同伴陪你一起出国留学。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个人说服你爸妈的力度太小了,你完全可以找个同学陪你一起出国留学,这样你的父母才会彻底放心让你出国留学。你的这个同学一定要让你的父母觉得满意,人品好。你的父母会因为你的同伴很优秀就会同意你们一起出国留学了。
给你父母一个让你出国留学的理由。现在有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完全是想出去玩的,所以极力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这样不仅耽误时间,也会让这个孩子彻底堕落下去。所以你想出国留学一定要给你父母一个比较好的理由说服他们,他们才会同意的。你要告诉你的父母你为什么要出国留学,你出国留学会给自己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只有你父母觉得满意才会同意让你出去的。在和父母讨论的过程中你一定不要和父母发脾气,因为他们完全是因为担心你才这样的,他们也是为了你好,你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任性让他们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