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背景价值:
八十年代国内外信息不平衡,海归脑门儿上贴着资源好”、素质高”、国家高度认可”。
这些人中,有些刚落地就被牛企挖走去做高管,还有些利用信息差创业成为了大牛。
那时背景价值代表着世界价值,含金量大到云泥之别,所以溢价严重。
但你能说他们水吗?不能。
因为留学与就业本来就是是两码事,上岗只看你能创造多少价值。
另外结合当时国内经济环境,海归处于优势资源圈,绝对有溢价的资本和能力。
但是现在——也不能说现在了,很久以前信息差就没那么大了,
海归依然有背景优势,这是抹不平的。
只不过现在不能只靠刷背景入场了,甭管你是谁都要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中来。
价值回归不是坏事儿,满大街都是硕士世界就完蛋了吗?
恰恰相反,我们永远不能否定知识的价值,教育的价值,这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
如果因为企业筛选的门槛变高了,就对教育产生怀疑,那未免太功利了。
照这么说,那干脆不要上大学了,也不要出国了,去迪拜贴手机膜没准能赚大钱。
真才实学的竞争永远都会是主流,想靠贴金溢价,活在梦里。
最后甭管时代怎么变化,你该学的东西天打雷劈都要学,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然后是学历价值:
我出国就是为了提升学历,希望回国后能谋求一份好工作。
那现在满大街都是硕士了,学历价值暴跌了没?
暴跌了,以前硕士可以去的岗位现在可能必须是博士。
那我花了大把时间和金钱留学是否还有意义?
1、人的价值不是商品价值。把留学当作奢侈品傍身或者长线投资,确实容易白花钱。
2、还是那句话,就业和留学两码事。影响你找工作的东西是学习能力、智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专业能力、工作经验等等,留学只是一个场景而已,它没法为你保底。
3、很多不上不下的人容易陷入价值焦虑,谁的青春不迷茫呀,可以理解。
但你总要去花时间思考一些事儿,
自己的定位在哪,优势在哪,岗位需求是什么,有哪些我可以提前学习准备。
总之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不能太佛系”,国内的职场环境能卷得你怀疑人生。
很多人工作多年,心态上都是甘愿平凡,但不甘愿平凡的溃败。”
他们早忘了价值这回事儿,努力的活着而已,做自己没有参与感的工作,
就像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后来因为给孩子喂奶没有去……
我们谈留学的价值,归根结底是自然人的价值:
生产价值——直白点就是你能为公司盈利,工作能力强或资源好。
社会价值——为社会或行业的进步奉献青春汗水,称作纳税人价值也没错。
教育价值——思想或观念能够影响别人或培养后代,比如意见领 袖、知识分子。
而这些都是活着的价值,是折腾的价值。
想养尊处优、一劳永逸,那你的某种价值就要大到他人无法匹敌。
有些小朋友的状态就很迷啊,学历是有了,但因为自身没啥竞争力,
只能做一些低端智力劳动,然后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所以,客观来说推动留学热潮的基本逻辑是:
优秀的人越来越多,往上层建筑攀登的人越来越多,
而不是学渣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水。
从这个角度来说,留学的目的都不曾变过。
然后是教育价值:
也就是留学的书面意义,即接受和学习其他国家的教育及教育理念。
首先是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其次是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然后培养你自主思考、创造的能力,最后是拓宽视野。
视野优势在于废除刻板印象,找到自己的位置或归宿。
比如国内高考制度下诞生了很多读书机器,但很少有学生会思考怎样才算为自己读书。
而视野宽阔的人则非常清楚,并非难的就是好的,分数决定能力。
教育价值的变现,一定是先体现在健全的、独立的人格,然后才是工作价值。
最后总结一下:
时代早就变了,想靠信息不对称套利的日子且过且珍惜吧。
国内的高端玩家越来越多,能力的门槛越来越高。
海外的师资和环境始终是留学生的优势,完全有转化为就业优势的可能。
所以,管他什么大环境,管他什么内卷,选好你的专业,学好你的东西。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