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本DIY选手来了!不仅自己DIY成功,还帮着朋友一起DIY成功了!
很多留学中介讲,你的本科+均分+科研实习就会定死你申请能触及到的天花板。然而,这些硬实力其实只是你申请底线的保证,你究竟能申请到哪里,除了硬实力,最重要的其实是你这个人本身,或者说,是你提交的材料、你的面试所呈现出的立体的你。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立体的你能到哪里呢?
其实在申请之初,有一个非常哲学、非常本质但非常重要的问题被很多人以及中介忽略掉了。当然,很多留学中介忽略掉是因为···怕麻烦···
这个问题就是:你最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对应到申请中就变成了:你为什么申请?你申请的目的和期待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听起来非常没用,但其实有了它才能奠定立体的你的那个基调。
比如,有人就是为了追求QS或者TIMES综合排名,毕竟现在很多公司招聘第一关就要通过这个排名刷掉大部分人。但也有的人,就是为了在某一个专业继续精进、继续深挖,那么他/她可能会更关注专业排名。又或者,还有的人就想读完硕士继续读博士,就看中了某导师,那么就算这个导师所在的学校、所在的专业并没有那么出众,他/她也会愿意在这里就读。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需求,很多人的需求还不止一个,可能还要综合考量。
因此,如果只是一味用硬背景去选校、定校,丝毫不考虑自己的需求和目的的话,那申请者本身在学校招生官看来已经算不懂变通了。再有中介千篇一律看似语言优美实则逻辑混乱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文书的加持···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仿佛只有很牛的硬实力才能有选择的机会,其他的看起来没那么出众的申请者就成了祭天的范本···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只用看硬实力的话,那干脆也搞个笔试算了,连面试都不用,毕竟面试展现的也是鲜活的你。
其实想申请上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告诉学校和专业:我需要你,我满足你,你也需要我。这样的双向奔赴学校凭什么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