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公众号“水歌悠扬留学航母”,作者:水歌悠扬。
谈到出国留学,有些朋友目标非常明确,无论是留学国家、留学学校还是留学专业,都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这种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还有很多朋友,出国留学本来不是个目标选项,而是个备份选项,有些也许是个不得已的选择,这就造成事先考虑不周、筹划不足,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本文主要针对这类情况做个粗略地分析。只分析硕士博士层次的留学选择。
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有几个因素是必须考虑清楚的。
首先是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是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当老师的话,是当中小学老师还是大学老师?到企业工作赚钱?还是自己创业?对本科毕业生来说,是读到硕士毕业为止还是要继续读博?这些因素要事先考虑清楚。背离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无论做什么选择,可能都不够理性,或者不够科学,基本上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那种状态,容易走弯路。
假如你可以接受的生活,是公务员、事业编包括大学老师,那么读到博士是个不错的选择。放眼看过去,相当一部分地级市的市长,都是博士了。大学老师,更是相对而言的标配。读个博士,进退皆有余地。无论如何,将来的日子都远高于一般人。
其次,是考虑自己的家庭因素。留学的整体开支,是高于在国内读书的。必须考虑自己的家庭实际承受能力,在父母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选择留学国家。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现实,没办法。除非,你能拿到奖学金,或者得到来自其他渠道的资助。
第三,是自己的外语水平。大部分国家的留学,都是需要一定语言基础的,要么英语,要么小语种。以英语授课的读研项目来说,高则雅思6.5甚至是7.0,低则5.0,当然,也有不需要雅思成绩的项目,可以通过面试录取。根据个人的外语水平,来选择经济上能承受的国家的项目,是个比较理性的选择。
第四,是自己的学业水平。这主要是跟选择什么层次的学校有关。如果个人学业优异,在同样开支的情况下,当然是选个高层次的学校,至少500强高校。因为这跟未来的就业密切相关。但高层次的学校,学习和毕业的要求也高,要有心理准备。如果自己的成绩平平,又不愿意学习和毕业压力太大,则应适当放低要求,尽量选择高性价比又容易毕业的项目。
第五,是学制问题。大部分国家,硕士学制2年,有一部分国家,尤其是英联邦国家,最短学制1年,有的1.5年。博士学制,标配3年,前苏联国家很多是4年。就实际毕业时间来说,很多国家都需要4年博士毕业。当然,也有学制短的,略过。
上述5个问题考虑清楚了,基本上就可以较为理智地选择留学国家和留学学校了。
粗略地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追求学校排名和学历的含金量。英语国家费用开支高一些,读个硕士基本上需要20万+,读博士一般需要30万+,这都是指没有奖学金的情况下。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次之,前苏联国家和亚洲大部分国家相对最低。
一种情况是追求性价比。那就选择欧亚的发展中国家,选择学制最短的项目。其中一种组合是硕士一年博士两年,硕士可以选择马来西亚、菲律宾或中东欧国家,博士选择菲律宾。这样,本科毕业为起点,最快可以三年博士毕业。那时候,你的大多数国内读研的同学,刚刚硕士毕业。硕博一路读下来,最便宜的只需要十几万元。平均每年几万元,但凡有点收入的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两类生源注意,一类是应届生、未就业人员或需要重新择业人员,一类是体制内人员。体制内工作的人,有很多人的主要目的是学历提升,只要国外获取的学历学位能在国内认证,则倾向于选择性价比,少数人选择含金量。而应届生、未就业人员或需要重新择业人员,少部分人是为了学历提升(有较好的家庭条件解决工作问题等),大部分人则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或创业,这种情况下,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含金量,至少需要充分考虑含金量和性价比的关系,不能简单地选择低门槛好毕业的项目,毕竟,学位学历不能拿来当饭吃,那只是个敲门砖。读到博士还好一些,要是只读到硕士,那些没有多少含金量的硕士项目,毕业即失业,也是存在回报小于付出的风险的。
此外,对于应届生、未就业或重新择业人员来说,必须考虑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难度。因此,如果家庭条件允许,不能简单地下意识地选择那些收费低的项目。道理很简单,收费低的项目,大部分所在国家的经济相对落后,求学期间的开支虽然减少了,但打工赚钱减轻家庭负担的可能也变小了,此其一。
其二,青年时代,尤其是求学阶段,正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方面是要学习专业知识或技能,为未来更好的就业、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尽可能多的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增长见识和阅历。到相对落后的国家参加项目,适合两类人:一是家庭条件确实相对困难,无力承担发达国家或相对发达国家高昂的学习生活费用,这是个现实问题,无法回避;二是自身学业基础、外语水平等确实也难以达到发达国家或一流大学的入学要求,或者即使入学了以后毕业面临巨大挑战的人员。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在一个层面的两个国家,或者学术水平不在一个层面的两所学校,其区别就如同在中国一线城市或三四线城市求学,如同在北大清华求学或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普通学校读书。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求学期间可以获取的各类资源的多少。简单地分类,有两类资源:一类是学术资源,一流大学的师资水平高,大咖云集,教学科研的软硬条件好,可以获取的学术资源太多了,而普通学校,则差的太远了;一类是社会资源,包括学校所在城市的工作资源、人脉资源、历练机会等等,不同城市的差别太大了。举个简单例子,如果在北京上学,能够以学生身份参加各类国内外展览会、学术会议或专业会展、甚至参与接待各类国外代表团的机会等,都比在一般小城市多得多。你身边的一个也许你认为不那么起眼的老师、校友或朋友,也许就是圈内或者一定范围内响当当的人物,在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上,有时候这些师长朋友们的一句话、一个电话甚至是一句提醒,就可能改变你的人生。哪怕你做个普通的家教,你的学生家长也许就来自高官或巨贾家庭,这些都是你可能利用的社会资源。起码,在一线城市,做个家教的收入也高得多。而在一流大学里,校内外的各类资源更是数不胜数,包括各类奖学金。这个道理,大家在不出国的时候,认识一般都是到位的。但到了出国的时候,就把这些东西忽视了。人和人类社会,都是有共性的。国内国外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自己的学业成绩也符合条件,那么,还是尽可能给自己一点压力,去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去办学水平更高的学校。不能为了省几万元钱而轻易放弃了诗和远方。
最后一点提醒,则是注意防范留学项目里的坑。有的项目,中介收费很低,但其实只负责申请通知书,其他事情一律不管,而那些事情自己办理起来是非常麻烦的,要综合考虑。同时,还要防范各类没有资质的机构或个人,一旦遇到风险,无法追回损失。留学合同,一定要认真阅读,尤其是涉及到责权利的条款以及免责条款,维护自身利益。此外,有些项目的收费,仅仅是服务费,并不包括学费,也要识别清楚,不要交纳了定金后才发现自己理解错了,交费或签约前,务必充分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公司,资质已经过期了,或者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都应留意。公司的资质,一定要确认。拿不准的,上天眼查查询一下。还有的项目,认为故意压低国外的生活成本,给出的参考费用就低不就高,让你以为很便宜,结果去了以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经济不够宽裕的家庭,假如选择项目时选择了性价比,还要留意学费报价是一年的还是全部的,延期毕业是否需要继续交费等等。还有一些项目,有一些“非法承诺”,当然大都停留在口头上。如果涉及到切身利益,一定要求写进合同。口头约定,通常没有法律效力,没法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对于有些心里打鼓但又非常想参加的项目,一定要充分约定重要责任的承担问题,如学历学位的可认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