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的国内名人都有哪些?


出国留学的国内名人都有哪些?老一辈的有很多,那个年代出国是时尚和救国的途径。
去法国的有很多,包括邓小平。最值得一提的是: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留美学生。当时,留美幼童中,涌现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中国第一位大学校长蔡绍基等历史名人。
出国留学的国内名人都有哪些?

有那些名人到过外国留学

一、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出国留学的国内名人都有哪些?

二、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出国留学的国内名人都有哪些?

三、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

四、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物。1877年3月(光绪三年二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与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结为忘年交。

五、宋美龄(1898年3月4日 —2003年10月24日;另有报道说是1897年出生),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卓越领导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间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夫人。1910年(也有说是1907年),宋美龄跟随赴美留学的二姐宋庆龄到了美国,后就读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沫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志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剑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美龄

中国有哪些名人是高考后就出国留学了杨澜 1968年生于北京,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同年成为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女主持人。1994年至1996年赴美国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专业就读并获硕士学位。1996年夏,杨澜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数次获得普利策奖的制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2000年那一班》两小时纪录片,在哥伦比亚电视网晚7点黄金档向全美播出,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的先河,获评论界好评。 杨澜现任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不管是主持人,女老板,慈善大使,杨澜的表现和她自身良好的素质是分不开的。
曾子墨 1991年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1996年以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后加入国际着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先后在纽约、香港等地参与、完成大型企业收购及公司上市项目。当她的同学正为高考焦头烂额时,她已因“总分永远第一”获得了保送中国人民大学的资格;当梦想留学美国的本科生、硕士生们向托福600分冲刺时,18岁的她以660分的骄人成绩夺得北京市第一;当同窗们还在忍受着枯燥的课程,她已持全额奖学金踏入美国常春藤名校;当哈佛女孩刘亦婷还在大学门口徘徊,她已当之无愧成为华尔街的明星;当在摩根斯坦利的事业似乎已达到顶峰,她又毅然决定投身凤凰卫视追寻梦想的真正生活。美国留学 美国留学费用 美国留学条件 美国留学政策 http://us.533.com
还有宋氏三姐妹和冰心都是毕业于卫斯理学院,两弹元勋邓稼先毕业于普渡大学,物理学家钱学森是加州理工大学的校友,经济学教授郎咸平也曾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员,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饶毓泰在普林斯顿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大提琴家·马友友曾进入茱莉亚音乐学院,在大提琴家雷奥纳多·罗斯门下学习。读了7年之后,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他却在尚未毕业之前便退学,并前往哈佛大学就读。1976年马友友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并取得人类学学士学位,1991年,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其实在中国还有很多人都是有美国留学的经验,他们大多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他们用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努力和能力。在他们眼中,出国深造是一种提升自我的途径,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各行各业做贡献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留学美国,名人与名校,你的想法呢?

请问有哪些名人是出国留学,还人回国为国家做贡献的,谢谢啦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鲁迅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冰心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美丽的校园,幽静的环境,他们相爱了。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 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

出国留学回来为国家做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中国)钱学森:193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留学,1955年回国.
钱三强:1937年在巴黎大学留学,1948年回国.
钱伟长:1940年在多伦多大学留学,1946年回国.
何泽慧:1936年在柏林高等工业大学留学,1948年回国.
卢嘉锡:1937年在伦敦大学留学,1945年回国.
朱光亚:1946年在密执安大学留学,1950年回国.
邓稼先:1948年在普渡大学留学,1950年回国.
杨石先:1929年在耶鲁大学留学,1931年回国.
王淦昌:1930年在柏林大学留学,1934年回国.

清朝首批留美幼童有哪些著名人物?

作者:李蕾,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前后4次共120人。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远赴重洋,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回国后,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技现代化进程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海军、邮电、矿冶和铁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大批年轻有为、杰出优秀人才,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深远。

容闳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人,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最有名的奠基人,他被称为“留学生之父”。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容闳就基本形成了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设想,他曾经说,“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854年冬,容闳与曾国藩等联名上奏派遣赴美留学生计划,获得批准,并为之努力奋斗。近代教育家舒新城先生所说:“无容闳,虽不能一定说中国无留学生,即有也不会如斯之早,而且派遣的方式也许是另一个样子。”可以说,容闳不仅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学习西方现代科技的留学浪潮,而且也努力鼓励青年学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詹天佑

1872年8月11日,经清朝政府批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从上海启程前往美国开始留学生涯。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留美幼童

后来的中国科技发展事实证明,庚款留学生为建立和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多人都成为了现代中国各个科学学科的奠基人。如胡明复、姜立夫、江泽涵之于数学,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之于物理学,杨石先、侯德榜、庄长恭、孙承愕之于化学,秉志、胡先辅、钱崇澍之于生物学,茅以升、梁思成之于建筑学,竺可桢之于气象学等等。他们为近代中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善中:《近代中国首批留美幼童的成就及其意义》

2.茆诗珍徐飞:《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影响初析》

3.冯继:《谈留美幼童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编辑:赵培文

欢迎订阅季我努沙龙!

郭文韬出国留学是在哪留学的2015年1月份郭文韬到德国留学做交换生,期间任性翘了两周课“浪”了5个国家,并把相继丢在了自己最喜爱的国家瑞士。据悉,郭文韬在欧洲期间总共周游了14个国家,平均每个国家花费2000人民币,是名副其实的学霸高富帅啊。2015年7月,郭文韬为北京大学拍摄毕业短片《浮生若梦》,出演男一号。

闽清一中历史上都出国哪些名人?张礼性 62届高中校友,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经济系,为《福建日报》资深记者、主任编辑。曾在广东省《汕头日报》社工作,1975年调《福建日报》社,历任编辑记者、记者站副站长、副处长、总编室副主任等职务。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采编的新闻作品和专刊副刊作品,以题材独特、个性鲜明、主题深刻而赢得众多读者。1984年、1985年参加策划与采编对企业“”放权和落实企业自主权两大系列报道,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个系列报道的代表作分别获得“全国好新闻奖”(后改为“中国新闻奖”)特等奖和一等奖。九十年代主编《福建日报》周末专刊,用心设计和编辑读者广泛兴趣的版面,如《潮声》、《艺苑》、《人物春秋》等专刊,采编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的新闻稿件。其中《潮声》版在1992年至1997年间有12篇作品获得福建省、华东地区和全国性的新闻奖。1997年,策划报道民族英雄林则徐后裔为庆祝香港回归而举行的家祭活动的新闻特写《国耻今洗雪 喜讯慰忠魂》荣膺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和“全国省级党报新闻奖”一等奖、“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张礼性校友热心参加与新闻工作有关联的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并担任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福州保护大熊猫协会常务理事。1998年、2002年两度任由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组织的《冰心文学奖》初审评委会主任委员。2005年1月在新加坡访问期间,受到纳丹总统的亲切接见。
余朝琨 63届高中校友。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先后在江西工业大学、华东地质学院任教。现为闽江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任、教授。近年来他先后获得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突出贡献奖”、“阳光奖教师”“师德之星”等荣誉称号。2001年9月被选为中共福州市第八届党代会代表。参加编著《电工与电子技术教程》、《现代电子电工手册》等著作,独立编著71万字的《IBM——PC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一书,在CN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自动增益切换电路》获福建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编写自编教材5部。余朝琨校友还兼任福建省教育厅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电子技术研究会理事、浙赣闽高校电子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等职务。
林如求 66届高中校友,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专业和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历任福建省文联《故事林》杂志副主编、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文学院副秘书长,现任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福建文学》副主编。技术职称正编审,行政级别副处级。著有《人海趣话录——精短小说100篇》、微型小说集《和平天使》、散文集《无事斋笔语》、文论集《卷边琐语》。其他编著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袖珍小说精品》(选介)、《外国幽默小小说精品》(选评)、《外国哲理小小说精品》(选评)、《香港“迷你小说”精品》(选评)、《台湾掌上小说精品》等8部。曾获福建省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称号;在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编纂工作中任副主编,并荣获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一等奖。作品多次获奖,小说集《和平天使》获“福建省第15届优秀文学作品奖”佳作奖,小说《六叔秘事》获全国首届微型小说大赛一等奖,小说《错位》获《中国作家》杂志社、《人民日报》社文学创作二等奖,论文《福建机智人物故事略谈》获“福建省第三届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奖”二等奖暨“福建省第二次闽文化研究优秀成果奖”。文学作品被选入《世界微型小说经典》《中国新时期微型小说经典》《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精华》《中国小小说百家精品》《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中国当代小小说名家名作》《中国小小说百家精品》《中国微型小说新作选》《微型小说欣赏》《华夏散文精选》等数十种选集,并被选入英文版《中国小小说选》等译介到海外。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会员、中国新故事学会会员、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肖林钢(英文Leon L.Shaw),1972年9月至1973年1月在我校高中部学习,1980年毕业于福州大学机械工程系,1988年赴美留学,1992年获美国Florida大学材料和工程科学博士。在Air Force Wright空军研究所工作2年。现为美国Connecticut大学材料和科学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材料科学工程院院士。在科学领域对储氢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热喷涂和无模机械制造的进行研究,在纳米材料方面现已有2项科研成果获美国专利,主持美国国家储氢材料专项课题研究,担任美国材料协会加工委员会主席、美国纳米材料委员会常务理事。是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顾问教授和福州大学客座教授。曾应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130多场专题报告,受到国际有关专家肯定的学术论文达160多篇。肖林钢校友的成就被收录Marquis《世界名人录》、《美国名人录》、《科学工程名人录》、《财贸经济名人录》。
林从华 78届高中校友,工学博士,现为中共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总支书记。福建工程学院城市与建筑研究所所长,福建工程学院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人事厅“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4年7月进入重庆大学建筑学博士后科学流动站开展科研工作。福建省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城市规划学会规划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得福建省建委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有20多篇学术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张更生 81届高中校友,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福建创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该公司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系统集成二级资质企业。张更生校友任福建省自然科学学会——福建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软件行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福建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电子信息专项规划专家组成员。张更生校友1993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信用卡POS授权长期系统,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主持研制两项重点国家级火炬项目、三项国家级项目、一项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和一项重点科技项目。2004年完成国际借记卡系统,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有四篇论文属国内先进水平。张更生校友荣获国家科委授予的1988——1993年度“国家火炬计划先进个人”称号,荣获福建省科委授予的1999年度“福建省高新技术暨工业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福州市总工会颁发的2000年度福州市五一奖章,2002年荣获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人事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颁发的福建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2004年荣获福建省人事厅授予的福建省第六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人选”称号。
陈梅珠 女,81届高中校友。198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现为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在近20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眼科手术娴熟,特别是显微手术基础扎实,工作责任心强,作风严谨,医德医风正派,从未出现医疗差错和事故。多次参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为贫困山区的白内障患者实行复明手术,复明率达100%,受到福建省卫生厅及福建省残联的表彰。多次被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三八妇女”、“优秀教师”。工作中紧密结合临床进行科研工作,多项成果获奖。“t——PA治疗眼内积血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获全军科技进步四等奖,“人角膜HLA抗原的分布表达和调控的研究”获200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组织配型应用于高危角膜移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获2004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国家级论文25篇,参加编写著作2本,论文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内会议交流。并为来榕的ORBIS飞行眼科医院的外国专家进行眼科专业的同期翻译,获得WHO官员的好评。陈梅珠校友现为南京军区眼科学会会员、福建省眼科学会委员、福建省及福州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黄爱民 女,81届高中校友。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现任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病理学系主任、病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校首批青年骨干教师。其科研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六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被评为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福建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福建医科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曾两度被评为福建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其两篇科研论文分别在日本、美国的国际学术会上被评为优秀论一等奖。参编教材6部,其中三部担任副主编,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主持并参与教育部、省科技厅重点及省教育厅重点等6项科研项目以及5项省级、校级教育教学改等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大学学报级以上的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被SCI收录3篇。
黄邦钦 81届高中校友。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学系,1999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在加拿大圣玛丽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为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兼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IGBP委员会GLOBEC-IMBER(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耦合)工作组成员,中国水环境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藻类学会常务理事、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理事、南中国海赤潮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学术刊物《海洋环境科学》编委。主要从事海洋生态学、海洋环境科学、微型生物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先后主持或为主承担国家973、863课题,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及国家基金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为973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及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第六课题的第二负责人。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已招收培养博士后、博硕士研究生18人。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江明顺 82届高中校友,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1994取得博士学位。1994-1996年在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1996-1998年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99-2001年在美国缅因大学海洋学院博士后研究。2002年起在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环境地球海洋科学系任研究员,从事海洋数值模拟研究,在生态系统动力学和海洋环境污染、近岸和全球海洋碳循环、海洋环流和中尺度涡动力学等方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多篇论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
陈崇成 85届高中校友,理学博士,福州大学二级责任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现任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常务委员、福建省遥感学会常务理事。已在各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先后参加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研究。曾主持国家和福建省骨干工程的设计与开发,有三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进步二、三等奖。
李津 85届高中校友,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传染科、肝病治疗中心主治医师。2004年参加以福州总医院为主体组建的南京军区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2004年3月16日出征利比里亚后,维和医疗分队主要担负驻守在该国与科特迪瓦交界处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医疗卫勤保障任务,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由于工作成绩突出,9月14日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2004年12月底,医疗分队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回福州,受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度评价。维和医疗分队因此被评为2004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之一。
刘光 女,85届高中校友。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1992年获得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美国克莱蒙森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01年在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并留校从事科研工作,现为该大学医学院生理系研究员。刘光校友学习成绩十分出色,在厦门大学学习期间,每年都获得厦门大学优秀奖学金;1993——1998年在美国克莱蒙森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每年都获得美国Clemson University的Teaching Assistantship 。刘光校友从事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在厦大学习期间从事甜菊叶片细胞甜菊葡萄糖苷转移酶的纯化及生物和电镜细胞化学的定位研究工作,这是当时国内首次对此种酶分子所进行的最广泛最深入的研究。该科研成果在福建省细胞生物学学会1992年会上发表两篇论文摘要。1993—1998年在美国克莱蒙森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工作中,揭示一心脏受体蛋白分子与人的高血压、心脏病有关,研究其分子结构及其作为研制治疗高血压病药物的可能性。在美国或国际科学杂志上共发表论文及论文摘要5篇。1998年—2004年在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神经科学系从事大脑神经细胞如何处理外来信息的研究工作,在美国及国际科学杂志上共发表了8篇论文及论文摘要。2004年刘光获得美国NIH(相当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授予的“NRSA”(National Researth Senice Awards)奖励。
刘海铭 88届高中校友。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2001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美国著名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法国阿科马化学公司美国科研开发总部科学家,从事核磁共振研究,分析物质成份结构。已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科学论文16篇,并与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合作发表科研专利一项。参加了多次国际性和全美科研会议,在埃克森美孚等跨国公司作过研究报告。其科研成果在石油化工精炼、分子筛催化、纳米技术、气体吸附分离、环保清理等方面有直接工业应用价值,获得“国家利益豁免”而定居美国。曾获得优秀博士毕业生奖、西格马赛杰出科研奖。现为美国化学学会、国际沸石联合会、西格马赛研究会等学术社团会员。
罗星光 88届高中校友。199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1995年为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2000年获博士学位。这期间发表论文、综述、社论120余篇,出版5部著作,包括《袖珍精神、神经系统用药手册》、《精神分裂症的防治》、《抑郁症的防治》、《精神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新进展》、《戒毒》等,其中《精神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新进展》为国内外同领域第一部专业论著,比英国同行早半年;承担多项国家级及上海市级科研项目,多次获上海科学技术进步奖。2000年至2003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获“国际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研究联盟(NARSAD)青年研究员奖”(6万美金),为《耶鲁通讯》、NARSAD网站及美国多家媒体报道。2003年起被聘为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科学家、耶鲁大学正式教员,专门从事精神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与教学。2003年以来新发表国际英文论文5篇。2004年获美国政府部门认定为“杰出研究人员与教授”,并于2005年获颁“美国永久居民”证书。
王焕孜 94届高中校友,1998年东南大学结构工程系本科毕业,2001年东南大学结构工程研究生毕业,2005年5 月获美国密疏里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硅谷地区一结构设计院任桥梁设计工程师。现年28周岁就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学术专题报告,多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刊物发表。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