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生出国比例逐年下降 民企央企就业吸引力超过出国留学清华大学日前举行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清华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比例逐年下降,2019年清华大学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占比8.4%,本科生占比24.6%。
从一百多年前成立的留美预备学校至今,清华大学都以培养国际化人才著称,因其学校传统和学科特点,每年出国深造的学生均有相当人数,为何近年来出国深造的比例降低了?
梳理历年数据可以发现,清华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比例下降的幅度可谓不小。
2001年时,清华学生出国留学的比例高达26.4%。而近5年来,这一比例已降至16.3%。
清华大学官方微信的文章解释是: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综合实力的上升,以及国家经济 社会 发展过程中对毕业生的吸引和凝聚,清华大学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留在国内继续深造和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清华学生出国深造的比例下降,但质量没有降低。2019年前往《泰晤士报》世界排名前50高校深造的比例为63.3%。
清华学生出国深造比例下降,主要是硕士毕业生下降明显。据北京青年报2013年12月报道,清华硕士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比例已经从2007年高峰时的15.2%降至2013年的8.35%。对一些清华硕士甚至博士来说,央企研发部门的吸引力已经超过出国留学。
时任清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称:最主要的是国内经济发展对科研需求大幅提升,有些企业研发条件甚至超过了大学,尤其是央企待遇还非常好,吸引力自然超过出国苦读数载后再回国。
同样有趣的数据还有,清华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哪里?答案是民企和国企。
近五年来,清华签约就业毕业生赴国有企业就业比例33.7%。清华方面介绍:一直以来,清华大学签约毕业生中赴国有企业就业人数比例保持高位,近年来超过三分之一。聚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与哈电、中船、航发等近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密切合作,每年输送1000余位毕业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五年来,清华签约就业毕业生赴外企就业比例只有5.4%。而2001年时,这一比例是19.4%。
清华方面介绍:近年来,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民营信息技术企业迅猛发展,学校毕业生赴外企比例逐渐下降,目前赴企业就业毕业生以赴国企、民企就业为主,反映出国家经济 社会 发展变化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变化。
实际上,2014年清华学生到国企就业的比例曾高达44.7%,近年来始终在下降。到2018年时,已被北京大学超越,当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到国企就业的比例达到34.13%,超过清华的32.8%。
也是在这一年,清华硕士生到民企就业的比例超过了国企。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高 科技 企业逐渐成为国家 科技 创新主体之一,引导硕士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对于我国 科技 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国家整体经济 科技 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清华学生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事实上,名牌大学硕士毕业生近年来普遍就业率高,深造率低,且每年的波动范围也比较小。
一项对3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2018年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研究发现,36所高校5年的平均深造(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率只有8%。
且学校之间的差别较大。2016届中央 财经 大学硕士毕业生的深造率最低,为1.87%;2018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深造率最高,为21.26%,约为前者的11倍。
该研究发现,农林类和医学类大学的深造率相对较高,如2018届的南京农业大学(16.27%)、中国农业大学(13.97%)、北京中医药大学(21.26%)。
可见农林类、医学类高校硕士专业注重基础性和学术性,需要进一步深造学习才能获得更大的教育回报率。
财经 类、师范类大学的深造率相对较低,如2018届的中央 财经 大学(2.69%)、西南 财经 大学(2.64%)、华东师范大学(4.99%)、华中师范大学(6.39%)。 财经 类、师范类专业学习针对性强,实践性强,与 社会 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有更多的硕士毕业生选择直接工作,因此深造率较低。
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深造率不高,意味着硕士研究生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给培养博士生储备人才,如今,本科生考研的主要目的已经变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自身能力。
这意味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亦需要相应调整,学术学位研究生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且应当占研究生总体规模的大部分。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已占硕士生招生的60%,且将进一步提高占比。
不过,研究还发现,硕士生深造率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在统计的36所直属高校中,有24所高校的2018届的硕士生深造率相较于2014届有微弱的增长。
这意味着,专业学位研究生也有升学深造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供给。
(作者:王峰 编辑:耿雁冰)北大清华出国比例多少?留美的呢?以2013年数据为例,清华大学的出国(境)留学比例为27.3%,北京大学的出国(境)留学比例为28.9%,其中以理工科毕业生留学比例为多数。
留美的情况具体如下:2013年清华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7.5%,首选地区为美国,占71.8%,其次为英国、中国香港、德国、日本、加拿大。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中,超六成在世界排名前50位大学留学。北大的情况与清华基本类似。
提醒:
清华学生毕业后出国留学的比例近年来持续下降,其中研究生下降最明显,已从2007年高峰时的15.2%降至2013年的8.35%。清华大学出国率
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出国深造比例为16.3%。
拓展资料:
清华毕业生出国深造去向以世界一流高校为主,2019年前往《泰晤士报》世界排名前50高校深造的比例为63.3%。
近五年(2015年-2019年)毕业后签约就业的清华学子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赴重点单位(重点高校、省部级科研院所、重点国有企业、重要金融单位、重要主流媒体、部队、军工企业和国家机关等)就业比例提升至83.1%。2001年,这一数据仅为30.1%。
这样的留学生受欢迎:上手快、工作主动、对复杂环境适应力强
本次调查中,59.3%的留学生在海外获得硕士和双硕士学位。这部分生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在国内高考失利转向海外求学,并在海外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习;一部分是国内名校的中学生,高中阶段就出国留学;还有一些是国内知名高校理工科专业,出国读研成为一种传统,一个班级有过半毕业生在海外深造。
无论在国内学业如何,调查发现,受访者普遍认为,在海外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工作才能有一定的职业竞争力。而留学生中读商科的最多,文科其次,理工科最少,可是在就业机会上则秩序相反,理工科机会最多。
受访的留学生中在海外有实习经历的占53.9%,有过工作经历的占40%。拥有美国MIT学士学位和伯克利大学硕士学位的前程无忧COO简思怀表示,海外实习兼职带来的收益在求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留学应该开阔眼界,加强独立生存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受欢迎的留学生多体现出上手快,工作主动和对复杂环境适应力强等特点,而非学历和专业知识有特别优势。”
事实上,毕业生就业难已是全球性问题。一些欧洲国家对聘用外国雇员还需多交税,获得“工作签证”的机会更是难上加难。受访留学生中已有八成在国内工作或正在国内找工作。根据对187名在读留学生的调查,92.2%的人有学成回国工作的打算。
但另一个事实是,留学回国找工作也非易事。当中国学生奔向海外留学,外国学生却热衷到中国寻找工作。如果缺少招聘信息,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不能理解,又没有人脉关系,仅凭国外学校的文凭,留学生并不比中国数量庞大的毕业生有优势。
那么,“海归”怎么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内生活呢?
1.理性接受现实。“海归”应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要好高骛远。未来若想更好地发展,还需不断地重新学习。要知道,只有与环境彼此接纳之后,才能发挥自身所长,获得更多的认可。
2. 摘掉“镀金”光环。“海归”不妨先摘掉海外“镀金”归来的光环,用“归零”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和环境。放弃心中的优越感,打消不切实际的欲望,转而脚踏实地、认真用心地做好每件事。在人际交往方面,要多观察国人的相处之道与人际技巧,多与同事、朋友交流,尽快融入集体。
3. 找准心理定位。在心理上,“海归”要准确给自己定位,到最能发挥个人价值的地方去,并不断提升自我。客观讲,“海归”群体拥有视野国际化、外语能力强等优势,只要踏踏实实做人做事,时间会证明他们的能力。在寻找人生伴侣时,也不妨将眼界放宽一点,或许会有很好的收获。出国留学后的学生毕业后有多少回国留学回国人数趋于稳定,增速平稳。据调查2013年留学回国人数为35.35万人,2014年留学回国人数为36.48万人。国外读研毕业生3年后现状分析发现,62%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在国外读研毕业生3年后已回国。国外读研毕业生3年后创业的比例(2.3%)明显高于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0.7%),约为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的3.3倍。
国外读研毕业生3年后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66%)也明显高于国内读研毕业生(63%)和本科毕业生(52%)。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已达到45.98万人。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累计已达351.84万人次。
低龄留学逐渐成为全球性现象,中国的留学低龄化更为明显。中国是全球低领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在美国的低龄留学生来源国中,中国排在首位(32.3%)。在英国的低龄留学生来源国中,中国排在第二位(15%)。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与麦可思联合调查显示,2015年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就读高中或者本科的比例明显增加。在国内读完高中课程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 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27%。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计划出国读高中、预科或语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