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稳定了近16年的高校学费会不会涨价?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功绩,就是公办高校的各个专业收费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一直没怎么动,非艺术类的普通专业一般每学年不超6000元。高等教育的培养不是按成本来收费的,学费低于培养成本。
高校学费会不会涨价,并非空穴来风,最近关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有一个关键词引起我的注意。
新一轮事业单位编制回收改革中,高等院校事业编逐步收回,高校事业编制也只出不进,破除高校教师的终身制。国内部分发达地区的高校开始实行“非升即走”用人制度。其中,事业单位编制回收改革中,把高等院校和公立医院等单位的性质被划分为公益二类。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即公益二类。因为高校本应该属于公益二类,再次划为公益二类的意义何在?
全额拨款的单位才是公益一类,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没有任何经营性收入。再次把高校定性为公益二类意义何在?
我国高校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即财政拨款、学杂费、社会捐助,高校办学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财政拨款逐年提高,非财政收入逐步减少,高校资金对财政拨款依赖性特别强。我这里有前几年的一项统计,美国大学的学杂费占总收入的20%左右,而我国的学杂费超过了30%。我国高校社会捐助占0.5%,来自社会捐助的额度较小。美国社会捐助占11%。
也就是说,我国高校的收费主要依赖财政拨款,还有学费。高等教育不是免费教育,所以,大学实施收费读大学。大学学费涨幅比较大的是1997年之后,1997年,大学收费并轨,取消了自费生,收费制度全面实施。并轨之前的大学本科普通专业收费一般在500元-600元之间,但到了2005年,一般专业收费是5000元左右,大约十年时间,费用上涨了10倍。但此后,大学收费一直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至今,大学普通本科专业收费依然保持一学年4000-6000元之间。按照现在的日常运行成本粗略计算,理工科普通本科专业人均培养费用每学年约1.5万元,文科每学年约1.2万元至1.3万元。最高的应该是医学类,估计每学年在4左右。
意味高校每招收一名本科学生,都需要财政补贴,不是按照培养成本收费的。学术型硕士和博士培养更不是按成本培养,高校一般会按学期把相关费用打入学生账户,硕士和博士培养相当于是免费的。
再次划为公益二类,学生的学费会不会波动?即提高学费额度,增加高校的收入。
从研究生培养来看,2025年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专硕的学费要远远大于学硕,专硕有按成本培养的迹象。
财政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对学费进行管理,学校收到时要及时上缴财政专户,不能直接作为学校的事业收入。也就是说,学费不能计入经营性收入。
本科生目前没有明确公办高校要涨学费的迹象,但这个公益二类的确暧昧。即使公办高校的学费要涨,也会是部分地区、部分高校,不可能公办高校全局性涨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