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香港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其实香港的每个大学对分数的要求都不一样,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对申请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些要求都是一个基本的门槛,达到了要求不代表会被录取。所以其实学校的申请要求,更大的作用是给自己明确一个努力的方向。下面我们用香港大学为例,给大家说一下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准备,目标分数是多少。
申请香港大学研究生条件如下:
1、内地学校的本科毕业证及学士学位证,一般来说985、211院校背景的学生更容易申请成功。
2、大学4年完整成绩单,包括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成绩。
3、语言成绩要求:雅思要达标(传媒类专业要求总分不低于7,单项不低于6,;金融和经济专业要求总分不低于7,单项不低于6.5;工科类总分不得低于6,单项不低5.5;个别专业,如医学及法律要求雅思总分7.5)。
在香港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4、GPA:研究型研究生GPA应达到85,授课型研究生应达到80,港大的话最好达到85。成绩单要中英文的,一般找学校教务处要,信封密封,盖骑缝章(封口处还要盖章)
5、GRE/GMAT成绩:部分学校要求GRE成绩,部分商科专业要求GMAT成绩。虽然不强制要求GMAT,但是优先考虑具备这个成绩的申请者。如: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工商管理,需要两年的全职工作经验,需要GMAT成绩。
留学志愿参考系统:https://www.zhixiao1.cn/liuxue/?ozs=HK-overseas
其实大家完全可以通过留学志愿参考系统,看看自己依照自己的院校背景和成绩申请到那些那大学,作为自己申请知道,或是努力的目标。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使用方法:把你的GPA、语言成绩、专业名称、院校背景(211/985/双非)等信息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匹配出与你成绩情况类似的同学案例,可以依据自己的条件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留学案例,了解一下与自己情况类似的人,他/她们都去了哪些院校,作为自己选择院校的参考。(如下图)
在香港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各个学校的入学要求,进入网站后也可以通过大学院校库:https://www.zhixiao1.cn/liuxue/?ozs=HK-overseas 了解香港的大学各个学校的入学要求。
在香港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香港留学的学习生活感受分享

香港留学,刚开始的香港大学留学生活,对于朱同学来说,可谓是完全的陌生。如今香港本科留学朱同学也算适应了,并且也能对香港大学留学评头论足一番:

【课程安排】

在港大,“班级”的概念已经不存在,即使是一栋宿舍里的同学,也是来自不同的专业。

相对于内地的大学,香港的大学在课程选择方面更加自由。每个人最多可以安排两门主修外加一门辅修,或者一门主修加两门辅修,只要毕业前达到学分要求即可。比如Amber就以“比较文学”为主修,同时辅修中文和西班牙语。

学校按照文、理、工、商、医等大类进行招生,因此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每个同学并没有明确细分的专业。学生可以在大类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喜欢的课程,到了大二的时候才决定主修辅修的专业,比如Amber所在的文学院就包括了中文、政治学、比较文学、社会学、小语种、英文、美国文化研究等。当然,在选课的时候也要预计自己今后的主修辅修课程,否则学分修不够可能会影响今后毕业的进度。

港大文学院的学生每学期最多只能选6门课,这与内地的大学每周最多十几门课相比,看似相差很远,但实际上香港的大学生并不空闲。

对于注重绩点的同学来说,学习任务其实比较重。以Amber的课程为例,虽然她本学期的主修和辅修加起来也只选了5门,但是除了每个星期每门课程2小时由教授讲授的`理论课外,还有由各课程Tutor(类似于国内的助教)主持的1小时讨论课。另外每门课还有相关的阅读材料,比较文学专业的老师通常会选好系列的文章,送到与学校合作的印刷店打印装订成本。

讨论课上,学生们需要结合理论课以及阅读书目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因此,理论课的时候要求认真听讲的同时,书目的阅读更是不能懈怠,讨论课前还要做好准备功夫,所以实际上学习任务比国内还重。

【学习氛围】

在港大虽然每个学生的选择都很多元,不过Amber自己也承认,“大部分内地学生还是会比较看重绩点。”大部分内地学生在香港本地学生眼中,很多时候被神化为“学霸”的形象。

【社团活动】

在港大,学校社团被称为“庄”,加入社团被称为“上庄”。

Amber所在的“青年文学奖协会”,“庄内”一共有9个人,其中7个是香港学生,2个是大陆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她发现两地的观念和文化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Amber认为自己所在的“庄”作为一个文学社团,在选择同学来稿的时候应该偏重于文学性和学术性。不过,香港的同学更喜欢口语化、轻松活泼一点的文章,他们希望有更多读者能够看懂。

但是她也觉得,在活动组织方面,确实从香港学生当中学到了很多,比如拉赞助、对外交流等方面,他们显示出的成熟和专业,使她获益良多。

港大的栋宿舍被称为“Hall”,每一个Hall由学生组织的委员会进行管理,Hall下面会有各种类型的活动社团。对于很多不太注重绩点的香港本地学生而言,这些Hall活动是提高他们社交和活动组织能力很好的机会,不过对于大部分想专心学习的内地学生而言,Hall 的活动实际上占用了很大一部分学习时间。

宿舍楼里有厨房,可以自己买菜煮饭,比起在外吃饭可以省很多钱。

【毕业选择】

和很多就读经济金融专业的内地学生不同,Amber毕业后并不打算留在香港就业。虽然香港的媒体行业相对发达,Amber自己毕业后也想从事媒体行业,但是她觉得香港的文化类媒体并不是很发达,“我比较想做偏文学性、学术性的事情”。

希望以上的香港留学信息,能帮助同学们更多一些对香港大学留学生活的了解。香港本科留学申请,还请大家多多关注应届毕业生网做更多的了解。去香港留学总体还是很不错的,值得同学们努力去争取。

去香港留学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嗨喽,海漂学长来啦。
香港高校的授课语言是广东话吗?
香港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其教育体系当然是类似英国的教育体系的。除了中文课以外,基本所有的学科都是英文教材,同样,考试也是英文的考卷。而对于大学来说,要求是以英文作为教授的语言。然而,香港高校里以香港本地的教授居多,如果是本地的教授,在上课之前会先查看班里的学生情况,如果班里全都是香港本地的学生,教授会在第一堂课询问大家是否愿意接受以广东话作为教授语言,一般情况下大家会倾向于广东话的课堂,毕竟广东话讲课更易理解。曾经有一位小伙伴因为自己是班里唯一的内地生,在开始也没有提出异议,硬生生地听了一年的广东话课。然而还没毕业,她就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了。
课堂之外的交流则更是以广东话为主。虽然目前内地生多,大部分香港人也可以讲普通话,但为了更好的融入整个环境,还是建议大家主动去学习,多跟本地人交流,对以后的就业是绝对有很大帮助的。
.上课方式和考核方式跟内地有什么区别?
香港的上课方式包括讲课及自由讨论。一般教授在讲完课程规定的内容之后会留一些问题,针对问题大家可进行讨论。课后教会布置作业,这些作业有些是传统的个人的作业,自己完成自己提交;有些是需要3-5人的小组完成的。小组作业一般是做一个project(课题研究),小组会自行讨论成员的分工,分头行动,然后完成一个完整的report(报告)。在学期某一个时间小组的成员需要一起在课堂是为大家做presentation,跟大家汇报成果。教授会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分数会计入期末的总成绩里。当然期末的总成绩一般还包含期中和期末的两次考试。
很多中国的学生不管是在哪里都只喜欢找中国的学生去做小组作业,觉得更好沟通一些。但这种方式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融不到当地人的圈子,对个人的提升也是没有帮助的。所以建议有机会的话还是主动去找本地的学生,跟他们组成一个小组,互相学习之余也可以提升语言水平。
.内地生会被香港本地生歧视吗?
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内地和香港学生确实会经常因为一些小问题产生摩擦。曾经香港某电视台做过一期节目,主题就是围绕内地生和香港生之间的分歧。在对本地学生的采访中,很多人表示确实对一些内地生不满,比如很多公共区域人太多,再次就是对有些内地学生不讲卫生,房间比较臭,大声喧哗,用完公共地方也不收拾之类问题的抱怨。其实对于内地生来说,这些也无需介怀,只要稍微做些改变,入乡随俗,矛盾也就慢慢可以解决。而且这些改变本身对我们也是有益的。保持开放的心态与他们交朋友,他们其实也是非常友好的。
毕业后找工作难不难?
香港高校毕业后找工作的难易程度首先是跟专业有相当大的关系。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对金融类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是远高于其他专业的。很多人最终选择去了投行去做投资顾问,收入也是不错的。理科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高校继续做研究,而文科的呢,相对来说比较难找工作,基本都是毕业后不久就回内地发展了。
除了专业之外,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你的广东话水平。香港以广东话为主,如果你说你找了一份工作不用说广东话,这种几率非常小,即便是真的让你找到了,你也会因为融入不了集体感觉被孤立。所以我的建议是,读书的时候抽空就学,学了对于你就业绝对是有很大益处的。
香港研究生分为两种,授课式(taught)和研究式(research)两种。研究式研究生英文简称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西方教育里做学术研究的都叫做哲学硕士/博士,博士简称phD(Doctor of philosophy)。如果只是单纯赴港读研,内地学生一般会选择攻读授课式硕士,有读博深造打算的才会申请研究式硕士。授课式硕士按修读的专业类型分为以下大致几类:MSc、MA 、MEng、MBA等。授课式硕士最大的亮点是学制短,一年时间完成学业,相比于国内研究生要读三年左右时间来说,为以毕业后工作就业为目的学生群体节省了极大的时间成本。香港的教学模式总的说来跟内地大有不同,刚到香港最直观的上课体验便是很多课程是没有统一的教材,老师会根据需要自编每节课的ppt和handouts,学生事先根据这些材料预习。课后作业的形式很多是写essay,一片essay的完成需要大量的阅读,这种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的作业形式无形让学生学会think independently and critically。
希望海漂学长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哦~~~

在香港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指南者学员投稿

香港大学就读体验

X学姐

香港大学理学院食品安全与毒理学(FSTX)在读

本科: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

GPA:86.05雅思:6.5

我是因为特别喜欢香港和英国,所以申请的时候只考虑了香港和英国的学校。在指南者教育的帮助下,我幸运地拿到了英国和香港一共5所学校的offer。最终选择了香港大学,则是考虑到可以有机会在香港工作至少一年,从而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我现在仍然研究生在读。在港大的半年时间里,我已经很好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正在完成最后一门课程。在香港还有些冷的2月,我码下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我的就读体验。

about HKU

香港大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位于港岛西环的薄扶林道,面朝大海,背靠龙虎山(太平山),从学校里就可以沿着龙虎山晨运径爬上太平山顶。

(从港大University Street看海)

港大是一所“山上的大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门,从港岛线香港大学地铁站A口的电梯上去以后,就到了连通着各个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建筑的University Street,上上下下都靠四通八达的扶梯和升降梯,所以直到入学快一个月我才勉强熟悉了这个3D魔幻学校。(这里介绍的是main campus,医学院和牙医学院抱歉我不了解?)

(地铁通往港大的电梯)

香港大学的“食堂”丰富多彩,既有传统意义上的食堂(中式、港式、越式、日式、西式随意挑选),也有粥面餐厅、素食餐厅、西式快餐(例如pasta)、印度餐厅、Subway、两间对港大师生有7折优惠(!!)的星巴克等等,可以满足世界各地的口味偏好。

(我最喜欢的智华馆)

Main Library和智华馆是主要的自习场所(智华馆比图书馆自由的多,大家可以在里面用正常音量讨论问题;同时也设有我超级喜欢的古色古香的研修室quiet study room),此外很多教学楼里几乎每一层也都有少量的自习区域;图书馆、智华馆、教学楼等都有电脑和打印机。学校里随处可见一群群学生聚在一起讨论和学习,学术氛围非常浓厚。

(我们专业最常上课的KK楼)

港大的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健身房、舞蹈室、钢琴室等等一应俱全,离港大不远的坚尼地城也有一个很棒的游泳池。此外,学校里还有超市、书店等等,生活非常便利。

FSTX:一个神奇的专业

FSTX大概有着全港大最神奇的课程设置:一个月一次final。

首先,我们专业特点之一在于,每一门课由不同的lecture组成,老师来自世界各地: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荷兰、印度、香港和大陆等等,所以在这一方面相对于其他专业,我们的上课体验相当棒。

老师也不局限于世界各大名校的教授,还会根据课程内容(例如食品管理)请来食品检测公司的工作人员、食品管理领域的QA或者CEO等等,有助于我们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学习。

(课堂)

另一方面,不同于其他专业会有必修+选修,我们的7门课全部必修,分别是毒理学原理1&2、毒性测试和风险评估、管理毒理学、食品中的化学和微生物风险、食品安全管理、以及project。

虽然没有选修的机会,但课程设置其实非常合理,因为6门课从生物、化学、营养、管理、法律等多个领域涵盖了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的方方面面,并且每一门课都很好的互相衔接,所以其实更像是6个连贯的topics。

上课的形式也丰富多样,正常授课之外还有presentation、role play、case study等等;每个老师都会有tutorial时间,除了Q&A以外,有的老师会讲case study让我们更好理解课程内容,有的老师发一些文献让我们分析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所以老师们致力于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这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

此外,其他专业会依照校历上课和放假,而我们则基本每个月开始一门新课,一门课结课后有10天左右的break来复习,然后final,接着又会是新的一门课。2月底时全部6门课都将结束,3月初选project(lab based和non-lab based)和导师,8月中旬答辩。

正是因为不按校历出牌,我们专业的break都非常完美地安排在了所有重要节假日之后(中秋、万圣节、圣诞、农历新年等等),所以即使和小伙伴们一起欢度佳节,前方不远处也永远有一场final等着我们(比如10月3日、11月1日、12月28日和3月1日的final)。不过当然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惨,因为复习时间很灵活,所以我们都会选择在break期间出去玩、回家等等。

我们专业的学习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同学之间关系也很好。上课时候,老师总是在鼓励我们积极提问,让我们don’t be shy。最开始主要还是香港local和外国学生比较主动,不过在他们的感染下我们很快都开始很轻松自然的与老师互动,下课时老师身边也总是围满了人,问完了之后再互相解答,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平时大家也会在群聊里面讨论作业和考试。local小姐姐小哥哥还会带我们吃吃吃逛逛逛。

关于考试,难度并不会很大,题目也不刁钻,基本只要认真复习了PPT,都可以比较顺利地答题。我们专业的考试只有问答题,有几位老师来教课就分为几个section,每个section都是3选2、2选1这种形式,我们只要选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回答就好啦。

另外,最终课程分数一般是80%考试+20% lab report/assignment,成绩标为A+/A/B+/B?,考的最好的人会是A+,然后按照百分比依次向下排A/B+/B?,A是GPA=4,B是3,A+就是所谓的“过3爆4”(港大各大餐厅在考试周都会免费送苹果祝“劲过”)。

校园活动

港大的社团活动特别多,每天在校园里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宣传摊位。专业里有同学参加了舞蹈社,也有同学参加了学校很多次徒步、登山之类的活动。

(圣诞前唱诗班在排练)

同时,港大也有多种多样的讲座、表演、展览等等,都会通过学校每天的邮件发布。

可能是校园并不大、公共区域相对集中的原因(毕竟纵向延伸),我觉得港大是一个相当有活力的学校,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各种活动随处可见,既有学生会的拉票,也有唱诗班在圣诞节时候表演,每天晚上还有舞团在我们上课的楼下排练;坐在餐厅里,可以听到周围人用英语、韩语、粤语、日语、普通话和其他听不懂的语言交流,多元文化碰撞的感觉非常强烈。

学费&生活费

港大taught master的学费因专业而异,基本在13万港币左右,大部分专业会分两个学期交(我们专业的留位费就是第一个学期的学费)。

在香港最大的开支就是住宿了,港大附近的房租更是普遍比其他地方都贵,基本3-4人合租一套400?詹坏降牧绞乙惶??芗燮骄?5000港币/月,人均5000港币/月。学校还是有少量宿舍供研究生申请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单人间好像是6000多港币/月。

在香港的三餐花销,食堂平均30港币/顿。至于外面的店,既有几港币的豆沙包、十几港币的粥,当然也有人均近千港币的日料和火锅。香港是著名的美食天堂,朋友圈里日常可见打卡和安利。

至于购物,香港只有买不起没有买不到!大家可以盯下各大购物平台关注折扣信息~

本专业就业状况

因为我现在还是在读,所以很抱歉暂时不能以亲身经历分享就业的情况。根据老师的介绍,上一届有5名学生毕业后继续读PhD,另外有在港校做Research Assistant的学生,其余学生或是留港工作、或是回到内地。

此外,港大每天都会有邮件推送校招信息,香港也有几个很大的校招网站。专业的老师也会发布与食品行业相关的career talking、IFSA spring dinner等等信息,所以也会对求职有很好的帮助。

Life in HK &心得体会

可能因为我住在港岛,所以香港对我来说是宛如重庆一般3D魔幻的存在,铜锣湾和上环更是google map都无法掌控的地方,不过我现在已经是半个活地图了啊哈哈。

香港总体天气是宜居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它充足的阳光。香港夏天虽然热但也不至于受不了,反而是室内的冷气太足让我开学不久就重感冒一场。但是冬天真的会很冷!!香港住宅大部分空调都是不能制热的冷气机,所以这个风雨飘摇的冬天我只能到智华馆取暖。

(胶片相机中港大附近的街景)

香港的高楼大厦、狭小的空间和马不停蹄的快节奏生活是压抑的,生活中却又有许许多多热情温暖的人们。

会有大叔一把提过我的行李帮我扛上台阶;在我经常光顾的餐厅,店员们总会用蹩脚的港普和我聊几句;7-11里老爷爷主动教我热便当,听到我来自南京时特别兴奋地竖起拇指说自己去过,是个好地方;专业里的local日常带着大家吃遍香港大街小巷。

香港对于我而言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自由和多元化。这里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耳边充斥着各种听懂的听不懂的语言。大家不会在意他人的目光,各自沿着自己的轨迹努力生活。

如果说在成都读大学的四年,让我第一次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那么在香港的半年,则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世界文化的融合。或许正是因为香港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政治背景,在这个地方,世界各地的文化碰撞与交流显得格外灿烂。

(兰桂坊的跨年夜,歪果仁在街上唱歌狂欢)

香港的另一个魅力点在于,在压抑到窒息的高楼大厦之外,却又有着不少城市公园和自然景观:海、太平山、赤柱、长洲岛、西贡、浅水湾等等。从港大一路慢悠悠爬上太平山顶,或是坐在坚尼地城的海边吹吹风看看落日,大概是告慰赶完deadline的自己的最好方式。这也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坚尼地城的海(近西环码头)

香港也完美满足了我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想看的电影这里都会上映,爱豆们的演唱会也经常开到港澳;又比如hmv和商务印书馆是我心目中的两大圣地,前者既可以淘到老黑胶唱片又可以第一时间入手最新的专辑,在商务印书馆我则买到了许多大陆并不会引进的台版书。而诸如隐藏在中环市井的PMQ元创方,则展现了香港设计师们永不落地的情怀。

我认为,留学对于我们而言的意义或许不仅仅是“开拓眼界”,更重要的是通过感受不同文化、与世界各地不同人们交流,从而达到内心世界的丰富。

感谢在成都和香港的这两段与前18年截然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我自认为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的蜕变,比如更加自信和落落大方;比如能够更为成熟、冷静、客观地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遇到的人和事,并且尊重每一个个体和每一种想法;比如会习惯性地通过所见所闻进行自我反省;比如虽然我还是不会做饭,但是自理能力绝对top级别。

有同学说她在香港越来越感到孤独,但是对我而言,毕竟“孤独是一生都会在身后跟随的影子”,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最形影不离的就是自己,所以香港的喧嚣、压抑、快节奏,反而促使我在独处时更加注重反思自己的过往以及思考未来。

最后,祝大家都可以申到心中的女神校!

来香港读研究竟是种怎样的体验?

很不讨喜地趁大家还没放假来砸个场,

这篇算是写给自己的期末总结。

也许有些真话不那么好听,

但还是希望客观地评价读研时的状态。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哦~

怀一颗愉悦之心,

能学习恐怕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了吧。

1.

每次洗完头发能抓下一大把,每天醒来后都深陷梦魇中,这样的状态单曲循环了四个月,总算在上周final后暂告一段落。其实我们算是心态很稳的人了,大难临头也总会“装”作淡定。但香港的读研生活却如同极限挑战,分分钟要抓狂,要大叫,甚至时常怀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话对于现在的我而言简直真理。这里的压力,大部分源于课业的难度。如果一件事情让学生不费多大力气便能轻松完成,本能的惰性也就会自然显露出来。所以我大概能理解,大学本科那种“临时抱佛脚就可以不挂”的考试,何尝不是“佛系本科生”的暗地帮凶?

这在香港是不常见的。听一个本地同学说,能在香港读大学的孩子寥寥无几,只占20%左右,算得上是精英中的精英。而跟他们相处后才证实,别人的本科确实能甩我们好几条街。有一次Professor拿他出给大二学生的题目给我们做,难度不输给研究僧最变态的课程。所以即便我们一周只有四门课,但由于课业压力太大,均给每一科目的时间也总是捉禁见肘。

好吧,吐槽并非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还是想客观跟你们聊聊,来香港读研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

2.

来香港读书这段时间我也成了免费的“留学顾问”,不少学弟学妹的主要顾虑是这种一年速成的教育模式究竟对能力提升有没有本质上的帮助。我一点也不想避讳,速成确实是香港研究生的最显著标签,一如这个城市的气质,生怕脚步慢下来就会错过些什么。

说来也有点嘲讽,我们是大三就决定要出去读书了。当时在英国、香港、加拿大、美国之间做过权衡,最先淘汰掉了前两个选项,原因就是嫌它们太快。倘若还算上适应的时间,真正能沉下心来学习也就半年不到。可阴差阳错地最后还是来了香港,也真切体会了一回什么叫“快”。上课的进度是快的,作业的频率是快的,消化知识的节奏也是快的,以至于我们现在悠悠闲闲过寒假都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学生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它逼着你走完全部流程,最后封装推向市场,本质上亦是一种功利性的交易。我们很少这样赤裸裸地讲,因为大家其实都对个中微妙不言自明,但仍旧想美化自己的求学经历,毕竟也是花了钱花了时间的。

每每跟师弟师妹说到这里,他们几乎大半都开始半放弃状态了,倘若家里并不富足,来这里“速成”研究生就显得更不划算。往往这个时候,我就会慢悠悠地开始铺展我的“但是”,这其实并不是香港教育的全貌。

即便速度是快了些,但是这过程里的任意一个细节都没有丢失。教育本质上是服务业,香港在服务业这块还是可以信心满满地拍胸脯说自己是数一数二的。举个例子吧。香港的学校在处理作业的手法上就和内地很不一样,作业之前会先有三四页纸的作业简介,包括你要读的reference,行文结构可以怎么编排,启发你的一些观点,还有一整页严谨细致的grade criteria(评分细则)。作业发下来后每一个自然段前面都会写上评语,评分表格里会针对每一个细则给出具体分数。

胡子妹妹的某项作业要求~

以前本科读书只会在期末的时候在系统上看到一个孤零零的分数,大家做作业似乎也只是为了最后得到一个数字。但经历了这短短几个月,我开始明白学习的意义其实远不止于此。

3.

曾经有个朋友在票圈上转发了一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在剑桥的读书体验。特别喜欢文章结尾的一段话:一所好的大学最值得珍惜的往往不是它能直接教给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是它为这样的日常学习所创造的环境和氛围,是它对人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细致入微的关照。可以说是写进心眼里了。

相比于缜密的逻辑,开拓的视角,来HK读研最大的收获其实是“爱上了学习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难用文字加以形容,它就像你爱上了某一首歌,或某一款饮料,每天都想再听一遍或再尝一口,一旦沉浸其中,便会忘乎所以,有源源不断的喜悦。

要想培养这番热爱,你必须把自己放在最显眼的位子上。全身心的投入和参与,是感受一件事情是否有所价值的唯一“捷径”。所以过去那种老师喂养的“读PPT”模式,尽管也有丰富的输入,可却难让我们真正产生乐趣。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它颠倒了学生和老师的角色,但凡学生成了幕后配角,他们便会把自己置身事外,这时候再谈“热爱”就困难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香港的教授只问问题,答案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和探讨,换句话说,学生真正地“翻身做了主人”。有时候三个小时的课程有三分之二被用于discussion,正是在这难得的头脑风暴里,我才有机会见识到别人尖锐的思考方式,也才体会到不同的角度下会有怎样的分析方法。在这种锻炼下,我们不再一遇到问题就等着“旁听”或“Google”,因为要想参与讨论,你就必须有备而来。而当你的想法被大家认可,你一定会爱上这个解锁难题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角色互换暗含着一个简单的逻辑:学习从来都只是为了自己。所以如果你把它看成快速拿文凭的手段,你也会根据同样的目的制定相应的策略,马虎敷衍,坐等毕业。但假如你把它看成人生中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你就会明白“喜爱”这种虚无的感觉其实有多么珍贵。

4.

倘若说本科四年让我养成了持续学习的习惯,那么在香港读研则让我养成了事事深入思考的习惯。是的,这笔学费给的确实有些肉疼,但我很庆幸2017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我相信这会是一笔终生受益的财富。

考完试后我约了专业课的professor聊天,我们坐在校道一侧的靠背椅上,当时天空湛蓝,有飞鸟掠翅而过。我非常记得教授跟我说起期末presentation时讲的一句话:“你可能根本不需要提高些什么,你要做的只是享受这个过程。”我想把这句话送给每个想要读研的朋友。我们虽然听着“知识创造财富”长大,但慢慢你就会明白,少一点功利心的学习是多么美妙的经历。

怀一颗愉悦之心,能学习恐怕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了吧。

去香港留学好吗?

首先说,准备考研和出国留学很难做到两全。年年都是“史上最难考研年”,留学申请也差不多,建议你还是尽可能选择一条路全力以赴。当然,考研之后,实在不行,也可以再规划当年的留学申请,对有的人(英语比较好的)来说,考研过后申请当年秋季留学还是可能的,比如中国香港、英国、美国部分学校或者美国来年的春季入学。

去中国香港留学确实性价比不错,对于考研党来说,是不错的“后路”。问题恰恰也在这里:你想到了,更多的人也是这么想的,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内地申请去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的是成倍地增长,竞争异常激烈。

我们到香港各大学的官网看一下入学要求,可以发现,在语言要求这块,托福TOEFL要求大多是80分左右,但是雅思IELTS要求多为6.5,问题出来了:根据很多同学的经验,托福80分可能比雅思6.5要稍微容易考出来一点。另外,非常非常重要的是:香港的大学越来越多并不认可大学英语CET6级的成绩了,或者说,大学英语6级在实际申请的时候,缺乏竞争力。

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申请条件

我们从官网的截图中可以看到,如果是申请2022年秋季开学的材料专业硕士课程,截止日期是2022年5月31日,所幸,城大还是认可大学英语6级成绩的。所以,材料专业的同学完全可以在今年考研后尝试申请。需要提醒的是:中国香港地区各大学并没有完全统一的截止申请日期,不同的大学、不同专业,都可能不一样,有的甚至到头一年的12月就截至了,一定要到官网确认一下。

关于香港留学选校定位

不知道你的专业背景、GPA和科研经历等,所以,上述回答不一定能非常准确地解答你的疑虑。而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存在很多本科各种条件背景申请香港研究生的案例(下图),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进行择校定位与参考。

使用方法:把你的基本情况(GPA、雅思成绩、专业名称、院校背景等)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到了香港哪些大学,这样子就能对你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