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留学的GPA算法问题?


关于日本留学的GPA算法问题?90~100点は「秀」、「S」
80~89点は「优」、「A」
70~79点は「良」、「B」
55~69点は「可」、「C」
0~54点は「不可」、「F」
GPA的计算方法如下
(秀の単位数×5)+(优の単位数×4)+(良の単位数×3)+(可の単位数×2)÷合计の単位数
关于日本留学的GPA算法问题?

早稻田大学gpa算法GPA的算法为将包括重修课程在内的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绩点乘以此课程的学分,累加在一起后再除以总学分。
计算公式为: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
gpa指的是是平均学分绩点,是以学分与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也是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来衡量的,是一种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关于日本留学的GPA算法问题?

职高生去日本留学成绩怎么算4分制或者5分制。
在中国,每所大学对于绩点GPA的算法不一样,有的是算数平均分算法,有的是加权平均分算法等。因为大学成绩单都是学校正式发行盖章的,GPA也是按照学校算法机打的,自己不能手写改动,所以只要跟教授说明你所在的院校绩点GPA的算法,或者是4分制还是5分制,日本大学教授就可以作为参考。一般不会有教授强制学生必须把GPA换算成他要求的某种算法。
日本留学不硬性规定高考成绩分数,学生国内的高考成绩在日本留学申请时会被签证官作为考察你的材料之一,但不会对你在日本考大学产生太大的影响。
关于日本留学的GPA算法问题?

出国留学gpa怎么算

GPA计算方法如下:

绩点的计算,是将学生修过的每一门课程(包括重修的课程)的课程绩点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累加后再除以总学分。 平均学分绩点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能力与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之一。

(1)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

(2)也有部分高校采取分段绩点法,强调按分数区分绩点层次。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就采用该种算法,如下:

gpa成绩计算特点

绩点根据每门课的成绩计算而得,60分绩点为1,往上每1分为0.1绩点,100分为5个绩点。每门课都有学分,是按学时计的,多数学校每18学时对应1学分。

平均学分绩点是将分数换算为绩点,之后按学分加权平均分方法计算。90以上算4分,80到90算3分,70到80算2分,60到70算1分,60以下0分。平均学分绩点一般3.7分以上为优秀,3.5分左右为良好,2.5分左右为中等,1分为及格。

出国留学的GPA绩点到底怎么算的

GPA是大多数大学及高等;教育院校采用的一种评估学生成绩的制度,同时也有小量中学采用这种制度。

GPA意思就是(加权)平均分。中国学生有时还提供专业课GPA。申请本科的时候,高中学生还可以单列出MS GPA(M/S GPA),也即数学(Math)/科学(Science)学科的GPA。

因此根据定义,GPA=(课程1成绩*课程1学分+课程2成绩*课程2学分+课程3成绩*课程3学分+……)/总学分。

GPA标准算法公式:

GPA=[(92×4+80×3+98×2+70×6+89×3)×4]/[(4+3+2+6+3)×100]=3.31

GPA常见算法:

GPA=(4×4+3×3+2×4+6×2+3×3)/(4+3+2+6+3)=3.00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条件能申请到国外什么层次的大学,可以把你的基本情况(GPA、语言成绩、专业、院校背景等)输入到留学定位系统 中,系统会自动匹配出与你成绩情况类似的同学案例,查看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哪些大学和专业。

怎么计算GPA绩点制学分计算方法如下:
GPA的计算,是将学生修过的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绩点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累加后再除以总学分。其中课程分数换算成绩点的方法是:90以上算4分,80到90算3分,70到80算2分,60到70算1分,60以下0分。平均学分绩点一般3.7分以上为优秀,3.5分左右为良好,2.5分左右为中等,1分为及格。”

出国留学GPA成绩该如何计算贵贴看到,因为不是一句话可以回答的,所以我把我所撰写的《美国留学100问》中的第42个回答贴给你,供参考:
42、既然GPA,这么重要,那么是不是能够比较详细地介绍一下GPA?
答:GPA就是Grade Point Average,我们都把它叫做“平均成绩点”。也有人把它俗称为“平均分数”或“平均绩点”。
要注意的是,这个“平均”并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而应该是“加权平均”。而这个“权数”就是学分。
美国一般学校GPA的满分是4分,也就是把90分以上的A作为4分来计算的话:A=4、B=3、C=2、D=1。另外,在实际计算GPA的时候,往往会把精确度确定在小数点以后2位——比如:3.02、3.45等等。
经常有学生电话中问我:GPA是怎么计算的?所以,这里简单介绍一下GPA的计算方法
通常有两种算法——用百分制计算和4分制计算:
(1)、百分制计算:
百分制计算公式 GPA = ∑(分数×学分)×4÷〔(∑学分)×100〕
“标准算法”的例题:某学生共有五门课程:第一门课程是A,三个学分,成绩为90分;第二门课程是B,三个学分,成绩为84分;第三门课程是C,两个学分,成绩为88分、;第四门课程是D,四个学分,成绩为70分; 第五门课程是E,三个学分。成绩为89分。
本例题的百分制GPA计算:
(90×3+84×3+88×2+70×4+89×3)×4 ÷〔(3+3+2+4+3)×100〕= 3.32
(2)、另外一种算法是换算成四分制以后计算:
四分制计算公式:GPA = ∑(四分制分数×学分)/(∑学分)
同一例题的四分制GPA计算:
因为是“四分制计算”,所以,在计算前应该先把“百分”换算成“四分”:
90—4;84—3;88—3;70—2;89—3
GPA = (4×3+3×3+3×2+2×4+3×3)/(3+3+2+4+3) = 2.93
从以上的两个例题可以看到:这两种算法的结果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相差0.39。而更大的差异在于:从竞争力不错的3.32一下子掉到了毫无竞争力的2.93——这里先不要说“争力有”多强了,因为更要命要的是:2.93的积点是达不到大多数美国学校对申请研究生的3.0的起码要求了!
美国学校,没有统一的“GPA算法”,但是不外乎就是这两种。不过哪一所学校采用哪一种,这就是他们自己的自治范围了。

留学说的GPA是怎么算的?GPA英语全称是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分,在国外留学或是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想必对GPA并不陌生。国外学校普遍以GPA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对于留学申请者的成绩评定也以GPA为准则,不过不少人对GPA的算法却不太了解。
美国的GPA满分是4分,即A=4,B=3,C=2, D=1。美国多数大学对申请人GPA都有最低规定,不够最低要求的不予考虑。GPA的精确度往往达到小数点后1到2位,如:3.0,3.45。
GPA的计算一般是将每门课程的学分乘以学时,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学时,得出平均分。中国学校的分数设置一般是百分制或五分制,具体的折合方式视不同的美国大学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讲,百分制中的90分以上可视为4分,80分以上为3分,70分以上为2分,60分以上为1分;五分制中的5分为4分,4分为3分,3分为2分,2分为1分。中 国许多大学的成绩单上没有学时,因此,GPA只能估算,可将所有课程的成绩加起来后除以课程数。一 般美国大学对于奖学金申请者的GPA要求是3.0以上。
PA的标准计算方法是将大学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乘以4,再除以100。比较常见的方法还有把各科成绩按等级乘以学求和再以总学分除之。
例如某学生的五门课程的学分和成绩为:A课程四个学分,成绩92(A);B课程三个学分,成绩80(B);C课程两个学分,成绩98(A);D课程六个学分,成绩70(C);E课程三个学分,成绩89(B)。
则以上五项成绩GPA为:
标准算法:GPA=[(92×4+80×3+98×2+70×6+89×3)×4]/[(4+3+2+6+3)×100]=3.31
常见算法:GPA=(4×4+3×3+2×4+6×2+3×3)/(4+3+2+6+3)=3.00
在具体运用中,美国大学经常采用总平均绩点与最后两年平均绩点。总平均绩点(Overall GPA)是将全部所修学科按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点数,最后两年平均绩点(GPA for the last two years)即将最后两年所修各科按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点数。
在美国,90%的学校GPA计算方法是采取4分制(4.00 scale)的,仅有1%的学校会采取5分制,即A等成绩为5,B等为4,C等为3,D等为2,F等为1,这些学校的最低入学标准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中国学生在申请时,应按照自己原先学校采用的GPA制提供成绩,同时注明采用了哪一种的GPA制。
对中国学生很不利的是中国大部分学校的评分都相当严,很多实际成绩很优秀的学生把分数换算成GPA后却还不够3.0,在有些大学里班上前5名学生的总平均成绩都可能会在82分以下,这样在申请美国大学时,GPA都要变成3.0或更低,只能进一些三四流的学校。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成绩单或是推荐信以及读书计划中说明这种GPA实际上是由于评分标准十分严格而导致的;二是在提供成绩单的时候,列明这样的成绩在全班,或是全系所排的名次以及百分比。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