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动物科学专业回国就业前景


日本留学动物科学专业回国就业前景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毕业生可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的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产品研发与经营等工作。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在养殖企业或大院校从事动物技术及饲料营养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和产品研发工作。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与畜牧养殖相关的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产品研发与经营等工作。每年约有10-30%的本科生考取研究生。
日本留学动物科学专业回国就业前景

日本千叶科学大学怎么样?要详细的说明千叶科学大学(ちばかがくだいがく、英语: Chiba Institute of Science)は、千叶県铫子市潮见町3番地に本部を置く日本の私立大学である。2004年に设置された。大学の略称はCIS。 薬学部とアジア初の危机管理学部があり、生命を感じ、平和を学ぶ大学というのがコンセプトである。 薬学部は6年制の薬学科と4年制の薬科学科があり、危机管理学部は文系理系にまたがって3学科に分かれている。
千叶科学大学 (日语:ちばかがくだいがく、英语:Chiba Institute of Science)坐落于日本千叶县铫子市潮见町3番地的一所私立大学。2004年建校。大学的英语简称CIS。学校设有药学部和亚洲第一个危机管理学部,
学校概况
地理位置:千叶县
本校地处东京周边的千叶县,(距离东京约100公里)环境优美、安静幽雅,校区就在海边,是日本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学校周边还有多处名胜,可使同学在课余时间去各处游览。
日本留学动物科学专业回国就业前景

学校简介:
学校外观学校法人加计学园于1961年设立,以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建学理念,培养出了出了许多与时俱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当今社会使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之一是安全。在本校以对应各种灾害发生、事前回避和迅速解决问题实施了综合的系统平台。不仅可培养出可以应对各行各业存在的危机管理人才。同时还因本校具有欧美著名大学的办学设施和良好的国际化校园模式,培养出大批将来为世界和平而作出贡献的国际化人才。
本校特色:
(1)新兴学科:是亚洲唯一一所设立风险管理学科的大学。
(2)设施优良:良好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与科研设备、优秀的师资力量。
(3)全力帮助: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留学生度过充实愉快的留学生活。
(4)就职率高:对留学生毕业后希望在日本或中国的日企就职的学生,大学积极给予介绍工作和协助办理工作签证(审批率100%,有很多尚未毕业的学生已被日本各大企业机关单位内定)。
日本留学动物科学专业回国就业前景

(5)审批率高:入国管理局的留学签证审批率100%。
(6) 打工情况一般留学生第一年很难找到工作(小时工)第二年可能会好转,学校环境好,师资好,适合专心学习和研究。
报名条件:
12年以上学历,日语2级程度,或在国旅留学合作的日语学校学习半年以上。
招生专业:
本科、大三编入:风险管理学部(风险管理学科、环境安全学科)
开学日期:每年4月(一年一回,10月份的目前为止仅仅是留学生作为履修生入学学习日语,第二年4月编入大一)
报名时间: 每年7月、3月
考试方法:面试;笔试(①日语 ②理科)(考试费:6000日元)
适合对象:理科偏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学生。
费用:
所需学费 : 约100万日元/年
本校优势:
(1)奖学金:为了使自费留学生专心学习,设立了奖学金制度。
大学生活奖学金名称:千叶科学大学自费留学生学习奖学金奖励费
金额:2万日元/月
支付年限:本科在校1 -4年(30%学习成绩优异者可获得)
(2)留学生宿舍
大学附近有男、女留学生宿舍。
留学生宿舍内有浴室(淋浴、浴盆)、厨房(冰箱、微波炉、洗衣机、饮水机等)、洗衣机。
宿舍费:每月2.5万日元,1人间。(半年一交)
(3)辅导员制度
留学生除了在学习方面接受学科辅导员辅导之外,还专门配有留学生特别辅导员,通过与辅导员咨询和商谈等以解决留学中的各种烦恼。
(4)留学生课 国际交流局
大学的留学生课和国际交流局配备有可讲中、英文的工作人员,负责全面指导、辅导留学生的日常工作。
(5)大学为留学生免费的日语补习课和作为第二外语的日语课、由资深教师进行授课。
(6)赠送、提供生活物品
大学将由教职员以及市民提供部分生活用品,免费赠送给留学生使用。
专业介绍:
危机管理学部:
1:危机管理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利用尖端科技和先进管理手段对经济、金融、企业信息泄露等各类社会危机,地震、火灾、海啸等各类自然灾害进行预警预防的人才。
学习目的----防灾学、安全学、消防课程、预警课程、风险管理学等。
就职行业----防灾人员、信息技术处理、防灾设备制造和开发、公务员、安保事业员、企业危机管理员、政府安全科、公共安全科、医疗用具开发、环境保护部门、硕士进修等。
学费----100万日元/年免除25万入学金(留学生享受减免制度,日本当地学生需要160万日元/年)。
2:动物环境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对生物、动物、海洋环境、土壤环境、食品安全、能源再利用、等作出贡献及环境技术开发的人才。
学习目的----动物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安全学等。
就职行业----环保业、动植物保护行业、环境仪器事业、环境设计、食品及水质检查处理、医疗设施支援机关、公害测试仪器的分析及检测、环境保护部门、硕士进修等。
学费----100万日元/年免除25万入学金(留学生享受减免制度,日本当地学生需要160万日元/年)。
3:医疗危机管理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危机管理知识的临床工学技术人员、培养具有医疗安全知识的临床检查技师及救护人员。
学习目的----临床检查学、临床工学、救护学、食品安全管理学等。
就职行业----医疗卫生、急救中心、安全性能试验、医疗电子器械企业、医疗器械贩卖、硕士进修等。
学费----100万日元/年免除25万入学金(留学生享受减免制度,日本当地学生需要160万日元/年)。
药学部(药科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药学知识和生物救治知识,能够活跃在药品、化妆品开发研究及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
学习目的----医药学、化学、医疗学、救护学、医药信息学等。
就职行业----医疗卫生、急救中心、制药企业(开发、学术、医药信息、卫生管理)化妆品及食品企业、硕士进修等。
学费----100万日元/年免除25万入学金(留学生享受减免制度,日本当地学生需要160万日元/年)。

张锋简历张锋教授简介
张锋,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学博士。1982年辽宁大学化学系有机专业大学毕业,理学学士。1985年辽宁大学化学系无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硕士。199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部生物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1985-1993年在辽宁大学化学系任教,1985-1987年任助教,1987年晋升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9月-1993年9月在北京语言学院出国部参加国家教委日语培训班并通过选拔考试。1993-1994年国家教委公派赴日留学,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部化学科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室做访问学。1994-1998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3月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98年3月至今在辽宁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1999年8月晋升教授。
主攻方向:(1)配位化学-配合物的结构与溶液稳定性。研究生命相关配体和金属离子形成三元混配配合物的分子和超分子结构及其与配合物稳定性的关系,探索配体间的分子识别规律及金属离子的结构效应。(2)生物无机化学-激素分子的结构作用解析。利用金属离子的模板作用模拟研究一些激素分子如甲状腺激素、甾类激素等与受体蛋白结合的结构作用及其与激素生物活性的关系。(3)超分子化学-配合物超分子晶体的制备和结构研究。选择和设计各种受体分子,通过与金属形成配合物,利用金属离子的模版作用,构筑特殊超分子体系,研究其结构特性。
代表性成果:
1. "Electrostatic Ligand-Ligand Interactions in Ternary Copper(Ⅱ)Complexes with 3,5-Diiodo-L-tyrsine and Polar Amino Acids"F.Zhang,T.Yajima,A.Odani,O.Yamauchi,Inorg.Chim.Acta,278,136-142(1998).
2."Weak Interactions in Ternary Copper(Ⅱ)Complexes with Iodotyrosinates.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Iodines in T hyroid Hormones" F.Zhang,T.Yajima,H.Masuda,A.Odani,O.Yamauchi,Inorg.Chem,36,5777-5784(1997).
3."Structures and Stabilities of Tenary Copper(Ⅱ)Complexes with 3,5-Diioko-L-tyrosinate.Weak Interactions Involving Iodo Groups" F.Zhang,A.Odani,H.Masuda,O.Yamauchi,Inorg.Chem,35,7148-7155(1996).
4."Ternary Cadmium(Ⅱ)Complexes with Vitamin D and Amino Acids.Quantitative expressions of Relative Stabilities" F.Zhang,Q.T.Liu,J.Coord.Chem,28,197-202(1993).

丁文江风范与徐霞客精神

潘云唐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丁文江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奇特的人物。蔡元培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他: “在君 ( 丁文江字) 先生是一位有办事才能的科学家,普通科学家未必长于办事,普通能办事的,又未必精于科学。精于科学的又长于办事,如在君先生,实为我国现代稀有的人物。”2007 年是丁文江先生诞生 120 周年,有关各方面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对丁先生的为人、治学、治事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他的伟业功勋、高风亮节都大力弘扬。这对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实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丁文江 1887 年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自幼聪颖好学,成绩优异,被誉为神童。他 15 岁去日本留学。17 岁时转而留学英国,上过两年中学,进过剑桥大学,最后于 1911年 24 岁时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取得地质学、动物学双学士学位,旋即回国。

丁文江在格拉斯哥大学时,深受一位著名的探险家型地质学教授格列高里影响,使他后来也成为一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杰出地质学家。

他学成载誉归国时,如果像一般人那样眷恋乡里,归心似箭,那么,从英国乘轮船出发,顺理成章是应该直航上海,然后顶多一天路程就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了。可是他作为一个地质学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工作对象———祖国的大自然、山川形胜、地貌景观,以及蕴藏在地下无穷无尽的矿产资源。他又深知祖国的大西南山高水深、风光秀丽,而且矿藏极为丰富。于是,他一反常态,在越南海防登岸,乘滇越铁路火车到昆明。在那里遇到一位叫叶浩吾的前辈,见到这位学成归来的年轻地质学家,就对他说: “君习地质、且好游,宜读 《徐霞客游记》。”这也是丁文江第一次听说徐霞客这位千古奇人和 《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

丁文江后来自云南入贵州,再入湖南,沿途考察地质地理乃至民俗风情。他最后自长沙乘轮船经汉口、南京,而返回家乡已是 1911 年夏天,他对祖国大自然的较深刻认识是从大西南开始的。他以后的多年地质实践中,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然而,他做的工作最多、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最多、科研成果最丰富的地区,正是大西南。

他返回家乡不久,去北京参加游学毕业生考试,获 “格致科进士”。1912 年 ( 民国元年) ,他应聘去上海南洋中学教书,并在书店买到了久已向往的 《徐霞客游记》铅印本。徐霞客对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和旅行考察的艰辛快乐之生动记述,紧紧地吸引住了丁文江这颗年轻的心。他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立志要以徐霞客为楷模,做探索祖国大自然的先锋。从那时起,《徐霞客游记》与他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室内工作时,放在案头,有空就读。出差在外,置于行囊,随时查阅。

1914 年 2 ~ 12 月,丁文江只身一人,雇了几位民工进行了一生中为时最长的地质调查工作———云贵川地质调查,重点是云南,也考察了川西南、黔西北等地的地层、构造和矿产。他随身携带着 《徐霞客游记》,他以徐霞客为榜样,为自己定了规矩: “爬山必登峰顶,移足必须步行”,“不走平路走险路,不走近路走远路。”他对照着 《游记》,重走徐霞客旅行的路线,寻找徐霞客当年的足迹。他认为徐霞客是中国发现金沙江为长江上游的第一人,可惜徐的 《游记》中关于金沙江的部分散失了,他就着重旅行考察了金沙江,并写了几篇游记,以为补救。他在金沙江及其支流小江考察时爬上了海拔 3700m 的大雪山腰带哨,又在无路的嶙峋怪石间 “手足并用”地爬上了海拔 4145m 的牯牛寨 ( 这是他在国内登上的最高山峰) 。他极目远眺,群山俯首,忘却了征途的一切劳顿和艰辛。翁文灏先生悼念丁文江先生的四首诗中的第二首是:

携斧曾经汗漫游,西南山谷最清幽。

碧鸡金马云南路,漓水藤滩黔外州。

霞客遗踪追绝域,粤湾车路达江流。

搜罗多少详图籍,整理端须仔细求。

1927 年夏至 1928 年春,丁文江在大连住了较长时间,完成了一件大事,就是对他反复精读了 15 年的 《徐霞客游记》进行整理、研究。他从梁启超、张元济、胡适之等先生处得到帮助,搜集到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如 《晴山堂贴》、《徐氏家谱》、明人诗文集、地方志等,所以,他新编的 《徐霞客游记》中还编入了很多徐霞客诗文及有关徐生平的资料,甚至还有 《游记》个别版本中保存的 “徐霞客先生像”,相当于包括游记 ( 以游记为主) 的 《徐霞客文集》,为后世进一步精研徐霞客打下了基础。他又与地图学家合作,对照 《游记》绘出了徐的旅行游览地图,使读者可以按图证书,无盲人瞎马之感。《游记》之末所附 《徐霞客先生年谱》更是对史料的精确考证与悉心整理的研究成果。

丁文江研究、整理、编纂的这一套成果于 1928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得到学术界广泛的好评。其中,浙江大学教授方豪说: “《徐霞客游记》虽踪迹只限于国内,唯其书之价值,亦至钜且大。然三百年来,仅三五人以辑刻行世而已。起而作较详细之研究者,殆莫先于丁文江先生。微先生之功,吾人今日恐仍只能手持一卷蝇头小字之旧刻本,或并此亦不可求,遑论其他? 丁先生之功不可之泯也”。

徐霞客旅行考察于崇山峻岭,穷乡僻壤,遇到的多是山野的农夫、樵夫、牧童、渔民、猎户、药农、和尚、道士等,他正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才能够到达人迹罕至之处,得到许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知识。他也对支持、帮助他的人民群众、友人行侠仗义,真诚相待,他在湖南向西南行时,有位叫静闻的和尚,有志到著名的云南宾川鸡足山去进香,于是和徐霞客结伴同行。后来,行至广西,静闻病逝。徐霞客遵其遗嘱,将其遗骨一直背负到鸡足山安葬,并作了挽诗,其中说: “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丁文江还是一位有抱负的思想者,但始终保持大科学家的本色。他对待友人推心置腹,肝胆相照; 对待晚进后学则亲切教导、百般关怀、热情扶掖。在这方面,又远远超过了徐霞客。翁文灏先生悼念丁文江先生四首诗中的第一首是这样的:

踪迹追随廿载前,一朝分袂最凄然。

鸡鸣共涉浑河渡,鹞势同翻云水边。

创造艰难犹昨日,殷勤论讨忆当年。

为师为友终生约,未老何图去竟先?

第三首是这样的:

一代真才一世师,典型留与后人知。

出山洁似在山日,论学诚如论政时。

理独存真求直道,人无余憾读遗词。

赤心热力终生事,此态于今谁得之?

1986 年 4 月,笔者有幸与黄汲清、李春昱、曾世英、夏湘蓉、廖世范、陈江、王仰之等学术前辈与地质史学界友人去长沙参加丁文江先生逝世 50 周年纪念活动,出席了纪念大会、纪念座谈会、瞻仰了修葺一新的丁文江先生墓,访问了中南工业大学 ( 现中南大学) 。在纪念座谈会上我即席赋诗几首:

三湘黎蔗仰先贤,又逢英明政策宣。

半载兴工挥巨款,昔时荒冢唤新颜。

燕舞鹰飞草木长,盎然春意满山冈。

群贤鱼贯枫林路,共仰高风A墓旁。

岳麓山上风光美,聚首多少学人泪。

五十整年前,恩师息此间。

时光留不住,人事有新故。

伟业垂千古,丰功载史书。

地质学人忆在君,恩师风范足堪钦。

爬山必定登峰顶,移足坚持赖步行。

平路不登登险路,近途不踏踏遥程。

提携生众倾全力,关切友师尽赤心。

钦露餐风觅国宝,披荆斩棘傲西人。

君身虽去英名在,伟业丰功荫子孙。

在改革开放 30 年来,对丁文江先生的研究,在地质学史学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到今天,是时候了! 似乎可以对丁先生的一辈子所作所为进行实事求是的、恰如其分的研究和评价,得出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认可的结论了。

试论丁文江对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研究的贡献

刘瑞升

(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一、徐霞客及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 ( 1587 ~1641)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我国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他走出书斋,寄情山水,游遍全国名山大川、海隅边陲。东边渡海到落迦山,西至腾冲西境,南达广东罗浮山,北游盘山。足迹遍布明代的两京十三布政司,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19 个省 ( 区、市) 。他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

徐霞客从 22 岁开始出游,到 56 岁逝世前一年因积劳成疾,不得不返回家乡止,他不殚虎狼,不畏艰险,三次遇盗、多次绝粮,仍孜孜不倦地勇往直前,表现出探险旅行家的宏伟气魄。徐霞客一生志在 “问奇于名山大川”[1]。他溯江穷流、登山入洞、访村走寨,考察了各种各样的地貌,记录了内容各异的奇观异景。徐霞客说: “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附会。”[2]即使对 《禹贡》这样被视为权威的专著,徐霞客也绝不盲目迷信。就 《禹贡》中有关 “岷山导江”的结论,经过实地考察后徐霞客确认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主源,他说 “不知禹之导,乃其为害于中国之始”。[3]要知道从古到今,这是被人们认为是唯一正确的结论。

60 多万字的 《徐霞客游记》 ( 以下简称为 《游记》) ,是徐霞客以日记体记录中国地理的名著,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游记作品。《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中国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其文字优美,语言生动,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生动、准确、详细地记录了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它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 《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是这样评价徐霞客的: “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 17 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 20 世纪的野外考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他不但在分析各种地貌上具有惊人的能力,而且能够很有系统地使用各种专门术语。”[4]《游记》为我国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开创了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自然、系统描述自然的先河。

《游记》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从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勘察,到奇峰异洞、瀑布温泉的探索; 从对动植物的考察,到对手工业、矿产、农业的记录; 从对风土民情的了解,到对民族关系的关注等,皆有记载。《游记》最初是以突出的文学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被推为 “古今游记之最”。其实,它涉及的广阔领域,所包括的丰富科学内容,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在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中几乎是无与伦比的。

二、历史上对徐霞客及 《徐霞客游记》的评价

直至 20 世纪 20 年代,丁文江提出 《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价值之前,300 多年间人们对 《游记》的赞赏多集中在文学方面。人们肯定 《游记》内容真实,说该书 “文字质直,不事雕饰”,[5]“记文排日编次,直叙情景,未尝刻画为文,而天趣旁流,自然奇警”。[6]他的手稿,在当时就被人们争相传阅、抄录,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7]人们还赞扬 《游记》在描述自然之美时的清新隽永、朴实无华的风格,以及物象、情愫和志趣相互统一协调的文风。正如杨明时所述: “霞客之记,皆据景直书,不惮委悉烦密,非有意于描摹点缀,托兴抒怀,与古人游记争文章之工也。”[8]奚又溥则称赞徐霞客 “其笔意似子厚,其叙事类龙门。”[9]

明清时代的文人们以徐霞客旅行考察时 “升降于危崖绝壑,搜探于蛇龙窟宅,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10]而赞誉徐霞客为“千古奇人”,其 《游记》为 “千古奇书”。[11]丁文江则认为,徐霞客是一代新学风的开创者和实践者,是近代地理学的先驱。明清文人评价霞客及其 《游记》为“奇人奇书”,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 丁文江对霞客实证考察的科学精神,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在笔者收藏的一本沈松泉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标点的 《徐霞客游记》中,有丁文江撰写的一篇题为 《徐霞客游记》的文章,此文一开头就指出: “钱牧斋[12]说,‘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似乎他真是徐霞客的知己,然而看他所做的徐霞客传,连霞客游历的路途都没有弄明白,真可谓怪事! 后来的人随声附和,异口同声地说 ‘奇人奇书,’但是他们不是赞赏他的文章,就是惊叹他的脚力,除去潘次耕以外,没有一个人是真能知徐霞客的。”[13]接着丁文江写道: “徐霞客曾游历过五岳,匡庐,白岳,黄山,天台,雁宕,所以近人有五岳之中游过几岳的,他们的朋友就要恭维他为霞客第二。这真是把徐霞客看得太不值钱了! ”[14]

丁文江在这篇文章中还说: “他是很爱山水的,然而赏玩山水决计不是他唯一的目的。况且近省的山水可以赏玩的很多,何必去吃这种大苦? 他是颇信佛教的,然而他绝对不是行脚僧,以拜佛为朝山的目的地———况且他去的许多山都无佛可拜。”[15]

三、丁文江对徐霞客及 《徐霞客游记》研究的贡献

在丁文江之前,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人们还不能够辨识 《游记》的科学成就,也不能透析霞客的内心世界和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丁文江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获双学士。他是用近代地学眼光来认识、分析和评价徐霞客及其 《游记》的第一人,也是使徐霞客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确立应有地位的第一人。

在沈松泉标点本 《游记》中,丁文江写道: “……文章是霞客的余事,脚力是旅行的常能,霞客的真精神都不在此。”[16]

那么,什么是徐霞客的 “真精神”呢? 我们可以从丁文江编的 《徐霞客年谱》中找到答案: “然则先生之游,非徒游也,欲穷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也。此种 ‘求知’之精神,乃近百年来欧美人之特色,而不谓先生已得之于二百八十年前! 故凡论先生者,或仅爱其文章,或徒惊其游迹,皆非真能知先生者也。”[17]

丁文江极力推崇徐霞客的这种 “知识欲”。为此,丁文江在 《徐霞客游记》一文中说: 徐霞客 “不肯承袭附会,所以要自己去观察江河二经,山脉三条的真相———这是先生游历的真目的。这种 ( 知识欲) ———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18 世纪以前,世界上是很少见的,先生乃得之于二百八十年前。这真是我们学术史上无上的光荣! 钱牧斋谅他以张骞,元 ( 玄) 奘,耶律楚材自拟,恐怕是牧斋附会的,然而据我们眼光看起来,他的成绩不亚于这三人,而精神却不一样,因为这三个人不是恭维皇帝,就是恭维佛爷,霞客是纯粹的为知识,而求知识与他们有求己求人的分别。”[18]

在丁文江 《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中,丁文江还以十分钦敬的心情赞颂了徐霞客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乃求知之念专,则盗贼不足畏,蛮夷不能阻,政乱不能动,独往孤行,死而后已。”[19]

丁文江在 《徐霞客游记》一文中全面地总结了徐霞客的地理大发现: “①自先生始,才知道金沙江是扬子江的上流。先生所著的江源考……不但是完全与事实符合,而且劈头提出他怀疑的缘故,然后拿他自己的观察来一层一节的来证明解释,末后又说江源不易知的缘故,是一篇绝好的科学论文。②自先生始,才知道南盘江上游的来历……③自先生始,才知道礼社 ( 即红水江) ,澜沧,怒江是三条江,分别入南海。④自先生始,才知道龙川,大盈,槟榔江的源流。”[20]

丁文江在仔细阅读 《游记》后深情地写道: “可以知道考究云南水道之难。在云南西南这种地方,河流是在极深的峡中,两边都是高山 ( 最低的岭比河身要高出六七千尺! ) ,河里又不能行船。一条河隔几十里名目就变; 上流的人同下流人,这条河同那条河的人,都是老死不相往来! 要打听一条河的来源出路是极不容易的事。”[21]

就 《游记》的文学价值,丁文江的分析也独具慧眼。丁文江认为许多爱读 《游记》的人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丁高度评价 《游记》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他为 《游记》概括了四个特色:

第一,观察的详尽真确。他批评有些文人观察自然的能力非常薄弱,所以经常用套语来塞责读者,他举例说,一个几丈的陡崖,就被说成是 “峭壁千尺”; 几里周长的湖泊,就描写为 “一望无际”。还有人说登泰山可以望见东海,把汶河当做黄河,这些更不值得一笑了。丁文江说; “先生一部游记,从头至尾,没有一句浮泛的话; 远近大小,总是有里数、尺数、步数……凡地形、地质、植物、物产、矿业、兵事、历史、风俗,没有一件不留心,下起笔来,自然句句切实详尽,令人百读不厌了。”[22]

第二,用名词的不苟。丁文江认为,许多文人描写地形时,往往滥用名词。他赞赏霞客所作的 《鸡足山志》,霞客把鸡足山的地形分作: 台、岭、梯、谷、峡、箐、坪、林、泉、瀑、潭、涧、温泉 14 种。丁文江评价说: “这种分析的精神,的确是先生的独到,所以全部 《游记》,所用的名词,没有重复、模糊的毛病。”[23]

第三,系统的明白。丁对徐霞客富于观察分析的能力非常赞赏,他认为 《江源考》和 《盘江考》就是绝好的例证。他感到读 《游记》“条理井然,有头有绪”。[24]

第四,欣赏的真诚。丁文江认为,观察事物,并能系统地分析事物固然重要,但是描写风景名胜没有趣味,那么 “无论他观察如何真确、分析如何精细,系统如何明白,文章仍然枯燥无味,不能引起读者的同情。”[25]

丁写道: “先生是以山水为性命的人,所以读他的游记,就是不爱游的人也要为他所感动。陈函辉送他的诗,说他: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真可以形容他乐而忘返的天真。”[26]

在这里,另有一位学者不能不提,他就是潘耒[27]。在丁本 《游记》里,丁文江把潘耒为 《游记》写的序言放在了最前面,而将其他几篇旧序统统放在全书之后,这是一个创举。在数篇为 《游记》写的序言中,丁文江为什么独钟情于潘次耕的序呢? 在丁本《游记》首页潘序后的按语中,可以找到答案。丁认为为游记作序的人虽多,然而都不是真了解徐霞客的真意。而唯独在潘次耕的序言中,首次说出了霞客之游求知的要旨。“乃真能知先生者”。[28]

丁文江在整理徐霞客游记时,开始并未看到潘序,而是梁任公 ( 启超) 偶然读潘耒所著 《遂初堂集·卷七》时发现的。此序是以前 《游记》各刻本所未载的,后梁任公推荐给丁文江。在沈松泉标点本 《游记》中,梁任公先生代序中写到: “吾友丁文江,研究霞客最深,吾以此序钞示之,彼欢喜赞叹,谓为佳构”。[29]

由此可见,丁文江见到潘序后的状态,丁用 “喜极欲狂”[30]形容自己的心情。丁文江认为这是一篇最了解霞客真意的序言了。丁在自己编的 《游记》中写道: “因冠于本篇之首,而移叶刻各序于卷二十旧序篇,以示区别焉。”[31]

1921 年至 1927 年间,丁文江着手整理、校勘、编订 《徐霞客游记》、 《年谱》、地图及各种附录。他把自己当年在云、贵、川进行地质考察时的资料找出来,与 《游记》进行比较、对照研究。在撰写的 《徐霞客年谱》中,丁对霞客的家世、生平事迹、旅游经历、精神风貌、游记著述与流传以及前人对霞客评述,进行了疏理。丁文江还在 《游记》中配制了一套 ( 共 36 幅) 徐霞客旅行路线的地图,这是前所未有的。另外,丁还将存世极少的咸丰刻印本上的一幅徐霞客画像放在丁本 《游记》内,使这张画像得以流传至今。

胡适在其编的 《丁文江的传记》中说: “徐霞客在三百年前,为探奇而远游,为求知而远游,其精神确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难得、最可佩的”。“在君在三百年后,独自在云南、川南探奇历险,做地理地质的调查旅行,他的心目中当然常有徐霞客 ‘万里遐征’的伟大榜样鼓舞着他。他后来用他的亲身经验和地理新知识来整理 《徐霞客游记》,给他作详细地图,给他作 ‘年谱’,并在 ‘年谱’里一面表彰他的重要发现,一面也订正他的 《盘江考》、《江源考》里的一些错误。这就是他报答那位三百年前的奇士的恩惠了。”[32]

胡适最了解丁文江对徐霞客敬重之情,胡适说: “他最佩服徐霞客,最爱读他的游记,他这一次去西南,当然带了 《徐霞客游记》去作参考。他后来 ( 民国十年) 在北京的 ‘文友会’用英文讲演徐霞客,特别表彰他是中国发现金沙江是扬子江上游的第一个人。在民国十五年,他在 《小说月报》 ( 第十七卷号外) 上又特别表彰这部空前的游记。他对于这位十七世纪的奇士,费了很多的功夫,整理他的 《游记》,给 《游记》做了一册新地图,又做了一篇很详细的 《徐霞客年谱》,民国十七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33]

胡适写道: “丁在君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徐霞客,这是我们公认的。他最惋惜徐霞客的 《金沙江游记》散失了,使我们不能知他在三百年前 ‘对金沙江的直接观察’。在君自己记载金沙江的几篇文字,可以说是有意弥补那个大缺憾的。”[34]

从胡适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丁文江做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样的工作———整理 《徐霞客游记》,配发地图,做了 《徐霞客年谱》及出版发行。最为重要的是丁文江以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明确了 《游记》的科学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徐霞客在中国地理发展史上受到重视,始于丁文江。纵览徐霞客同代或后人对徐的赞誉都是 “爱其文字,或惊奇游迹”。而丁文江作为一个地质科学家,对徐霞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翁文灏说: “……先生 ( 指丁文江———本文作者注) 对科学方面之写作,极为审慎,除非已全部确信无疑者外,决不轻易发表”。丁文江对徐霞客的认识和了解,以至整理 《游记》是有一个过程的,正像丁文江自己所言: “余十六出国,二十六始归,凡十年未尝读国书,初不知有徐霞客其人。辛亥自欧归,由越南入滇,将由滇入黔。叶浩吾前辈告知曰: ‘君习地学,且好游,宜读 《徐霞客游记》。徐又君乡人,表彰亦君辈之责。’”[35]

1914 年,丁文江入云南考察,他 “独行滇东滇北二百余日,倦甚则取游记读之,并证以所见闻,始惊叹先生精力之富、考察之精、记载之详且实。因思舆地之学,非图不明,先生以天纵之资,刻苦专精,足迹又遍海内,故能言之如指掌。后人限于旧闻,无图可考,故仅知先生文章之奇,而不能言其心得之所在。颇欲搜集新图,分制专幅,使读者可以按图证书,无盲人瞎马之感,而所藏图不多,不足以证全书; 回京后又为职务所羁,无复余力; 仅于十年夏间,作一总图,加以先生游历之路线,乃于北京文友会中,宣读英文论说一篇,略叙先生之生平而已。”[36]

黄秉维在 《徐霞客游记中之植物地理资料》一文中指出: “然遍观吾国历史,不畏险阻,不辞劳瘁,涉深越峻,以寻幽探奇,如明季徐霞客先生,实为高映之孤霞、独举之明月,古今来一人而已。丁在君先生于先生独行迈往之胜概、栉风沐雨之勤劳、旷朗无前之襟怀、详密朴实之文笔,深致景佩,乃为编年谱,阐举休明,既以彰先民之高矩楷模,复使来者知所循勉。”[37]

徐霞客和丁文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对祖国山河的深厚情感上。三百年前徐霞客身体力行、客观真实地对自然社会的文字报告,在三百年后经过丁文江的实地勘察,予以证实; 三百年前徐霞客对中国地质学的卓越贡献,在三百年后得到中国地质学奠基人丁文江审慎的考证后予以高度赞扬。徐霞客与丁文江,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楷模。

丁文江既是一位出色的地质学家,又是一位卓越的探险家。在徐霞客之后,他追踪徐霞客的旅行路线,以其一贯主张的 “科学精神”,见证了徐霞客之发现,纠正了徐的一些错误,更填补了这位前驱者留下的空白。

丁文江曾叹曰: “可怜如许人读先生的 《游记》二百八十年来,只有一个潘次耕是他的真知己! ”[38]今天看来,丁文江何尝又不是徐霞客的真知己呢?! 不仅是真知己,而且丁文江是现代唯一一位真正的徐霞客。

今天,笔者仅仅是通过丁文江对徐霞客及其 《游记》研究所作的贡献,来彰显丁文江的功绩,其实,在丁文江短短的 49 年的生命航程中,他不仅对我国地质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他还在诸多领域里都有开创性业绩。2007 年 10 月,在江苏省泰州市黄桥镇———丁文江的家乡,隆重举行了中国地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丁文江诞辰120 周年纪念活动,缅怀这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地学泰斗,笔者有幸参加。在研讨会上,笔者提出对丁文江的研究要系统化,要形成合力; 适时应成立丁文江研究会; 建议黄桥镇与江阴徐霞客故乡的马镇结为姊妹镇。笔者还提出应当将对丁文江的研究称之为“丁学”,因为,丁文江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不仅仅是地学方面的,还涉及经济、教育、军事、文化、科技、历史、政治、旅游、考古、测绘以及地图学、社会学、人类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诸多领域。徐霞客研究被称为 “徐学”,红楼梦研究被称为 “红学”,郦道元与 《水经注》研究被称为 “郦学”。丁文江作为我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大师和著名的社会学家,研究他的学问称之为 “丁学”是恰如其分的。

参 考 文 献

[1][2] 陈函辉 . 《霞客徐先生墓志铭》.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3 印,1191,1194

[3]《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 印,1128

[4] 李约瑟 .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译本) 第 5 卷,《地学》第一分册 .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6 年版,62

[5] 钱谦益 . 《嘱徐仲昭刻游记书》.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印,1186

[6] 潘耒 . 《徐霞客游记》序 .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 印,1269

[7] 杨明时 . 《徐霞客游记》序二 .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印,1273

[8] 奚又溥 . 《徐霞客游记》 序 .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印,1269

[9] 杨明时 . 《徐霞客游记》序一 .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印,1272

[10] 钱谦益 ( 1582 ~1664) 明末清初常熟人。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清兵南下,率先迎降,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生平博览群籍,精于史学,诗文在当时负有盛名。家有绛云楼,藏书丰富,尤以明代史料收集完备著称,清初毁于火。所著有 《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辑有 《列朝诗集》。藏书之富,几埒内府。后来常熟一带藏书蔚然成风,跟钱谦益的提倡有很大的关系

[11][12][14][16][18][19][20][21][22][23][24] 丁文江 . 《徐霞客游记》一文 . 《徐霞客游记》沈松泉标点本 . 上海: 上海群众图书公司,20 世纪 20 年代,1 ~17

[13]丁文江 . 《徐霞客游记》一文 . 《徐霞客游记》沈松泉标点本 . 上海: 上海群众图书公司,20 世纪 20 年代,2

[15]《徐霞客游记》.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28 ~29

[17]《徐霞客游记》.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丁序: 3

[25] 潘耒 ( 1646 ~1708) ,清初学者,字次耕,号稼堂,吴江平望镇溪港 ( 今江苏) 人。师事徐枋、顾炎武,博通经史、历算、音学。往来燕赵,与名人雅士相从游。清康熙十七年 ( 1678 年) ,以布衣中博学鸿辞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 《明史》,主纂 《食货志》兼订纪传。不解说词,充任日讲起居注官,纂修 《实录》、 《圣训》,又任会试考官。名益盛忌者益众,终以浮躁降职。遂南归遍游天台、雁荡、武夷、黄山诸名山,各以诗记。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赐复原官,耒坚辞不受。晚年,研究声韵、易象,著 《类音》、《遂初堂诗集 . 文集 . 别集》,还刻顾炎武所著 《日知录》及遗书数种

[26][28][29]《徐霞客游记》.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潘序: 2

[27] 梁任公 . 《徐霞客游记》代序 . 《徐霞客游记》沈松泉标点本 . 上海: 上海群众图书公司,20 世纪 20 年代,3

[30][31][32] 胡适 . 《丁文江的传记》. 远流出版公司,1986 年 3 月版,37 ~38,43

[33][34] 丁文江 . 《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 《徐霞客游记》.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1

[35] 竺可桢 . 《地理学家徐霞客》. 北京: 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七年二月初版,40

[36] 丁文江 . 《徐霞客游记》一文 . 《徐霞客游记》沈松泉标点本 . 上海: 上海群众图书公司,20 世纪 20 年代,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研,专业是动物学,选择硕士毕业就业,还是出国读博?求大家帮我分析一下你好,看到这里就为你开心了。
总所周知,在欧美国家,研究生的阶段是算不得学历的,所以本人的想法是,你一定要读博,更何况导师有这个意愿,跟导师走不会错的!!!很多人没有这个机会,当年导师对我说,你读玩研究生,就回国吧!(我在日本信州大学读的日本语教育学研究生)而一个斯里兰卡的学姐却读了博士,得到很多实惠。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联合培养和交换生有相同之处,而不同是联合培养的学生更加受到对方学校的重视,他们会花很大的精力去培养你。如果,你所去的国家和你所去的学校都很有知名度,对学术研究方面很突出的话,建议你去!不要错过机会,如果是公费全额的话,你更该去了。
之所以这么说,和你所专攻的科目也有关,因为新能源开发啦,生物学,医药学,之类在世界都是热门科目,就业很有前途的。
另外,至于公派留学么,如你所讲,回校当老师呃,你的人生轨迹就确定了、看你个人的想法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呢!祝你成功

中国近代科学家,至少两个他的科学成就中国近代的科学家们
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福建厦门人。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医师。后任妇产科主任兼教授。1932年和1940年曾两次出国,在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后,历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2、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福建闽候人。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天文研究所所长。 1946年再次赴美,从事天文研究活动。1948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3、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福建闽候人。191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回国,曾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化学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化工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名誉会员。
4、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广东茂名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民主德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5、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1906年考入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留学,后转赴法国,先后就读于格伦诺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大学和马赛大学,于192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再度赴法,以学术论文《关于整涵数与无穷极的亚纯涵数》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他创办了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最早把近代数学引进中国,致力整涵数、亚纯涵数、代数涵数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对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定义的无穷极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也称熊氏定理)。
6、汤飞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192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上海医学院教授。1943年,他用自己设计的简陋设备制造出我国第一批青霉素。他是我国第一个抗生素研究室和青霉素生产车间、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和第一个正规卡介苗实验室的创办人。1948年,在第七届国际微生物学会上被选为常任理事。曾任卫生部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1956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微生物界称为“汤氏病毒”。
7、张孝骞(1897——1987),湖南长沙人。192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曾任湖南湘雅医学院院长、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8、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等职。他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他所撰写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获“全美最优秀出版物”称号。
9、钱学森(1911——2009年10月31日)中国现代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并在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后投身于开创中国力学、航天事业等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等。1958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军的科技事业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10、李四光(1889--1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字仲揆。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
11、竺可桢(1890——1974),我国代气象事业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12、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学动物科学专业,研究生留学去美国还是欧洲好美国,因为美国开设动物科学的学校大部分也在畜牧业和蓄业发达的地方。
动物科学研究初期主要对象是农场物,后来将玩赏动物纳入研究范围。研究的目的,一大部分是让这些动物更好的服务人类(比如吃更好的肉喝到更好的奶,更好的抵抗某种病毒而不传给其它动物和人类),并同时会有专门的研照顾动物的种福利(比如圈养动物的环境、屠宰场的设计)。
/iknow-pic.cdn.bcebos.com/d439b6003af33a876883fafccb5c10385243b56e"target="_blank">/iknow-pic.cdn.bcebos.com/d439b6003af33a876883fafccb5c10385243b56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www.52souxue.com/uploads/allimg/230219/0P5224204-0.jpg"/>
动物科学和动物学都是与生物学非常相关的学科,但研究对象方面,动物科学主要研究与人相关的物,而动物学研究的是整个动物界;研究目的方面,动物科学更主要是让这些动物发挥对人类的益处,动物学主要研究动物本身以及动物保护。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