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大学院专业学校选择问题


日本留学大学院专业学校选择问题你应该是希望赴日读大学院吧!
这个专业在日本的大学院还是有很多导师在研究的,比如:早大的笹瀬研究室,研究的就是基于物联网的Ad hoc、无线传感器等方向;电气通信大的市川研究室,研究泛在网,等等
实际上你的专业方向可以设定在交互式网络方面,你可以自己去日本大学的网站查查,应该会看到很多相关的导师
日本留学大学院专业学校选择问题

物联网与日语专业的关系物联网与日语专业的关系本专业已与日本的多所大学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实施中日双方大学联合培养模式。 三、日语和物联网工程...
1. 日语和物联网工程录取分数线(贵州) 年份日语物联网工程 2021 513 548(计算机类) 2020 533 565(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
2. 日语和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
3. 日语和物联网工程招生计划(2022)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 河北 日语 物理类 本科批 普通类 四年 2 历史类 2 黑龙江
日本留学大学院专业学校选择问题

我是今年刚毕业的大专学生,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我打算去日本进修本科,然后读研究生。专业是能换
但要早换 如果还找不到自己想学或想做得事情 建议先工作 在工作中学
中国这边的教育都是没完没了的往上学
但实际社会 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 都比较看实际水平
当你真读完修士找工作就会发现 不会那么轻松 工资不会那么高 甚至和刚毕业的没区别
这是实情 除非你有多么出众的技术 但这不太可能
所以 去哪 学什么 这些都不重要
甚至学历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究竟到现在掌握什么 还有自己想干什么
现在去日本很容易 但拿到真东西太难了
多少留学生到日本不过就算个长期旅游
而真到了就职时期 真正的研究生确不如一个大专生的级别
这种情况在五百强企业很多
所以 你应该做得 并非去想要去哪
很多人去日本都是为了逃避
逃避大学考试 逃避就业压力
日本留学大学院专业学校选择问题

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想努力的心态 留学是不可能成功的
好比 如果你不能凭自己的实力在一年内扎扎实实的把日语二级高分拿下
那你就不要想去日本 因为去也是浪费钱
PS:进入日本大学 是要参加统一考试的 与日本人同台竞争
二级水平远远不够

想申请麻省大学阿默斯特的物联网硕士课程,求告知具体的语言成绩要求,以及专业要求~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申请条件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本科申请条件要求学生高中毕业,均分达到80分以上,或者完成一年预科课程,雅思分数达到6.0分,或者托福总分在80分以上。硕士申请条件要求学生持有本科毕业证及学士学位证书,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本科GPA不低于3.5分,雅思要求总分达到6.5分以上,或者托福总分不低于85分。

日语专业,以后想进IT相关行业发展,应该怎么办?日语专业,以后想进IT相关行业发展,应该怎么办?

找日资的IT企业,比如TOSHIBA/NEC。

日语专业,以后想进IT相关行业发展,该怎么办?

你好 发现你和我很像 我是先学日语后学it 先做了几年的日语翻译 然后转行进it行业的 日语专业的话 应该有1级证书了吧
进it的话 需要培训的 it这个行业分的很细了 我是从事网络工程这一行业的 我先列举下我考取的证书 思科的ca cp linux的RHCE 微软的mcse 这些证书都是国际认证的 含金量比较高 就是考试费用非常的贵 和日语没办法比 随便一门就要2000左右 像RHCE的考试费用更是达到了4200左右 这个行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的话 那只要靠证书了 如果证书都没有的话 那只有靠关系了。。所以证书是必须的 而劳动部的证书别人都不看的 因为花钱就能过的 太泛滥了。
所以要想进it公司 就需要考取国际认证的证书 然后加上日语1级 发展前景非常的好 学it的话 一般需要2年左右时间 要非常的刻苦 毕竟是全新的行业
另外it行业招翻译的 但需要掌握很多it相关的词汇 另外听说译要求非常的高
大致情况就这样了 祝你好运 忘了说了 我是上海的 上海对日语和it都会的人是非常急需的 但需要的都是实际有水平的 而不是皮毛的 毕竟皮毛的话别人都会 没什么竞争力 好好努力吧~

想进入金融行业发展,我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失眠,是因为把睡眠看得过重,以为少睡一晚就会死。

我是日语专业的 可是以后想去美国发展 应该怎么办好啊

去日本留学 然后再从日本转到美国
我也是学日语的 我就有这个打算

想在KTV这个行业发展,应该怎么做!

高速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根据多年策划、管理夜场所积累的一线经验认为,为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在竞争的压力下去了解、适应、占领和创造市场,不断丰富KTV经营内容,革新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开拓新型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于不败之地。 KTV的经营策略一旦确定就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整体性等特点,成为一段较长时期内的经营指导纲领。一个经济组织的核心利润,往往表现在厚积薄发的经营过程之中,任何浮夸轻率的短期炒作,都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美妙过程而已。从此意义上说,KTV经营者或领导者的决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制定经营策略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在制定策略前,先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只有善于收集信息、开发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掌握商战的主动权。 然后,要根据信息分析的结果、立足市场现状,明确自身的经营目标。再根据所制定的经营目标制定经营策略。最后,要对经营策略的实施进行监控。 常常被忽略同时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营业过程中对经营策略的实施进行监控。不少经营者往往可以制定出对老板具有强吸引力的经营方案却难以在经营过程中一一落实,原因就在于缺乏执行力度,忽略了对自己所制定的经营策略进行监控。因此,我公司在策划实施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十分强调的一点就是执行力度和精化细节。 从市场调研取得信息到监控经营策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经营者要注意使经营项目综合化;从夜场的发展历程看,娱乐内容综合化是大势所趋,唯此才能锻造KTV的持久竞争力。其次,经营定位最好精确化;不少亲力亲为的投资人甚至管理者都不太清楚如何为场子进行合理定位,殊不知,从大模式定位、经营模式定位、消费模式和价格体系定位、以及定期主题营销到广告文案设计和投放,环环相扣,与场子的生意好坏、利润高低密不可分,并最终影响场子的生命力。无论是进行定位还是制定经营策略,关键要强化经营的安全性。 CE公司的管理巨人杰克.韦尔奇说过,管理要靠好的理念来获胜,而不是靠鞭子和链条;管理者应把重点放在整个组织效能的发展上,而不是个人权力的扩张和强化上。KTV的管理也是如此。虽然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倾向于请管理公司或团队,但对外聘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却不太明晰。我高速公司认为,进行夜场组织管理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一是能针对本场(包括KTV、酒吧、DISCO及夜总会)的具体经营情况,进行部门设置和权力层次划分;合理的部门设置对节约成本和提高管理、服务效率起着重要作用。明确的权力层次划分则可以避免甚至杜绝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出现,并有利于在纰漏出现时追究应付责任部门或个人。 三要因人施配、因事设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要明确各职位的权力和责任,做到权责对等;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必须以实效为标准,一个良性运转的组织必须具有不断剔除“不良孳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否则就会人浮于事,产生尸位素餐的现象,组织活力也会被这种不合时宜的“孳生物”消耗掉,逐渐僵化、死亡。从组织的角度分析,这实际上是一个组织工作系统的优化过程。唯此才能“人得其事,事得其才,人尽其才,事尽其功”; 最后,要建立起适合本场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并做到赏罚分明。任何管理中的激励手段都是有条件的,对于那些拈轻怕重、干活挑三拣四总怕自己吃亏的员工,对于那些经受不起批评,遇事推脱不能担当的员工,最好的激励手段也许是让他做一块废物利用的石头铺在马路上。管理者要知人善任还要知人善免,在管理活动中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这就要不可避免的将一些不胜任工作的人淘汰下来。只有善任和善免有机结合,才能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人才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实际运用中,经营、管理相辅相成,两者密不可分,在此把它们分开讨论,只是为了方便问题的探讨,希望各位同行不吝发表意见,指正不足。

如果以后想向物联网行业发展,应该选择哪些大学专业

最好是本科及以上,因为我是大专的,我是物联网专业,学习的比较少。最好选择本科以上的物联网专业,物联网涉及硬件,软件,网页,射频等知识,要努力!

以后想在房地产行业发展,学习什么专业好

你可以学市场营销专业·~ 现在取得学历方式有多种,关键是适合自己工作环境和学习能力的。您可以登陆广州学历教育网【-020edu-】,专家在线,能根据您的实际状况,制定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网络(远程)教育、电大开放教育等多种提升方案,轻松入学,顺利毕业。在广东地区的朋友可以加Q:8000-15132或打免费电话4006-121-020,提供免费咨询。

日语专业的想进IT行业……

你如果能力足以搞翻译 那很多公司大概需要 如果想从事IT产品的销售 试试吧 气质好交际强肯定没问题 如果技术类的学习一般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 比如北大青鸟的项目开发

我以后应该往什么什么行业发展?

要选自己感兴趣的
因为当你出来工作时,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是如果那个职业是你所不感兴趣的,那你就没信心何没兴趣再站起来面对了,但如果是你感兴趣的行业,你能克服困难而且会越做越好。。。
这是我自己个人的经验,其实选职业不一定要按自己读的科目,最重要的是选自己适合的行业。。。

学计算机的前途你好,从专业上去肯定,你应该继续你的专业,当然有两个可供选择,一是软件,一是硬件的心片,这样你回果可以进一个大型的IT业进行管理型和研究型人才,如果是软件,你就要想办法在日本学习开发更好的应用软件,整天扒着字母,这个你选择个个人爱好吧。另外,如果不选专业课,那请你先给自己定位,如果你定位的自己以后将是管理,你就学管理,你定位的是大学教师等,当然指回国,那请你学一个日本先进而国内需求的一种选择,可以是语言,可以是技能,但只能是一样,而且学精就可。加油,只要你定位好,接着努力,一切都会成功。。。

对日软件外包专业就业前景和网络工程(物联网)哪个好点?外包专业,就是给日本人打工的,他们设计、开发产品,并逐步分解成各种小模块,把最终的代码实现,交付给国内便宜的劳动力,以降低成本。过去工作,就要就是天天对着电脑写代码,有时还是给日文的产品说明。任务重,时间紧,加班是家常便饭。不过,他们给的福利待遇还是不错的。
物联网,是新兴的行业,在国内属于起步行业,也是国家大力发展,扶植的行业,未来市场行情一片光芒。但是,现在国内懂得人不多,大家都处在摸索的状态中。运气好,很快就是千万富翁;运气差,一无所有。

物联网工程出国留学有哪些大学可选择

能选择的学校要看自身的成绩情况,不知道你的详细情况,无法帮你定位学校。可以参考下留学志愿参考系统

输入你的成绩信息,就知道以目前的成绩可以申请那些学校了。

“聪明”的工厂:互联网在制造业面前碰了个钉子|封面故事

不同于消费互联网的“赢者通吃”,工业互联网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小锅菜”,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制造企业的优势在于,他们掌握了很高的Know-How壁垒。

策划 《中国企业家》编辑部

封面设计 王超

工业互联网狂飙

制造企业和 科技 公司这两股推动“工厂革命”的重要力量汇合,掀起了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势不可挡的浪潮。

一方面,工厂本身正在掀起一场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革命。制造过程正变得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当这一切变成联网的数据之后,工业互联网更深层次的变化发生了:生产全要素、全产业链互联互通,通过精密制造和智能算法,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 科技 公司正在快速渗透到工厂。它们手持AI、云计算、5G等利器,深入到垂直行业,找到传统生产方式的瓶颈,拆解需求,改造生产制造流程和工艺,提升质量和效益。一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就是一个新技术落地的场景,也就是一套工业互联网的生态体系。

“聪明”的工厂

编辑 万建民

科技 的种子,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孕育期,才有可能生根发芽。

30年前,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 科技 大学)机械系硕士研究生李军旗第一次接触了“人工智能”。这是他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学习的方向。

此前的1988年,杨叔子首次提出了“智能制造”,当时这一概念在国际上也“尚处在概念形成与实验 探索 阶段”,杨叔子在1989年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探讨了制造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问题。

30年后,李军旗执掌的工业富联,成为国内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李军旗也像个布道者,不厌其烦地四处宣讲什么是智能制造、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30年,如何向人们说清楚这个问题,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徐工的工程师讲了两个小故事:非洲的一个露天矿场距离城市几百公里,徐工售出的挖掘机在此作业。以往如果有零配件需要补给的话就只能停工,来回要耽误好多时间,现在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测提前预判并备货;在印尼的某个大型项目工地上,工程师发现两台工程机械有两个月没支付租金了,于是直接远程遥控锁车,对方主动联系付款之后才获得解锁。

在联宝位于安徽合肥经济开发区的车间里,一台台笔记本电脑经过安装、调校、检测、包装等多道程序后,等待投递到不同的消费者手中。它们外观上看起来并无明显差异,其实每一台内部定制的专属配置从下单的那一刻起就被记录了下来,并传递到柔性生产线上完成精确匹配。

有别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更容易被感知的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基本隐藏在车间、生产线以及工程师的设计方案里,略显遥远而陌生。车间里的一台台机器,被植入了精密控制软件、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联网上云,一张张无形的工业互联网正在快速织就。它对于传统工厂的深远影响,已经通过一个个案例被证明;对于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也正在逐步凸显出来。

1月13日,工信部官网正式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到2023年,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打造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20个区域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这股势不可挡的浪潮,正在深入到制造业的毛细血管。

追根溯源,“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GE)于2012年提出的。按照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它指的是把全球工业系统和先进计算、分析、传感、互联网能力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体系。

GE厉害的地方是不仅系统阐述了这一概念,并且首先将其商业化。特别是GE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的推出,对全球产生了很大影响。除了GE,美国还有一大批跨国企业如思科、罗克韦尔、霍尼韦尔、IBM、英特尔等也加入进来,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2013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理念与之类似的“工业4.0(Industry 4.0)”。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智能化时代。

日本于2017年提出了“互联工业”,思路与美国、德国差不多,同时融入了本土的精益生产基因,三菱、日立、富士、NEC等领军企业都在大力开展实践。日本有一个重要的 探索 是打通工厂底层和云端,在工厂现场侧引入计算和人工智能能力,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因此也形成了一些联盟,例如日本价值链促进会(IVI)、边缘计算的Edgecross等。

虽然杨叔子院士1988年就研究智能制造,但李军旗真正接触到智能制造是在1995年被公派去日本留学。当他在东京大学智能制造实验室看到大量世界领先的设备时,萌生了一个想法:让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这些先进设备。

多年之后,执掌工业富联的李军旗建成了国内第一座“灯塔工厂”,并利用智能制造领域的经验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对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弄懂什么是智能制造、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并不是一件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事情。

在李军旗看来,智能制造就是要实现制造结果的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可复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一个真正的智能化的无忧生产状态。

而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分为“三硬三软”:“三硬”是云、网、端,分别指服务器、网络和智能终端;“三软”是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和工业APP。

那么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又是什么关系呢?李军旗解释道,如果没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过程,要把它连到互联网上是很难的。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有在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上,工业互联网才有可能大面积实现。

为什么要做工业互联网?李军旗说,它实际上是让整个生产环节、生产全要素、全产业链实现互联互通,通过优化流通和制造的环节,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按需和定制化生产,让企业最终达到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目的。

事实上,中国政府自2017年正式在文件中提及工业互联网,这一领域就呈现典型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大企业纷纷涌入,生怕错过机遇;另一方面是千万中小企业犹疑观望,对其内涵和价值不甚了了。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我国提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大强国战略。李军旗认为,这两大战略的交汇点就是工业互联网。

最难啃的骨头总是在后面。

和消费互联网“赢者通吃”的格局不同,工业互联网的空间更加开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产业互联网在实际的发展中,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小锅菜”。因此,产业互联网这道菜,是要一锅一锅地炒,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黄奇帆所称的“产业互联网”,是比工业互联网更宽泛的概念。

为了获得高质低价的产品、缩短供应端与需求端的距离,服装、家电等“轻”工厂成为电商巨头们追逐改造的对象。传统印象中“老大笨粗”的重工业企业,为了提升效率只有主动求变。

因为痛点明确、针对性高、企业自发性强,加之其发展十几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能力、流程能力,重工业的工业互联网反而落地最快。这一点,从机械、能源行业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应用分布占比中达五成左右可以佐证。

在中国,以徐工的汉云、三一的树根互联、富士康的工业富联等为代表的企业,有着浓厚的制造基因,熟悉工业流程和场景,更侧重工业装备、制造设备、机械厂房等“重”板块的升级。非常高的Know-How壁垒,反而让它们在这波浪潮中更容易抵挡外来冲击。

如今的徐工,在印尼雅加达总部的矿山设备备件库和徐州总部的备件库实现了全部数字联网;前移到国外的备件库,通过数字化技术每天盘点备件消耗量,根据数据进行补充,保证产品出勤率;在售后服务方面,根据磨损率等指标对设备进行诊断,可以提前预判哪些零部件需要保养,延长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汉云平台可以实现对巴西、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的远程监控,做到全球服务“零距离”。

李军旗的工业富联平台,可以打通塑胶注塑、轻工、金属加工、精密刀具制造、模具制造、装备制造、电子制造、轨道交通、 汽车 配件制造等9个行业,优化配置相关行业资源,从而大幅缩短交货周期,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工业互联网的初级成本相当高,只有那些相对有钱的行业和企业才能先用起来。美的集团美云智数总裁金江说,美的为了完成数字化改造,初期项目就有1万多人参与,投入高达二三十亿元。

这也形成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特点:头部企业积累经验搭建平台,不断释放技术红利,在赋能中小企业的同时,摊薄前期开发成本,最终降低整个架构的门槛。

海尔打造的卡奥斯就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工业互联网综合型平台,全球任何企业都可以成为其操盘手和合伙人,国内的青岛啤酒、双星轮胎、日照钢铁等大企业都和它签有协议。同时,卡奥斯平台还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共享平台资源和能力,至今已孵化了15个行业生态,在全国12大区域、全球20多个国家推广复制。

而工业富联则根据大中小企业各自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输出形式。对大企业,工业富联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输出;而对于很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转型的中小企业,则通过工业APP、数字云等方式协助。

除了重工业企业,技术巨头也以不同方式加入工业互联网。它们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不断深耕,通过人工智能、5G、芯片等软硬件技术,改变着工厂的形态。

凭借在智能视觉感知和深度学习算法方面的长期技术积累,商汤 科技 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仅需单目摄像头便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多种辅助驾驶,并且在不同天气、不同光照、不同城市、不同气候等条件下,均有良好的应用表现。商汤的驾驶员监测系统定点工具,已普及到数百万台的未来发展车型。截至目前,商汤 科技 已经与全球20多家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海康机器人所专注的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除了让一切生产流程可追踪外,也让生产的效率提升、质量变高,机器视觉的精准度甚至远超人眼,尤其在高精度的装配加工产业被广泛应用。工厂里的移动机器人可以轻松把重物送到指定工位,把人力从繁重的物料运输工作中解放出来。在海康威视桐庐制造基地,目前已投入使用近1300台智能移动机器人,整个仓储作业效率提高了40%。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工业。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说:工业互联网(工业、联接、人工智能)的本质应该是工业(当然包括农业、医疗、教育……);联网就是联接这个产业;然后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中除了算法、算力,更重要是Know-How。Know-How在行业里、在企业手里,是他们数十年的摸索积累与千万次验证、反复建模,留下的理论与经验结晶。华为在场景化应用中,必须重视客户需求,必须依靠行业专家。

这也是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最大的不同,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够独自拿下工业互联网的市场,相反,制造业公司凭借自己掌握的很高的Know-How壁垒,反而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当然,也正是因为工业互联网的这一本质,使得其发展面临不少挑战。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国内大多数企业数字化程度较国际偏低,网络协议、设备接口等不统一,技术标准多为国外企业掌控,严重制约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

尽管我国已经出现一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行业融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但是大多处于 探索 阶段,尚未全面推广,企业界仍以观望为主。

此外,我国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和跨行业基础设施尚未普及与健全,导致行业内大数据无法统一管理和使用,行业间数据资源孤立、分散,数据孤岛问题严重。另一方面,懂得工业互联网知识的行业人才无法满足发展需要,智力资源相对稀缺;开源社区规模较小,开发者人数较少;工业互联网共性标准尚未制定,数据难以融通;跨行业治理的政策体系有待建立,亟需提供相应的管理依据。

除了意识、人才、数字化等短板,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工业互联网的安全。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说:数字化是当今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趋势,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政府和产业界的共识。预计5~10年后,所有企业都将是数字化企业,所有经济都是数字经济;未来5~10年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最后机会,抓住机会将赢得未来,错失机会将意味着出局,失去未来的竞争力。

但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数字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网络安全。一切皆可编程意味着整个世界都被软件重新定义,是软件就会有漏洞,就可能被黑客利用、攻击;万物互联的结果是物联网打通了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过去仅在虚拟世界里的网络攻击,可以通过物联网转变成对物理世界的伤害,导致工厂停工、大面积停电、 社会 停摆;数据驱动业务意味着数据安全影响业务安全,当各行各业、甚至政府不同的部门都把数据都共享之后,同时面临数据泄露、数据滥用、数据污染等多种安全问题。

周鸿祎有一个判断: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攻击将会超越传统威胁,成为整个 社会 最大的安全威胁。他希望大家都要树立底线思维,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筑牢安全根基。

尽管有诸多担忧,目前全球的工业互联网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前景还是被更多人看好。黄奇帆提出,工业互联网将产生几十家万亿级企业。不过他同时提醒,建工业互联网要改变原来消费互联网的思维,要从规模经济转变到价值经济,从“提高生产力”转变到“提高利润率”。

回到我们的主题:在经历这场革命之后,未来的工厂会变成什么样呢?

李军旗认为,五到十年后的未来工厂会成为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的智能化工厂,成为工业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通过数字化转型,未来的生产制造形态会是按需定制、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到那个时候,就会彻底消除库存和资源浪费。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宝 科技 CEO柏鹏则描摹了更具象的一个场景:未来工厂像一个玻璃房子,尽管内部运作环节非常复杂,生产要素非常多,但数字化让这一切变得更加透明。换句话说,整个工厂其实就是一个机器人,有自己的五官、身体和大脑,智能系统相当于大脑,指挥机械臂工作,各类感应器、摄像头则充当了“眼耳鼻喉”,实现了数据采集、信息传达,最终达到整体协同。

物联网的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中科院信息口相关研究所几乎都在开展无线传感网的研究工作。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电子锁、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计算所等中科院单位均在从事物联网的研究。国内许多高校也掀起了无线传感网的研究热潮,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纷纷开展了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物联网先头单位——中科院工作基础,中国科学院在传感器与微系统、传感网与宽带接入等领域已有长期的工作基础,并在知识创新工程中进行了更大的前瞻性战略布局:1999年,将“无线传感网及其应用”列入知识创新工程重点方向。2001年,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1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中心”(非法人事业机构),作为顶层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全院相应研究所开展微系统和传感网相关的创新工作。全院开展相关工作的研究所有:上海微系统所、声学所、电子所、微电子所、半导体所、计算所、长光所、沈阳自动化所、自动化所、物理所、上海技物所、中国科技大学等十几个单位。 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无锡市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总体目标:形成从研发、系统集成到典型应用示范的创新价值链,成为国家级“感知中国”创新基地。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培育中心、集成创新中心和行业应用示范中心,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大发展的核心技术引擎。针对“感知中国”战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瓶颈和技术难点,开展重大技术研究;汇集各方力量和现有成果进行集成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和产品孵化;开展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发展。 2、美国物联网发展现状:美国很多大学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嵌入式网络感知中心实验室、无线集成网络传感器实验室、网络嵌入系统实验室等。另�,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着极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奥本大学也从事了大量关于自组织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并完成了一些实验系统的研制;宾汉顿大学计算机系统研究实验室在移动自组织网络协议、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应用层设计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州立克利夫兰大学(俄亥俄州)的移动计算实验室在基于IP的移动网络和自组织网络方面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了研究。 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之外,国外的各大知名企业也都先后参与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克尔斯博公司是国际上率先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先驱之一,为全球超过2000所高校以及上千家大型公司提供无线传感器解决方案;Crossbow公司与软件巨头微软、传感器设备巨头霍尼韦尔、硬件设备制造商英特尔、网络设备制造巨头、著名高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已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2009年,IBM与美国智库机构向奥巴马政府提出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投资可在短期内创造就业机会,美国政府只要新增300亿美元的ICT投资(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宽带网络三个领域),鼓励物联网技术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推动能源、宽带与医疗三大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2009年美国振兴经济法案中与ICT相关计划整理见下表所示。②美国ICT相关发展计划1、 欧盟物联网发展现状:2009年,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以确保欧洲在建构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行动计划共包括14项内容:管理、隐私及数据保护、“芯片沉默”的权利、潜在危险、关键资源、标准化、研究、公私合作、创新、管理机制、国际对话、环境问题、统计数据和进展监督等。该行动方案,描绘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前景,并提出要加强欧盟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其行动方案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1)加强物联网管理。(2)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3)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安全性。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欧盟委员会还将于2011年~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私合作短期项目建设。2、 日本物联网发展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等多项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从大规模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稳步推进,不断拓展和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带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其中,日本的u-Japan、i-Japan战略与当前提出的物联网概念有许多共同之处。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提出2006至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即4U,Ubiquitous、Universal、User-oriented、Unique),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2008年,日本总务省提出将u-Japan政策的重心从之前的单纯关注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拓展到带动产业及地区发展,即通过各行业、地区与ICT的?化融合,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具体说就是通过ICT的有效应用,实现产业变革,推动新应用的发展;通过ICT以电子方式联系人与地区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应用ICT达到生活方式变革,实现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环境。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颁布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为了让数字信息技术融入每一个角落。首先,将政策目标聚焦在三大公共事业: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提出到2015年,透过数位技术达到“新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流程简化、效率化、标准化、透明化,同时推动电?病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的发展。日本政府对企业的重视也毫不逊色。另外,日本企业为了能够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对研发同样倾注极大的心血。在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日本展厅,呈现的是一个凝聚了机器人、纳米技术、下一代家庭网络和高速列车等众多高科技和新产品的未来景象,支撑这些的是大笔的研发投入。3、 韩国物联网发展现状:韩国也经历了类似日本的发展过程。韩国是目前全球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同时它的移动通信、信息家电、数字内容等也居世界前列。面对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u”化战略的政策动向,韩国制定了u-Korea?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韩国信通部推出IT839战略以具体呼应u-Korea。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在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中,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u-Korea意味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于产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在国民生活中将为生活文化带来革命性的进步。由此可见,日、韩两国各自制定并实施的“u”计划都是建立在两国已夯实的信息产?硬件基础上的,是完成“e”计划后启动的新一轮国家信息化战略。从“e”到“u”是信息化战略的转移,能够帮助人类实现许多“e”时代无法企及的梦想。继日本提出u-Japan战略后,韩国在2006年确立了u-Korea战略。u-Korea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也就是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布建智能型网络、最新的技术应用等先进的信息基础建设,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其最终目的,除运用IT科技为民众创造食衣住行育乐各方面无所不在的便利生活服务,亦希望扶植IT产业发展新兴应用技术,强化产业优势与国家竞争力。为实现上述目标,u-Korea包括了四项关键基础环境建设以及五大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四项关键基础环境建设是平衡全球领导地位、生态工业建设、现代化社会建设、透明化技术建设,五大应用领域是亲民政府、智慧科技园区、再生经济、安全社会环境、u生活定制化服务。u-Korea主要分为发展期与成熟期两个执行阶段。发展期(2006至2010年)的重点任务是基础环境的建设、技术的应用以及u社会制度的建立;成熟期(2011至2015年)的重点任务为推广u化服务。自1997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产业政策。目前,韩国的RFID发展已经从先?应用开始全面推广;而USN也进入实验性应用阶段。2009年,韩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该规划树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2009年9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标准工作组聚集了科学院、*等中国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将积极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旨在通过标准化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