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留学过的人来讲讲你们的故事吧说实话,以前回答过一个这样的问题。
2001年高中毕业,10月份来到日本京都上语言学校。11月份开始打电话找工作。用手机打太贵,就买了1000日元一张的电话卡用公用电话打,日语不好,打掉了5000多终于在12月份找到了分拉面店的工。从此下午上课,放学后打工到深夜。日复一日,可能水土不服,马上就病了,发烧28度。病好第二天就去打工。后来又陆陆续续找到了24小时店,超市的工,三份共轮着打,每份不到8万,不申报不扣税。一个月能挣15,6万,一年半语言学校下来省吃俭用攒了百十万,人也瘦了20多斤。
考大学,是当时最大的目标。把工停了专心复习了1个多月。那个时候没有笔记本也没有网络,大学资料都是从前辈或大学那里要来的。报了6所国立,最终合格了3所,几乎倾注了我所有的存款。报一所大学要2万多,加上交通费,住宿费。那个时候留学生少,前辈更是少得可怜。
考上一所二流国立后,努力学习,发誓再靠一次,一定要进东大。一年下来,结果还是没考进东大。不过大学成绩却非常优秀,第二年拿了奖学金学费减免。从此决定少打工,好好学习靠奖学金过活。哪知学校政策变了,奖学金不能连续那,拿了奖学金学费减免就要变半额。结果大三只拿了学费减免,好在大四最后一年又是大丰收。本来大学院想考到东大去,被教授许有了,给我一个本校的推进就又把我留下了。一呆就又是2年。这两年还不错,可能是教授比较牛,两年虽然都是只有一次是半面,却拿了2次奖学金。还作了2年的留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实验指导,白拿了不少学校的银子。
临近毕业,开始找工作。由于研究的东西太尖端,国内几乎没有出路,又不想一辈子留在日本。最后在东芝的推荐面试和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内定前,选择了后者。换个行业也许生活更有意思。
直到现在,工作之余还可以上留个言。
个人感觉,不论何时用脑力的比用体力的挣钱都多,都快。
钱没有可以借,时间没有,分数没有,是借不来的。
三思而后行
我 张森 郑星等人一起坐了阪急电车,来到了岚山公园,看见那绿色的绿树,真的让人心旷神怡。
岚山是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一个观光地,以赏枫叶(秋季)和樱花(春季)而知名。“岚山”这地名原本是专指位于桂川右岸、属于京都市西京区一部份的岚山地区,而河对岸、属于右京区的地区则名为嵯峨野,但近年来许多观光导览资料都概括性地,将以横跨桂川的渡月桥为中心之河左右两岸周边地区,合称为岚山。
位于京都市区以西的岚山自平安时代以来就是许多贵族的别庄所在地,其名称经常出现在 历史 故事与古典文学作品之中。由于桂川河岸在每年春季与秋季都有大面积的野生樱花与枫林可观赏,因此长期以来也是观光 旅游 的热门点之一。整个岚山地区是以横跨桂川的渡月桥作为中心,这条桥的命名起源于龟山上皇的一句“似满月过桥般”的诗作而得名,虽然外观上渡月桥有着木桥般的造型,但今日的渡月桥实际上是座钢筋混凝土构造、能够让 汽车 行走其上的现代化桥梁,只是采用复古的木制护栏以配合周遭的景致。在渡月桥附近的桂川河段习惯上又被称为大堰川。
除了自然景观外,岚山地区也是很多日本知名古刹神社的所在地,是多位古代日本天皇的安葬之处,因此前来此地参拜庙宇神社也是游客主要的观光重点之一。在诸多神社庙宇之中,地位最重要的应属名列世界遗产名单的天龙寺,除此之外像是曾经出现在日本文学名著源氏物语中的野宫神社,与收藏有日本国宝级佛像的清凉寺,也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 建筑与景点。
在1980年代,位于渡月桥北侧的大街上陆续开设了许多艺人商店(タレントショップ),并逐渐变成学生进行修学旅行(毕业旅行)的热门去处。但由于观光客大批涌入,再加上附近地区老旧的街廓无法容纳太大的交通流量,因此当地政府开始采用交通管制与鼓励转乘大众运输等方式,抒解壅塞的车流。
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1919年4月在回国途中,他游览了京都,并撰写白话诗四首。1979年1月22日,由京都各日中友好团体和知名人士联合倡议,成立了“周恩来诗碑筹建委员会”。1979年4月16日,诗碑建成。
诗碑通高2.4米,用质地坚硬的京都特产马鞍石建造,略呈椭圆形,碑身矗立在大小石块堆砌的圆台上。碑的正面镌刻着廖承志书写的周恩来所作《雨中岚山》之诗文:“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诗碑面向岚山和大堰川水,四周空地约100平方米,各种树木相围。碑后繁茂的日本国花樱花树,清新悦目。
对于我们这些留学生来说,看见了周总理的诗碑,想起了周总理说过得那句话,为了中华崛起的读书,现在的我们就是这样,也要为了中华的崛起而读书。我们默默的在心里发下了誓言,正好在这时,一群印度人也在欣赏着周总理的诗碑,这样我们中国人真的感到非常的骄傲,我们和几个印度人在诗碑面前合影留念。
我们去的季节正好是春季,大堰川,还有樱花,真的是美丽极了。在大堰川我们遇见了几个穿着和服的歌舞伎,她们很热情的和我们都合影留念,这次也让我们了解了日本的岚山的美丽,还有日本的文化的一部分,就是赏樱文化,虽然我们的宿舍对面也有着不少的樱花树,但是在岚山成片的樱花树让人不自觉地陶醉进去。渐渐的我们也沉浸在这种状态中,忘记了考试的压力,也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在真实历史上,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时,有怎样的故事?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的文学大家,也是新诗的先驱者,可以说是一代文豪,但一代文豪就难免多风流韵事。
郭沫若同样也是这样的人,在他留学日本的时候,他也是疯狂的爱上了一个姑娘,一个日本姑娘佐藤富子。
一次郭沫若在医院见到她之后,就深深的爱上了她,立刻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写了一封又一封的情书去打动自己这位心爱的姑娘。
总是美人易被甜言蜜语所打动,郭沫若还为她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做郭安娜。
佐藤富子家境殷实,出身于一个世袭武士之家,家中也有很多中国古典书籍。饱读诗书,也励志做一名新时代女性,但是封建社会,也将她的婚姻包办了,一气之下她也是离家出走到了医院,做了一名护士,郭沫若也才有幸遇见了她。
而郭沫若也曾经被包办过婚姻,也是靠离家出走来逃避。
可以说两个逃避的人走在了一起,两人住到了一起,郭沫若学习日语,佐藤富子照顾她的生活,两人在一起也算生活美满。
因为佐藤富子这个不守规矩的举动,家族宣布与她断绝一切关系。
现在她只有郭沫若了,在郭沫若考入九州帝国大学之后,郭沫若因为学业承担不了多少家务,一切的重担都压在了佐藤富子的身上,但是佐藤富子却毫无怨言,为了支撑这个家也努力,当然郭沫若也不得不靠辛勤的译书写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尤其是他们还要养育四儿一女,生活就更加拮据,只能靠不能的搬家来寻找廉价的房租。
国内发生了巨变,郭沫若为了自己的祖国不得不回自己的国家,只留下佐藤富子与他的孩子,在日本佐藤富子不仅需要面对生活的重压,还需要面对日本当局对他的搜查。
这就是郭沫若在日本经历过的故事。
请问去日本留学京都打工的那个故事是书籍 还是一个故事 很喜欢 想求个出处?到日本留学一边留学一边打工的中国人非常多非常多,有很多的故事,也有很多的感动,很多人因为打工了解了日本人爱干净的狂躁症。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中的一段记录。很多人过了多年以后会写一本回忆录,记录自己的青春,有很多是在日本的生活点滴。我最近看了一个回忆录就是这样的。写的非常好,她的父亲是中国新华社驻日本的。同时她的姐姐也是在日本留学的,她在日本留学并学会了日语同时在日本电视台工作,因为父亲的病,最后嫁给了救她父亲的这个医生,然后她回国。成为了星光大道的主持人,她写的这本书就叫阿迅,很感人,值得一看!
请问前几年电视上播出过一部讲在日本打工留学生故事的纪录片叫什么名字?是《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这是一部介绍新一代海外游子日本求学奋斗的系列纪录片。
这部电视纪录片,记述了叶敏、陈晨、柳林、张素、李仲生等若干中国留日学生在日4年的真实生活。该片的总策划、制作兼导演张丽玲女士也是个自费留学人员。她在10年前赴日留学不久,便深感中国留学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精神的可贵,并决定自筹资金利用业余时间对一些颇具典型意义的真实人物跟踪拍摄。该片后来得到日本富士电视台有关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拍摄时间长达4年,对有关人物这些年里所有重大生活、学习和工作事件无一漏失。该片在北京播出后好评如潮,引发了大学生、专家等各层次观众对此片的热烈探讨。
PS:几年前,我也很喜欢这部真实感人的记录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小留学生的故事。不过后来听说片中也有些失实内容,还引发了一场官司。楼主你到百度视频里搜索一下《我们的留学生活》然后看一下,就知道我说的是不是正确答案啦!宋庆龄在日留学期间的小故事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推荐几部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爱情故事的小说或文章,长一点的。<遗落在东京的恋情>不是很长、但是蛮好看的。
<迷失东京>
<遥远的虹>
<在日本留学的日子>
<日本的每一天>
以上日本留学的。
<长翅膀的绵羊>
<夏天的圣诞>
<锦裂>
<我的初恋是个英国人>
<奥克兰的夜>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爱情>
<别了温哥华>
<夏小愉留美记>
<太阳鸟>
<英国漂留记>
然后这些就是留学其他国家的。
这些小说我都没看过、都是在网上找的。鲁迅在日本学习期间的小故事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