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中国女留学生应该通过法院和警方来进行维权,因为这是一起打人的事件,从法律的处理上来说,这是一种故意伤害。而如果对该女子造成一定的伤害之后,该男子是需要进行判刑和民事赔偿的,严重的还需要对其进行精神赔偿。具体进行多少赔偿,还需要法院根据实际的损伤和当时双方责任事故的判定来进行一个合理的判决。而打人者自然要为他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因为我们都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也是不正确的,我们不应该去打人,因为有事情大家都可以好好协商,没必要去伤害对方,因为伤害对方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这件事情发生在2021年的1月29日,在澳大利亚里面有一名中国的女留学生,他在想成为华人的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雇主,在讨要工资的时候却被对方拒绝,因为对方并不想支付工资给他,而正在双方讨论争吵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恶化,双方开始发生了肢体冲突但是一个女生又怎么可能和这名男人打架呢,最后这名女子被其中的一名男子狠狠的甩了一记耳光,一脚把该女子踹飞,而这件事情在当地的华人圈里面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家一致声讨这名华人男子!

而这名对中国女学生下狠手的人是老板的朋友,其实这件事情跟他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更多是这名女学生和雇主之间的矛盾而已。但是就在他们两个交错如何结清款项的时候,本来就没有他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他跳出来了,突然间说着说着对该女学生扇了一个耳光,就在这时前行就已经开始失控了,这名被刮了耳光呢,女孩马上对这名男子进行防守。结果被其他人拉住了,而这名女子正准备上前继续理论的时候,该女子还抡起了胳膊,打了这个男子几下子,但是女生又有多大的力气去打人呢,结果是被该男子一脚踹飞。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公愤,因为身为一个男人居然对女人下这么狠的手,在这一瞬间看到这条视频的人都愤怒了,谁知该视频和新闻传到国内,引起了大家的愤慨,而该社团男子已经被警方逮捕,等待他的是5月份的审判,因为该男子已经拿到澳大利亚的护照,他认为只要拿到护照之后就可以肆无忌惮了,这就是人性的悲哀。
澳大利亚面临“留学生荒”窘境,为什么留学生越来越不喜欢留学澳大利亚?主要还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出国留学,因为国外疫情严重,非常容易被感染新冠病毒。其次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条件苛刻,普通的留学生很难拿到移民资格,所以更多学生不愿意去澳大利亚了。
一、疫情导致澳大利亚经济倒退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澳大利亚的防控虽然比较好,但仍然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大量澳大利亚本地人失业,还有很多企业倒闭,澳大利亚也对在家隔离的居民发放了补贴,这番操作下来,澳大利亚势必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倒退。
这就导致了中国留学生如果去澳大利亚留学,就很难通过打工的方式补贴学杂费,这会对留学生造成很强的经济负担,因为家庭富裕的学生一般都会选择去美国进行留学,只有本身家庭并不富裕的学生才会选择去费用比较便宜的澳大利亚进行留学。
二、澳大利亚移民困难
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非常苛刻,这就导致了很多留学生虽然在澳大利亚完成了学业,却没有办法拿到澳大利亚的移民资格,只能重新回国。
但是国内的教育与国外并不同,现在的“海归”身份并没有前些年好用了,这对留学生来说就缺失了大部分的吸引力。
三、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疫情更加凶猛
截止至2021年2月26日,新冠病毒已经多次发生了变异,先后在巴西、美国、日本、印度都发现了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这些毒株中有一些毒株的传染力变强了50%,就算戴上口罩也可能会被传染。
而在印度发现的新冠变异毒株更加可怕,这种变异毒株对现有的新冠疫苗具有免疫性,也就是说全世界耗费一年多的时间制作出来的新冠病毒对于这种变异毒株可能根本没有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防控力度较小的国外自然很难保障安全,所以很多学生干脆就不去澳大利亚留学了。
澳洲布里斯班寄宿家庭环境澳洲的寄宿家庭都比较靠谱的,而且他们对留学生都非常友善。一般第一天他们会带你熟悉环境,譬如购买电话卡,开设银行帐户,告诉你如何去高中,公交线路如何乘坐。
寄宿家庭的上网费是需要另外支付的。一般10元/周。我建议你平时吃完饭可以帮忙洗碗,或者擦干餐具,和他们多电交流,不要吃完就进房间。如果好的寄宿家庭很多学生都不愿意换,到了大学还会继续住下去。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建议去澳洲留学?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建议去澳洲留学?澳洲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只不过很多人不是十分了解,其实如果经常看一些澳洲留学的知识,应该就会明白,其实澳洲留学十分不划算,特别是一些普通家庭孩子,去澳洲留学明显耽误前途,下面给大家具体说明一下,朋友们请参考:
一、澳洲留学费用上涨太快了,而且教育体系并不是非常好:
留学是一件大事情,必须要考虑自己家庭承受能力,同时也要考虑自己去这个地方是不是非常划算?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这是留学重要的地方。澳洲留学现在明显不划算,因为根据目前统计,澳洲留学相比于五年前学费已经上涨了50%以上。五年前的时候,大学学费每年也就是15000澳元而已,可是现在已经涨到了4万多,甚至5万澳元。另外澳洲教育情况也不是很好,甚至许多学校敷衍了事,教的一些东西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孩子将来就业将会面临巨大的困难。 因此现在去澳洲留学,确实非常的不划算,特别是学费现在算下来。几年下来就得百万元计算,确实对于家庭来说压力太大。
二、澳洲留学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因为澳洲现在移民政策十分恶劣:
去澳洲留学,当然希望将来能够在澳洲就业,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前途更加的光明。最起码能够在澳洲多赚一些钱,能够在这里生活。可是澳洲现在移民政策非常差劲儿,一年一遍根本没有什么固定的政策,是很多中国留学生找不到工作。
三、澳洲留学氛围非常差劲,特别是澳洲对于中国学生态度非常差劲:
澳洲现在留学氛围很差,特别是对于中国学生的态度并不是很好。有些学校竟然公然讲一些种族歧视的言论,这对于中国学生非常不友善,所以去澳洲留学,确实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去澳洲留学,关于homestay的一些问题!追加分!!1.RE:我之前留学澳洲布里斯班,我当时去之前学校有给到一份表格给我填写,除了填写基本信息,里面有很多关于homestay家庭的要求选项,例如:家庭成员,年龄,是否有孩子,宠物,是否吸烟等。我去的时候那个家庭只有我一个,后来陆续增加了一个深圳的,和一个韩国人,不时还会有1-2个短期生。2.Re:前面提到可以选择的,如果没有,那去到之后跟学校反映一下学校会安排,最好在去之前就跟学校沟通清楚。可以发邮件或让中介代劳。我以前住那家就没有宠物很干净,2个老人家庭,睡觉比较早。
3.Re:一般不会,你是未成年,一般他们申请做homestay都要去警局备案的,他们谁签字谁就是你的监护人,一般不敢乱来,要是你觉得跟他们相处不来,可以跟学校反映,学校会根据你的要求再帮您安排其他家庭,所以这点不必担心,还有一般homestay男主人会比女主人好一些热情一些,女人比较计较,看人吧
4.Re:homestay 除了房间里面的基本配置:家具(床、书桌、椅子、衣柜、床头柜。。)电器:风扇、暖气,其他有需要的物件可以问一下homestay家庭一般都会尽量满足,再来就是提供三餐,不在家吃要提前说,房间以外的家电,家具一般共用,如果不确定是否可以用或者不懂操作可以问过homestay家庭成员。其他生活用品(如:洗护用品,学习用品 )需自备
5。RE:会比自己住要贵,因为你除了缴纳生活费给homestay家庭,还有缴纳中介费用一般都是算在一起的,先交给学校学校扣除了中介费再把钱给到homestay家庭。我2001年去的当时是250一周包吃住含中介费,homestay跟我说学校一般扣他们50-60中介费。难怪有时伙食不怎么好,他们都想节省。
6.Re:一般管三餐,我当时选的家庭homefather是澳洲本地白人老人,女的是印度人,早餐几乎每天都是麦片+牛奶+水果,午餐盒:有时是泡面,(泡面还挺贴心,特意准备出前一丁的,有时是老外的泡面那个难吃啊),三明治(里面加黄瓜火腿,有时是番茄+火腿,我是tm最讨厌番茄,因为课间拿出来的时候都出水,难吃又恶心,我就跟他说不要加番茄),+yougurt+水果基本我homestay的时候一年365都是吃这些了,如果你够勤快可以自己周六日去买点菜自己起来做饭带回学校,但这样又便宜他们了,但至少自己不受罪。我有时吃不饱,自己又起不来做饭,回去学校的tuck shop小卖部形式的,买点东西吃,学校的东西还行,有时有新加坡炒面,烤鸡腿meat pie这些也不是很贵,几块钱一份2-6刀这样~
7.RE:homestay看你找到的什么人,很难说,老人一般都挺好的,基本没什么矛盾,就是你不要太吵太闹影响到他们生活就好,我们家那两老一般9:00就去睡了,那9:00后就不要讲电话太大声或者听音乐的都ok,实在他们对你不好,你跟学校讲学校会安排换的。其实一般不会对你特别差,因为他们是靠你赚点外快的,赚不少啊。
8.RE:既然是出国,还是别选中国家庭了吧,不然英文都学不好啊,去了白去,又体验不到国外的文化,当然伙食应该会比老外家庭好些吧,不过中国人也可能比老外多事喔,可能更是难相处。就算找也找亚洲的东南亚的,只要不说中文就好,我一个同学他家是马来西亚人,会中文但一般家里都不说的,主要讲英文,晚餐吃得好好,炒菜那个香,原来homefa是厨子。
其他基本没什么了,就是去到外面性格要开朗些,放开点,别扭扭捏捏的就好,不要怕讲英文,老外不会笑你的,多讲才有进步。另外,自己要注意安全,例如国外晚上治安可能不好,尽量避免太晚回家,或者稍晚了可以联系homestay去车站接送,一般都愿意的,你出事他们麻烦也大,我以前homestay都要求我放学后尽量早回来,我们4:30就放学了正常走回家或坐火车回去,5:30就到家了最晚。有时想去逛下,他们要求我最晚不超过7点,不回来吃饭要提前给个电话交代去哪里。再一个,学校里面有好人也有坏人要带眼识人,觉得那个人不对劲就尽量回避。我在澳洲留学的故事以前央视曾经放过一个叫《在悉尼等我》的连续剧,因为我在悉尼留过学,家里人拉着我看了几集。看过之后我感觉这剧基本是蹲在家里胡编出来的。
其实对于留学生,很多人都存在误解。这里面原因很多,最主要还是许多反映澳洲留学生的新闻或是小说都喜欢剑走偏锋,故意夸大甚至编造事实来,主要目的是吸引读者。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说法叫做“留学垃圾”。我记得当时关于“留学垃圾”的讨论影响很大,即使是现在还是偶尔人提起这个叫法。所谓“留学垃圾”大多指那些家境富裕的留学生,到国外以后不知道学习,一天到晚买好车追女生,赌博甚至加入帮派等等。
我想说,首先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出了国才会这样,在国内这些纨绔子弟的生活绝对要比国外奢华的多。出了国,没了社会关系罩着,光是手里有钱,反而有所收敛。再说,这些留学生的比例,至少在我身边,连五十分之一都不到。用这五十分之一的人群的行为去评判其他的五十分之四十九,显然是不太公平。最后说这部分留学生的年龄,其实大多不到20岁,他们自己很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是觉得好玩,又没有父母在身边做引导,所以做出很多出格的事。
我认识的一个这样的留学生是北京人,他们家是我哥的朋友。因为他先到的澳洲,后来我飞去悉尼的时候,他们家人就说让我好好照顾他,又给了我一个小包,说这里面是给他带的感冒药等等。那个小包用黑色的胶带缠着,非常重手,但当时我很单纯就塞到自己行李箱里了。
等我的飞机到悉尼的时候,机场警卫感觉这个小包很可疑,就让我打开看,结果一打开,里面全是盗版盘,各种游戏,我至今还记得有“猪兔大战”,难怪那么重手。当时我脑袋嗡的一声,完全是故作镇定。盗版盘好像是一张要罚5000澳币,几年后有个中国学生拿电饭包往澳洲带《蜘蛛人》的盗版电影,结果被罚惨了。当时我心里这个骂,气这家人挖了个坑让我钻。
还好可能是因为盗版盘上都是中文字,机场人员看不出是什么,所以他就又塞回了小包里,给我放行了。放行前他还把我带的一些感冒药打开,确认了一下是否是违禁药品,这才我让过去了。当时我真是长出了一口气。
后来我见到那个留学生的时候,把小包给他,他完全没有感谢的意思,反而和我聊什么过两天我要买个游艇玩之类。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跟他联系过。几年后,他因为缺勤太多,被学校开除了,签证也没了,就回国了。
类似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我在火车站亲耳听到有留学生给他爸打电话说赌博输了几十万,他爸则说过两天给他打钱过来,不用着急。还有我留学时候,勤工俭学工厂打工时候,一个高中生,在新西兰留学时候,他就买了几辆好车,他说很便宜。其中一辆宝马他很喜欢,于是海运来了悉尼,其他在本地卖掉。他说这种事在新西兰很平常。
Macquarie大学校园
这就是影视作品里面时常出现的留学生形象,其实和真实的普通澳新留学生相距甚远。在这里想说说我们这些普通留学生的故事,我们都是来自普通家庭的普通人,出国留学的钱是靠父母积攒出来,下了很大决心的。
十年后,当我和家人回首,感觉正是留学经历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从拒绝与人交往,懒散不知上进,成长为了一个乐观努力的人,在毕业后的十年间,我尝试过多种行业,后来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公司,做手机app的开发。十年前的我大概怎么也想不到,现在我的一个主要工作是和客户谈合作,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的人。当年我的梦想则是:我要找一份不和人说话的工作。是留学经历改变了我的性格,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现在我的孩子已经三岁,我和老婆刚刚带他来到悉尼,想让孩子在这边上幼儿园。有很多故事,我会单独开一篇来说说。题目叫《三岁孩子眼中的澳大利亚》
关于在澳洲留学,同样有很多故事可说,今天先说一个最日常的,吃。中国有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说明吃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从一家人吃什么饭就能看出这家人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在我留学时候,我家算是中产偏下阶级,如果从吃上反映出来就是如果我父亲提出:今天到饭馆吃一顿怎么样?我母亲就会说:一个拍黄瓜10块钱,我去买斤排骨,咱们自己回家炖。
所以在我2003年刚到澳洲悉尼的时候,不但不敢买东西,甚至有点不敢吃饭。我和语言学校的同学在澳洲的超市里面转,用小本子记下每一样东西的价格。到晚上回家,我打电话给母亲兴奋的说:妈,我看了,就是土豆最便宜,1澳币一公斤。我妈就笑了:“1澳币算过来就是6块钱人民币,6块钱一公斤土豆还便宜”。然后她怕我担心,就又说:“你该吃什么吃什么,不要算钱”。
可到澳洲的前几个月,我和班上的所有中国同学,每到购物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在价格上面乘一个6。对于本地人来说,一袋10块钱澳币的香肠已经算是很便宜的了。但到我们购物的时候,下意识的一算:50块钱一袋香肠!算了,还是再看看别的吧。所以当时很多人都是以5澳币,甚至是2澳币为标准购物的,超过两块的东西就不买。连主食面包都要挑昨天剩下的,能便宜一半以上。
老留学生们很多都不错,对我们也很照顾。这时候他们就劝我们这些新人:买东西的时候不能算,不能乘6,现在你人在澳洲就要用澳洲的思维方式。你们的父母也不希望你们这样的,等过段时间能打工了,钱就挣回来了。于是我们才慢慢放下了人民币兑换的包袱,购物的时候按照澳洲的物价水平来计算。这个时候,我的体重已经轻了十斤,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减肥失败,现在终于成功了。我体重那时候大概是130,现在则是180斤。
除了买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做饭。上大学之前,我做家务无非就是扫地拖地,收拾厨房阳台。从来没有动过锅铲,就算有机会,父母也总是说:考大学是最重要的。再后来上了大学几年时间都是吃食堂,几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有要做饭的一天。现在我国内的许多朋友都已经结婚,婚后为谁做饭吵得不可开交,我想大概也是因为这个:不跟父母住了才发现原来饭是需要做的,不是看着电视,饭菜自己就跑到桌子上的。
我当时最喜欢或者说是只会做的一道菜是先把郫县豆瓣酱放到锅里用油烹热了,然后把白菜土豆之类的放到里面炒,所以炒出来一盘子都是红的。
刚到澳洲时候,我住在悉尼的Croydon Park。我的房东,一位北京大姐,刚开始看到这种情况之后感觉这个小子肯定很爱吃辣。后来她发现不对,因为连着多少个星期,这个小子天天都是一盘子红,原来是不会做饭。于是她就自己做饭的时候多做出一点,用塑料盒装着,到我上学的时候就让我带着当午饭。海外的华人之间,确实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所谓鄙视链,但也总有这种让人温暖感动的事发生。
因为班上的同学来自中国的各个地方,我们这些北方的就请教南方的女同学,觉得她应该是会做饭的。结果她给我们讲了她的故事:一天她的老外房东突然看到屋里黑烟直冒,以为是失火了,赶紧叫几个房客准备救火。大家忙活了半天发现原来是这个女生把面包和鸡蛋放到微波炉加热,结果时间设得太长了,面包居然像木头一样的烧起来了。娶个南方老婆不用做饭的谣言不攻自破。后来这个南方女同学还真成了我的老婆,不过她现在已经手艺好多了。
当时我感觉比较会做的反而是东北的朋友。他们做饭用的就是一招:乱炖。有次我问乱炖有什么技巧。结果东北朋友跟我说:乱炖乱炖,你看什么好就往锅里整,最后炖熟了就行了。
真是大受启发,我回家以后就试验了一下,萝卜土豆西红柿,放点肉末,一炖就是一大锅,够几天吃的,就是有时候整不好有点泔水味儿,不像是给人吃的。
除了家里,另一个吃饭的地方就是大学食堂。这一点澳洲倒是和中国相似,每天中午,每个摊位前都排着大长队。买了饭之后,走半天也找不到能坐的地方,到处都是人,黑的白的一群老外,来自地球的各个部位。
老外和中国人交谈的时候是有分寸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家还是带着面具的。但老外自己和自己人聊就不一样了,吃饭的时候开着各种玩笑,掺杂着各种街头巷尾的俚语。也是这个时候,我一边吃饭,一边听他们聊天,反而能感觉到更多文化上的差异。比如有一次我听到邻桌的澳洲本地学生聊天,大概五六个人,都是20岁左右的样子。那个学生说:“我中午回家看到我哥们正睡在床上,我想过去开个玩笑,结果发现我女朋友正和他睡在一起。靠,管它的,我也不在乎。”周围人,包括他自己顿时一阵大笑。这件事如果换成是中国大学生,不是自己悲痛欲绝,估计就是要出人命了。
在学校食堂,中国留学生吃得最多的是学校特制的大号薯条。它的特点是每一根都有麦当劳薯条的四倍长四倍粗,而且总数也是麦当劳的四倍。但价格却和麦当劳薯条相差无几。正因为它价格便宜,不伤钱包,又确实可以吃饱。像我一样喜欢泡机房图书馆学生就把它当作工作餐,有时算上加餐,一天会吃两次以上。
不过什么东西也不能这样吃,而且是天天都吃,还一天吃好几次。所以我曾在食堂听到两个中国留学生的问候。“Peter,下课了,吃了吗?拿几根。”其中一个人的手里拿着一盒,就是这种特大号薯条。另一个学生赶紧客气:“不了,不了。我这是大学第二年了,吃这个都吃怕了。”
当时我还是刚刚入学不久。薯条放在嘴里虽然已经没有了最初吃起来那种外焦里嫩的感觉,但也不算是味同嚼蜡,算是基本满意。
学校食堂里的选择当然不只是薯条这一项。但总体来说无非是炸鱼汉堡三明治和披萨。还有一些号称是中餐,实为泰餐的份饭。有时候食堂里的人会变着花样琢磨一些新产品出来。这里面包括整个的土豆放在油里炸,连皮都不削。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就曾经试过这一招,趁父母不在,把家里的土豆炸了当馒头吃。同我小时候一样,食堂厨师尝试了几次之后就放弃了。食堂还有一项发明是小披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特意尝试了一下。它的味道就好像是我去亲戚家吃的锅盔。嚼在嘴里感觉像是嚼石头。所不同的是厨师放了一些香肠和芝士在上面,这就是它为什么叫做小披萨。这个实验应该说是更失败,只出现了两次就退出了食堂舞台。
最可笑的是,到月末我做结算,计算怎么样在学校吃饭最便宜。原以为应该是在薯条上花费的钱最多,但最后一算却是花在学校计算机房的那两台自动售货机上的钱最多。
平时为了写作业我经常会熬到午夜两点,没有作业的时候看书大概也会到12点左右。这个时候机房里格外安静,能有不到10个人。偏偏我的肚子老是不争气的响起来,“咕噜噜”。于是全机房的人就都转过来,看着我笑。其实之前算上早饭我已经吃过了三顿,但学校食堂大概下午5,6点就关门了,而且周围步行30分钟内没有任何一家小卖部。5点钟吃的晚饭,到大概晚上11点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等到12点左右的时候,我和朋友老何老赵老邹等人或者是一起回家,或者是在门口坐一会儿聊10分钟。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必定要路过那两台自动售货机。一台是听装饮料,另一台是巧克力,维夫饼之类的小食品。第一台大家一般是不动的。有些人带一个水瓶装着茶之类的饮料。像我们这种省事省钱的就直接在机房旁的饮水池解决。但饥肠辘辘的我们怎么也拒绝不了第二台机器里面各式各样的小食品。那感觉就好像我们刚来的时候舍不得下馆子,看着学校池塘里的大白鹅流口水一样。
往往是某一个人先动摇了。他走过去,扔下几枚硬币。一袋巧克力或是薯片之类悄无声息的落在售货机底下。他拿起来,看到纸袋上写着:共100克。他于是知道了“悄无声息”落下的原因,空气阻力太大。但他马上就忘记了自己的饭量,一般是600克。所以当他手里拿着空空如也的袋子的时候,他才开始后悔应该吃慢一点。几乎是在这第一个人大嚼的短暂10秒钟,周围所有的人都开始往售货机里投钱,看到别人吃东西,大家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但也都是一吃就后悔了。一袋薯片看着挺大,其实都是空气,真正的粮食还不到一口。
就在我们准备拒绝自动售货机的时候,学校好像是故意作对,添了一种新食品。这种新食品简单形容就是一个烧饼大小的饼干。投完硬币以后,这个饼干落到售货机的底部,能听到很明显的“当”的一声。吃到肚子里也稍微有一点饱的感觉。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这种食品成了抢手货。不单是中国学生,甚至连老外学生到了机房也先买一个“烧饼干”,放到书包里存着,就等着晚上11点拿出来吃。
这两天我去这边一个大学,看到这种饼干仍然健在。
大概就是因为以上原因,造成了我夜宵上的财政超支。分析出原因之后,第二个月我先到超市买了一个家庭特惠装的大包饼干,早晨上学就掏出一部分装到书包里面。等到晚上11点半,感觉肚子马上就要叫的时候,我掏出饼干,然后听到机房里同时响起一阵“噼噼普普”的撕塑料袋声,班上的同学不约而同的纷纷拿出萨其马巧克力等等,然后大家心领神会,相视一笑,大嚼。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留学时代我做错了很多事,所以其实也承受了不少后果。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留学经历,一直待在国内,我可能确实不会做错那么多事,但有些事情可能我一辈子也不会明白,而“明白”这件事是很重要的,是一个人前进的基石。
留学对我来说的最大意义就是吃苦,吃苦之后的反省让我比之前活的更明白了一点,学会了脚踏实地的做人。所以很多认识的家长问我留学有没有意义的时候,我和他们说,留学的最大意义是给孩子一个离开父母,独自承担责任,独立成长的机会。
还有很多故事,咱们下次再聊。如果您有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给我发消息,我会专门聊上一篇。澳大利亚一直以来都很受留学生欢迎,有哪些因素呢?
政府政策是,教育业的导出吸引住了很多的中国学生们;澳大利亚的文化多样性和移民新政策又为更多澳大利亚学生们带来了较好的就业岗位。
高质量教育澳洲被称作全世界最先进,最创新的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国家之一。并且具有多层面文化教育,主要包括高校,TAFE学校,初中教育,日本语言学校,都确保了高质量教育质量。也有同学们最熟悉的澳洲八大,申请办理也不难。
文凭认可度高澳洲大学的学历资质被世界200好几个国家普遍认同。在其中很多专业都遥遥领先。例如工程项目,微生物,财务会计等。在澳洲八大毕业的学生归国也是相当吃香的!而且在留学期间,如果要进行专业,院校的变换,还可以进行学分的双边协定。
高效率的签证办理澳大利亚是最早执行电子签的国家。特别是在留学签证,如今澳洲政府部门已经尽最大努力提高留学签证的案件审理速率。而且澳洲签证办理只需申报材料齐备,下签率非常高。给大家节约了很多申请时间和费用。
优美的环境澳大利亚很多城市都被选为全球比较适合居住的城市。例如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澳大利亚悉尼。澳洲总体优美环境,气侯优良。而且发案率非常低,仅是7%上下。依据新政策,澳洲留学生打工无时间限定。这里要提示朋友们,在打工的同时也不必荒芜自已的课业哦。而且毕业之后还有两至三年在澳洲工作的签证办理能帮朋友们积累工作经历!
做为亚热带季风,昆士兰州因其活跃的户外运动生活习惯而闻名。不管你考虑在昆士兰州居住哪一个城市,我敢确信也不会心寒。每一个城市都是有相似的魅力和文化艺术,每一个城市全是独一无二的。从当代翠绿色城市到标志性的内陆地区、沙滩、岩礁和热带雨林,都吸引着国外游客来昆士兰州赏析自然之美。2016年,澳大利亚的生活品质排行全世界第六,比美国,加拿大,英国及其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要好。
澳洲研究生留学水不水?都2023年了还在有人纠结澳洲留学水不水……如果你是藤校、英国G5,而且高分过GRE,托福雅思单项总分远高于我们澳洲留学生的⌄还有各种科研论文、大牛导师推荐信的,那你质疑澳洲水分还有几分依据。但如果你只是国内211、985,成绩单拎出来不过如此,雅思分数也不高的,那评价澳洲留学水就缺乏公正了。就我个人在UNSW留学的感受,课业方面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完全不比英美留学生小,学校里无论资源、设施、学术态度还是教学氛围都是非常好的,lecturer也都非常友好。我很多同学在国内也是中产阶级,大家都非常努力刻苦,final的那段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如果你质疑澳洲留学的含金量,那么很明确的讲,申不上G5藤校的话,澳洲八大和英美其他学校相比,性价比真的很高。国内现在对澳洲八大的认可度也很高,要是你读的IT一类专业,甚至可以直接留澳工作,待遇和政策也很不错,也没有国内卷生卷死的压力。我自己在申请UNSW的时候也纠结过,还被其他机构给骗了说什么非英国QS名校不申,其实呢就是白白耗了时间和精力……还好后面和番茄留学的老师好好聊了聊,确定了申澳洲八大的学校,现在在UNSW真的获益匪浅。去澳洲留学应该注意哪些基本常识1、“ 晚归和外出尽量知会好友”
平时留学生生活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夜归谨慎。对此建议,在公共区域比如火车站,尽量考虑站在监控摄像头下,这样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所忌惮,也让自己的财物和人身安全大大加强。
二是勿做“独行侠”,晚归或者外出的时候尽量知会身边的亲朋好友或者有关人士,并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而且最好是和群体在一起,避免单独行动。上下班途中的安全也非常重要。有的留学生打工的时间在凌晨或者深夜,那么乘坐公共交通、下车行走的安全都需要特别注意。有的留学生打完工后习惯独自走偏僻的近路回家,有时还带着耳机听音乐,或者打手机,这些行为都有可能存在风险,需要引起注意,应随时留意身边的环境。
2、“ 财不外露,做一个安静的土豪”
就算你是一个土豪,也别让别人知道。有的留学生不造为什么喜欢携带大量现金出门,难道是比较有安全感?还是觉得放在租房里不安全?总之最好不要带大量现金出门,多使用各类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或者支票等支付工具,更重要的是就算带了也别被人发现,也尽量避免独自一人在偏僻无人的街道地带行走,钱财外露就不要怪别人盯上你了,毕竟哪里都不缺打劫的。
3、“ 新州行车驾照须为英文版本”
留学生因驾驶发生意外偶有发生,而中国留学生也发生过飙车导致车毁人亡的事件,特别注意,澳洲的驾车习惯和国内相反的!对此新州警方除了提到驾驶安全行为和意识的问题,也提到了驾照的问题,在新州,行车驾照必须是英文版本。在新州驾驶行车,驾照必须是英文的,如果是其它语言,司机必须随身携带驾照翻译件或者国际驾照许可证。
4、“ 增强防范意识”
对于一些留学生来说,发生安全危险有部分因素是来自于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警惕性不高。有的留学生警惕性低,随身物品没有随时保管好,以致发生被盗事件。有的中国留学生习惯或者喜欢随身携带大量的现金,这样很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目标。留学生年纪较小、社会阅历不足,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加之人生地不熟、语言文化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尚未熟悉,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这都需要留学生自己更重视个人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和增强自防自救以及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培养。
5、“ 租房安全不容忽视”
区域的安全性、租金的高低、和学校的距离、同租室友相处的好坏、交通与购物是否便利是留学生租房主要考虑的问题。事实上,哪里都有黑心房东,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按规定随意改建房屋,埋下了安全隐患。2012年9月6日,由于悉尼Bankstown的一处公寓发生火灾,两名华人女留学生从5楼摔下,造成一死一伤。留学生不要因为贪图小便宜,入住经过改建的房屋,这些房屋一般都有火灾安全隐患,一旦出事,那真是得不偿失。如果遇到火灾,要尽快逃离室内,保命为上,不要想着拿钱包手机电脑搞得自己被困火场。
6、“ 有事找警察叔叔”
留学生遇到突发情况时处理不好或者不知如何求助、在澳遇到威胁生命的情况时,可拨打电话000寻求警察(Police)、救护车(Ambulance)或者消防队(Fire Brigade)的帮助,致电000是免费的。需注意的是,电话报警一定要简明扼要,先说明需要服务的类别:警察(Police)、救护车(Ambulance)或者消防队(Fire Brigade),然后直接说明案件性质,以便快速获得帮助。
免费获取《留学申请攻略》 一键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