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学校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体、民族医药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和对外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院校。
学校建有世界唯一的中医西学博物馆;2017年7月,国家汉办批准设立“孔子学院总部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建有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是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欣逢盛世,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云南省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列为八大重点推进产业之首,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昆明被批准设立国家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学校将顺势而上、乘势而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围绕云南三大战略定位,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西部有显著优势、在全国有鲜明特色、面向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
专业代码:100508TK 基本学制:五年
招收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傣医、中医文化底蕴,系统掌握傣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傣医药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掌握一定的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于民族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傣医临床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培养要求:
(一)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傣医事业。
2.重视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尊重患者及家属,尊重生命。
3.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4.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6.具有科学态度、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知识要求
1.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熟知傣医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2.具备傣医基础理论与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治疗学等基本知识。
3.具备傣医药临床各科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必要的现代医学、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民族医药基本知识。
4.具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5.具有必要伦理学知识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傣语言与文字基础及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相关文献的能力。
(三)能力要求
1.在傣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西医理论,具有对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进行辨治的能力。
2.具有对临床急、危、重症初步处理的能力,具备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3.具有民族医药文化素养、医用常见民族药、简便廉验民族医药单验方和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并能够在基层推广应用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傣语言与文字基础,能够运用傣语进行日常交流,能够具备日常临床交流的能力。
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等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能够应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获得傣医药学和中、西医学学科的发展方向进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傣医学
核心课程: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内科学、傣医妇科学、傣医儿科学、傣医外科学、傣医治疗学、傣医药学史、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医药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