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几本?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对于它是一本还是二本我们还需要去官网进行了解。不同层次的本科学校,在录取分数线上也是有区别的,这样学生就需要了解清楚学校究竟是几本才能更好的填报志愿。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下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本科属性。
通过近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各地录取批次得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各地都是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所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二本大学。
具体,请参照该校在你所在省份的招生批次,如下: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各省市录取批次
招生省份 | 文理科 | 招生类型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省控线 |
新疆 | 理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 | 337 | 0 | 290 |
河南 | 理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 | 464 | 201077 | 405 |
河南 | 理科 | 高收费专业 | 2022 | 本科二批 | 461 | 206955 | 405 |
陕西 | 理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 | 416 | 84387 | 344 |
广西 | 理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 | 390 | 105528 | 343 |
黑龙江 | 理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A段 | 371 | 60039 | 308 |
山西 | 理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B段 | 431 | 82644 | 417 |
甘肃 | 理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K段 | 379 | 66809 | 345 |
新疆 | 文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 | 381 | 0 | 334 |
河南 | 文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 | 492 | 50820 | 445 |
陕西 | 文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 | 456 | 25234 | 400 |
广西 | 文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 | 467 | 32119 | 421 |
黑龙江 | 文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A段 | 417 | 15023 | 365 |
山西 | 文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B段 | 467 | 20062 | 450 |
甘肃 | 文科 | 普通类 | 2022 | 本科二批K段 | 449 | 17784 | 425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办学层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 |
创建时间 | 1953年 | 博士点数量 | 一级:0,二级:0 |
硕士点数量 | 一级:0,二级:0 | 学校类型 | 民族类 |
所在城市 | 呼和浩特市 | 办学层次 | 普通本科 |
【历史沿革】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本科院校,内蒙古自治区创办最早的一所民族院校。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成立于1955年的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2000年合并组建了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学校现已成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院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
【科学研究】学校现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蒙古语文研究基地等部委平台7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民委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社会科学科普基地等自治区级平台6个,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共建新时代内蒙古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十三五”期间,学校立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7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16项。学报《蒙古学研究》是国家A级学术期刊,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学术期刊。
【合作交流】学校与蒙古国、俄罗斯、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匈牙利、泰国、英国、菲律宾等国家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高校和教育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中央民族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南京工业大学和区内有关高校开展合作培养和交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智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青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协同育人项目,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与苏尼特左旗、乌拉特后旗、新巴尔虎右旗等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拓展办学资源,推进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