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南林大专升本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如何?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高校,以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为传统优势,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为显著特色,理、工、农、文、法、管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院校。
学校办学起源于1938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建校于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1973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学校变更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林业部直属的6所区域性林业本科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由原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2010年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架构,现设有林学院(亚太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湿地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博物馆、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干部学院)、国际学院等22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824人,硕士研究生3887人,博士研究生197人。有在编教职工1272人,全校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161人、副高级职称319人。学校现有国家、省部级以上人才共189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原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109人,其中,科技领军人才1人、云岭学者9人(含柔性5人);高端外国专家8人、创业人才5人(含柔性4人)、产业创新人才10人、教学名师7人、文化名家3人;青年人才66人(含柔性4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省委联系专家10人,国家林业和草原人才6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9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6人。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介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专业,最早是由关君蔚院士于1957年在北京林学院首次建立的水土保持专业,而后1960年原内蒙古林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沙漠治理专业和1983年成立了水土保持专业,1998年沙漠治理与水土保持专业合并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一门环境生态类学科,属于理、工、农、水、林等专业交叉性学科,主干学科为水土保持工程学、土壤侵蚀原理学、林业生态工程学和荒漠化防治工程学,为国家农业和环境类重点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环境科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监测、评价技术;熟悉我国林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有关国际公约,同时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就业方向因地域而不同,在北方地区,主要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在设计院和公司写水土保持方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多为林业局和水利局,水文、环保、气象和国土方向也招收水保专业毕业生但人数较少。在南方地区主要就业单位更多的是进入企业或设计院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但也有部分在林业、水利或国土部门上班。2015年,为减少环评审批的部门职能交叉,取消水土保持、行业预审等环评审批前置条件,水保行业变得不景气,导致编写水土保持方案的公司和设计院招生水保专业学生明显减少,考硕士和博士的人数逐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