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隐姓埋名”学校——太原科技大学


  一、学院整体及方向简介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于2001年3月。学院本科设有材料类和机械类等14个专业(方向),包括山西省品牌专业2个,校级品牌专业3个。研究生培养设有“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和“钢铁冶金”等二级学科硕士点,还具有材料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授予权。

扒一扒“隐姓埋名”学校——太原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3个系,14个专业教研室。现有教职员工152人,包括教师127人,实验人员21人,专职党政管理干部4人;教授28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5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5人。学院在校本科生2217人,硕士研究生105人。

扒一扒“隐姓埋名”学校——太原科技大学

  学院现有2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实验中心,占地面积5000m2。拥有先进的现代材料加工设备及仪器、基于网络CAD/CAE/CAM系统、先进材料制备及分析测试设备与仪器、废水处理实验装置和固液分离实验装置等先进的环境检测和分析仪器,为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扒一扒“隐姓埋名”学校——太原科技大学

  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承担省部级和企业科技开发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0多篇,EI收录30多篇。在大型轧钢成套装备、材料加工设备与集成制造技术、大型锻造理论与新技术、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及制备技术、环境工艺设备的研究和模拟仿真、固液分离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50多年来,学院各专业共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本科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的重型机械、冶金、汽车、航空、船舶等工业及其它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我国重型机械工业和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简介

  1、材料加工工程: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被评为国家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和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1997年被评为山西省科委基础研究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博士点授权。本学科系中国塑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大锻件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大型铸锻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山西省锻压学会理事长、山西省焊接学会和铸造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本学科现有梯队人员5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3人,教授25人、副教授18人、博士20人,在职在读博士生12人。本学科自1982年起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硕士生140人。本学科重点研究方向如下:

  材料加工设备及先进集成制造技术;塑性加工数值模拟及模具CAD/CAE集成技术;金属连续成形与精密成形技术;大型锻造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新型铸造合金及成型技术;液态金属凝固与控制;材料连接成形技术与控制;钢管轧制技术与装备;

  本学科长期致力于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理论、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在锻压装备方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科研项目等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研制的程控液压模锻锤和电液锤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节能、环保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在我国的河南、四川、山西、湖南、陕西、湖北、安徽和河北等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大型锻造方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省部科研项目及企业课题4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材料连接成型技术研究方面,承担了中国博士后基金、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省自然基金和省科技攻关等项目,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取得了数项科研成果,经省部级鉴定,达到了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在新型铸造合金及成型技术方面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本学科在国内锻压装备、大型锻造等领域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优势,自“八五”以来连续参加我国锻压装备、大型铸锻件等行业五年规划工作,主持锻压装备有关国家标准的制定。

  本学科拥有现代材料加工技术中心、材料加工工程实验中心等科研与开发基地,拥有热模拟试验机、数控加工中心、25KJ程控液压模锻锤、激光快速原型系统、5WN多功能液压机、HPC3000图形工作站激光焊机和逆变电阻机等高水平实验仪器设备,并配备UG、DEFORM、MARC、DYNAFORM等一流软件,形成了材料加工设备运动与控制技术开发研究环境以及材料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及微观模拟一体化的研究平台。

  2、钢铁冶金学科简介

  钢铁冶金是一门基于资源开发利用和钢铁材料生产过程的工程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化学变化、物质的传输、凝固和相变过程以及相关工程技术问题。本梯队共有7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4人。是一支老中青结合,实力雄厚能打硬仗的队伍。

  近年来承担国家九五公关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出版专著4部,获得省部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1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15项。研究建立的板带铸轧理论体系,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对于推进铸轧技术的工业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研究方向:板带铸轧成型理论和技术,大型冶金装备,高效连铸关键技术、计算流体力学及工程应用。

  3、材料学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学科现有梯队人员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8人,获得博士学位4人,在职在读博士生4人。本学科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3研究所联合共建硕士点),目前在校硕士生58人。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稀土磁性材料的设计、制备工艺及其磁特性;2.铝镁基轻合金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力学性能;3.材料制备新工艺(低维材料制备技术、熔体快淬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等)与新材料;4.材料表面工程(材料表面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等)。本学科拥有材料基础实验中心、先进材料研究中心和山西省镁及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与开发基地,拥有真空熔炼炉、熔体快淬炉、磁控与离子束联合溅射薄膜仪、机械合金化设备、多功能真空热处理炉、力性与物性测量仪器、各类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材料制备、处理、测试、观察与分析仪器设备。

  学科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企业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编写教材及专著3部,取得国家专利8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40余篇。在稀土永磁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钢铁材料性能优化、功能薄膜材料和轻合金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4、材料物理与化学

  学科现有梯队人员18人,教授6人,副教授3人,获得博士学位7人,在职在读博士生2人。本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与中电科技集团33所联合共建硕士点),目前在校硕士生25人。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①薄膜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物理特性;②新型材料的设计、模拟与计算;③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表征;④特种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特性。

  学科今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企业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编写教材及专著1部,获得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30余篇。在纳米材料、非晶材料、磁性多层膜、半导体光学薄膜、形状记忆合金等功能材料的组织结构、特性机理、模拟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批重要结果。

  三、2016年调剂通知

  由于国家研究生保送政策调整,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点、钢铁冶金二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招生指标还有部分调剂名额,欢迎有志于在以上一级学科领域继续深造的优秀学子调剂来硕士点学习,欢迎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化学工程、冶金工程等专业学生调剂到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深造。

  一、招生说明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可招收硕士生100人左右,现仍然有部分调剂名额。

  二、调剂说明

  1、调剂专业及对象

  调剂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材料工程、钢铁冶金。

  研究方向:连续成形与精密成形、锻压设备理论与控制、材料加工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的设计与优化、轻质高强金属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其物理特性、塑性成形理论及模拟技术、难变形合金锻造理论与技术、关键大锻件制造理论与技术、重型装备焊接工艺及其自动控制、新材料焊接工艺及设备、特种铸造技术及铸造过程数字化、凝固技术及新材料、先进轧制技术及理论、高精度轧制工艺技术与装备、板带铸轧理论及技术、连铸过程计算机仿真、不锈钢生产新工艺、炼钢过程智能化、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

  招生对象:材料、物理、化学、力学、机电、机械、冶金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全日制本科学历的考生

  2、调剂要求

  1)2016年国家线(A区)以上;

  2)本科学历;

  3)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统考科目必须相同,业务课科目相近);

  调剂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生研究生待遇:

  1.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部提供助学金:6000元/年;

  2.在校生可按规定申请8000、6000、3000元/生.年的学业奖学金和学术创新、科技竞赛、精神文明等单项奖学金,奖学金覆盖率达95%。

  3.学校设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岗位,经双向选择上岗后可获得2500-5000元/年的“三助岗位”津贴。

  4.学校和导师视研究生科研成果和科研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和生活补助;

  5.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与技术研究成果显著的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2万元/生;

  6.各种企业、爱心人士、校友设立的社会类奖、助学金。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提交报名同学/家长:允许择校老师帮您择校调剂,同意《隐私保障》条例,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