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性试题(含时事)占40%,能力性试题占60%。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时间60分钟,满分
100 分。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30 分)、多项选择题(10 分)、论述题(18 分)和材料分析题(42 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的本质(理解)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理解)
3.哲学的研究对象(了解)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理解)
二、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理解)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理解)
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理解)
三、哲学派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理解)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理解)
四、哲学的党性问题(理解)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了解)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理解)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意义(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掌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实践性 2.科学性 3.革命性 4.人民性 5.发展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原因和成果(掌握)
第二章 物质与意识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物质观(了解)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理解)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理解)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理解)
2.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理解)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1.实践的本质(掌握)
2.实践的基本特征(理解)
3.实践的基本形式(理解)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掌握)
5.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理解)
6.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的现实基础(掌握)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掌握)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生产劳动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掌握)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掌握)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掌握)
五、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掌握)
2.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掌握)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掌握)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
第一节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1.联系的含义(掌握)
2.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掌握)
3.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意义(掌握)
二、发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1.发展的本质(掌握)
2.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掌握)
3.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掌握)
4.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掌握)
三、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包括一系列成对范畴,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内容与形式(理解)
2.本质与现象(掌握)
3.原因和结果(理解)
4.必然和偶然(掌握)
5.现实与可能(掌握)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理解)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掌握)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方法论意义(掌握)
二、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1.内因与外因(理解)
2.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理解)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掌握)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掌握)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1.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理解)
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的延展、排列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理解)
3.度的范畴及其意义(掌握)
二、量变质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1.量变和质变(掌握)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掌握)
3.量变质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掌握)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1.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理解)
2.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掌握)
3.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掌握)
4.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掌握)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意义(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