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专升本考试时间还没有到来,为了帮助考生能取得高分,下面库课李老师给考生整理了2022年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点:作品鉴赏,正在备考的考生一定要认真查看,争取考出高分。
一、看、读阶段(三看、三读)
1、看题目、作者、注释。(三看)
(1)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2)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3)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一般说来,《大学语文》考试的鉴赏分析作品,大多数是我们接触到的,不会十分陌生,考试时会删去注释,典故一般会给出注释,我们完全可以读懂。
2、读诗歌。
二、鉴赏阶段
1、鉴赏形象(抓意境、意象) 形象主要有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抒情形象、景物。“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例如:张继《枫桥夜泊》。
意象: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体现思想的景或物。例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独的心情。
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例如:鸿雁——思乡,信使;杜鹃——悲哀,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出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离别怀思之情;等等。如《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且考题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应刃而解。
2、分析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抒情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抒情。
(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精、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
(3)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反问,拟人,借代等八种。
3、分析语言特色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欣赏诗歌,要注意诗歌作者的炼字、炼句。我们要注意两点:
(1)、对含义深刻的语句要注意解读(这些语句多是抒情议论句);要注意欣赏用词的明确、精当。
(2)、掌握常用的评价古诗语言的术语。
主要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当然,分析语言应结合作者的风格。
三、评价阶段
1、评价:指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2、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实质考查的是同一内容。思想内容侧重于文本体现,有直接和含蓄之分;而观点态度侧重于直接抒发。
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时,注意结合作者、作品创作背景
总结与答题要求
1、总结。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细读标题;b分析意象;c品味意境;d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a把握形象特点;b辨析表达技巧;c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a概括主旨;b联系背景;c分清主次;d全面评价。
2、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鉴赏举例
下面分别以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和辛弃疾的《摸鱼儿》词为例,认真体会如何鉴赏古代诗词。
1、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
秋凉夜半,上弦月落了,耳畔传来几声乌鸦的惊叫。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羁旅之人对夜凉的感觉格外敏锐。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气中弥漫着满天霜华。
江岸上的丹枫,给人以秋色秋意、羁情离思的暗示,在古诗词中沉积的感情内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它表达舟中旅人和舟外景物之间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人在枫桥夜泊中得到的最鲜明最深刻最具诗意美的印象就是寒山寺夜半钟声。钟声悠扬,余音袅袅,余韵无穷。(以上为“析”)
在整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秋江夜泊图。秋凉夜深,霜气逼人,上弦月落了,乌鸦惊叫,眼看江中渔火和岸上丹枫,船中游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又远远传来叩击游子心扉。
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写景中融进了诗人自己的情思。选取江枫、渔火无情物作为情感的载体,在“愁”字笼罩之下,皆成有情之景。(以上为“赏”)
2、辛弃疾的《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介绍作者。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生于山东历城,他出生时山东已沦入金统治者手中。二十一岁那年,他参加了北方的抗金义军,后来投奔南宋,历任湖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力主抗金,为主和派所忌恨。四十一岁时退居江西带湖,晚年又被起用,但不被朝廷器重,最终辞归,终老山林。
分析上下片各自的描写重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分析:表面看来,作者好像在伤春吊古,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笔法前片全用比兴,后片化用典故。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委曲读来,意思层层深入,摧人泪下。
这首词委婉曲折,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摸鱼儿》的艺术手法极为含蓄,但作者的伤时忧国情怀却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尽管它婉而不露,没有直指国政,却让当年的宋孝宗读了心中不快,说到底,这首词还是触到了碰南宋时弊。
重点分析抒情语句。紧扣作者壮志难酬的核心,理解“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以及“愁”的含义,解释“闲愁”最苦。
诗中举到的杨玉环、赵飞燕都曾宠幸一时,他们跟当时炙手可热的主和派一样,都曾权倾朝野。由杨玉环、赵飞燕死于非命,我们可以推断,这一句的寓意是“主和派”总有一天会失去自己的宠幸,成为“”尘土。
联系辛弃弃疾的生平,他的“愁”指的就是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闲愁最苦”指的是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总之,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应重点考虑它如何用精练的语言来描绘典型的情节(意象),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创设意境,表现诗歌的主旨。要综合运用揣摩研读法、展开想象法、知人论世法去认真研究重点词句、分析表达技巧、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而领会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景物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重点了解以下作品:
李颀《送魏万之京》
孟浩然《过故人庄》
王维《终南山》
杜甫《望岳》《登高》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陆游《卜算子•咏梅》《游山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