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专升本考试时间为5月8日,为了帮助考生能取得高分,下面库课李老师给考生整理了安徽专升本常见六大语病类型辨析,正在备考的考生可认真查看,争取考出高分。
语序不当
NO.1
常见的语序不当主要有多重定语语序不当、多重状语语序不当、定语和状语次序错位、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分句间次序不当和主客倒置等八种类型。
例句展示
例1.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解析:按照逻辑关系,应该是先培养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然后才能使其“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该项表述不合常理,属于分句间次序不当。
例2.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解析:该项中“接受”“理解”“掌握”三个并列词语的排序不当,按照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应该是先理解,再接受,最后掌握。并列词语在语病类试题中是一个“危险信号”,一旦出现,要准确判断它们之间在概念上是否存在交叉、包含关系或不合事理。
搭配不当
NO.2
现代汉语的语句都有一定的搭配规律。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成分搭配要符合特定的搭配规律。搭配不当主要有六种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不搭配、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等。
例句展示
例1.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解析:该项中,“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一句有误。因为“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有坏,只有状况好,才能够保证行车安全;如果状况不好,就不能保证行车安全。“状况”分两面,而“安全”是一面,属于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可以在“的状况”前加“良好”;或去掉“保证”,并在“安全”前加“是否”。
例2.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解析:“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一句中,动词谓语“维护”带两个宾语“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维护权益”是可以的,但“维护”与“要求”显然不能搭配,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可删掉“和合理要求”;或在“合理要求”前加上“满足”。
成分残缺或赘余
NO.3
成分残缺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介词残缺、关联词残缺、定语残缺。
成分赘余,从赘余的成分上看,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和修饰成分赘余;从赘余的性质上看,包括堆砌词语、词义重复、画蛇添足等。
例句展示
例1.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解析:该项中“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的主语是“国家”;“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的应该是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后一句句首没有主语,让人产生误解,属于主语残缺。应在“因加大了惩处力度”前加上“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例2.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解析:此项“确实可说堪称不易”一句中的“堪称”是“称得上”的意思,与“可说”在语意上重复。可删掉“可说”或“堪称”。
结构混乱
NO.4
结构混乱的常见类型有:
①句式杂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杂糅在一起,导致语意不明确。
②中途易辙——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③藕断丝连——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
④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作下半句的主语,导致结构混乱。
⑤滥用介词——“了”“被”等,造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例句展示
例1.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解析:该项中“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将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句子拼凑在一起,即“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和“也照样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明显属于句式杂糅。可删去“为”和“吐槽发声”,或删掉“脱不开”。
例2.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解析:该选项的病症类型为中途易辙。“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的主语应该是“《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而第一句的表述为“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这样一来,前面句子中的“《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就不能作后面句子的主语了。可将“了”改为“的”。
含糊不清
NO.5
含糊不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有歧义。
所谓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却令人捉摸不透,不能让人明白其中到底讲了什么。所谓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及以上不同的理解。
例句展示
例1.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解析:该选项中“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在表述上含糊不清,“身患重病”既可以理解为限制修饰“工人”,也可以理解为限制修饰“女儿”,到底是“工人身患重病”还是“女儿身患重病”,让人理解起来很费劲。
例2.2015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解析:该选项第二分句中的数量词“近30个”的修饰对象不明,造成句子有歧义。可以理解为是“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又也可以理解为“近30个领导人”。
逻辑错误
NO.6
逻辑错误主要有八种类型:
①概念不清——主要指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
②列举不当——主要指将不同范畴的概念划为同一范畴或将具有主从关系(如学生与中学生)、交叉关系(工人与青年)的概念并列使用。
③前后矛盾——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的矛盾。
④否定失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没有”“否认”“否则”等否定词的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当;二是“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当。
⑤不合事理——指句子表达的语意与正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信服。
⑥照应不周——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
⑦强加因果——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
⑧主客倒置——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例句展示
例1.“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解析:该选项中“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并列不当,造成逻辑混乱。“历史资料”与“历史图片、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属于主从关系,同交叉关系一样,不能并列使用。可删掉“历史资料”。
例2.2015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2015高考广东卷第3题A项)
解析:该句子的原意是“禁止”“不正当竞争”。由于“禁止”之后又跟着“不得”,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句意跟原意恰恰相反。这是典型的否定不当。可删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