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考试大纲

一、总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子类、电气类专业本科生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必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电子技术相关方面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大纲解释权归安徽三联学院所有。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
按照教学大纲对授课内容、授课进度、重点与难点、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方面的规范,制定《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考试大纲,全面检查报考我校普通专升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是否掌握了以下基本理论知识: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电路分析的等效变换;3.电路分析的网络方程法;4.正弦交流电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了解电路模型、电路元件的概念
掌握独立电源的符号及特点
掌握如何列写基尔霍夫电压、电流方程
电路分析的等效变换法
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等效变换
掌握电源的等效变换
掌握叠加定理的应用
会利用戴维南定理对电路进行等效
电路分析的网络方程法
掌握如何利用支路电流法来求解电路中的支路电流或电压
掌握如何利用网孔电流法来求解电路中的支路电流或电压
掌握如何利用节点电压法来求解电路中的支路电流或电压
正弦交流电路
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方程
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掌握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表示
会求正弦量的三要素
会求正弦稳态电路的阻抗和导纳
三、试卷结构
四、参考书目
石生.电路基本分析(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一、总纲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硬件电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熟悉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阐述各种数字电路基本单元的逻辑功能,具有应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大纲解释权归安徽三联学院所有。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
按照教学大纲对授课内容、授课进度、重点与难点、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方面的规范,制定《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考试大纲,全面检查报考我校普通专升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是否掌握了以下基本理论知识:1.数制与码制;2.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3.常用典型门电路的逻辑图形符号、逻辑功能及应用;4.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常用的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及其应用;5.触发器特性及在时序逻辑电路中的应用、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6.常用的中规模时序集成电路的功能及其应用;7.555定时器、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逻辑图形符号及其功能;8.典型D/A、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考查考生是否具备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数制和码制
掌握数字逻辑的基本知识,包括数字信号、数字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
掌握几种常用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相互的转换。
掌握二进制算术运算规则、理解二进制的原码、反码、补码及相互关系。
了解几种常用二—十进制编码。
逻辑代数基础
掌握逻辑代数中的与、或、非三种基本运算和常用逻辑运算。
熟悉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常用公式。
熟悉代入定理、反演定理、对偶定理。
掌握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形式的变换。
掌握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方法。
掌握逻辑函数的卡诺图法化简方法。
门电路
认识常用的与门、或门、非门(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传输门、三态门、OD门、OC门的逻辑电路符号及逻辑功能。
组合逻辑电路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熟悉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熟练使用74HC138 3-8译码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触发器
理解触发器的动作特点。
了解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及触发方式、掌握边沿触发器触发的特点。
掌握基本SR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特性方程及状态转换图的画法。
时序逻辑电路
了解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描述方法和分析方法。
了解同步时序逻辑设计方法。
理解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计数器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熟练使用集成计数器74160、74161设计任意N进制的计数器。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
了解555定时器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功能特点。
A/D转换、D/A转换
了解D/A转换器、A/D转换器的作用。
了解D/A和A/D转换的工作原理。
三、试卷结构
四、参考书目
杨志忠.《数字电子技术》(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