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计算机专业介绍


我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开设时间已有二十多年,开办之初仅招生两个班,生员不足八十人。随着计算机技术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学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前三届毕业学生就业安置、技能水平和工资待遇等多方面的良好反馈,带来了该专业生源的扩大,班级逐年增加,班额逐年扩大,几乎占了学校的半壁河山,受到市、县教育局的表彰。学校多次承担市、县职业中学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学研究活动,多次承办市县职业中学计算机技术专业技能大赛,三十多名师生在竞赛中获奖。

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计算机专业介绍

2、设施设备精

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计算机专业介绍

学校教学楼、实训楼、图书室、学生公寓、食堂等教学、生活设施齐全,专业实训基地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建成了现代化程度较高、设施设备市内一流,符合重点专业设置标准的复合型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学校建有与专业相配套的实作实验室9个。其中适用于该专业的有:多媒体教室三个、汉字录入与编辑排版训练室两个、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一个,计算机画漫设计室1个,电子商务训练室一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室1个,学校1999年上因特网,2001年建校园网并连接宽带网,网络覆盖全部教学场所和管理部门、处室,其运行良好。

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计算机专业介绍

3、师资队伍强

“十五”期间,制订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观摩取经、请进来充电洗脑、坐下来狠练内功”和“校本培训”、“一帮一”、“传帮带”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并辅之以学代培、以课代培、以研代培、以会代培、以考察代培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由教学型转为教学、科研、学术型,已初步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稳定的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有一支事业心强、专业理论与技能过硬、团结协作的专业教师队伍。目前,该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5人,专业教师总数与本专业在校生数之比为1:36;实践指导教师1人。有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专业负责人庾聪老师本科毕业,计算机多媒体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参与了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实验实作改革方案的编写和该专业的建设等工作,有较强的教研和专业实践能力,多次参加市、县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并获奖,指导学生参加省、市计算机技术类专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该同志多次受到市、县表彰。

4、育人质量高

学校牢固树立“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技能为重,质量是生命”的育人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实施分层教学、分类导学、考教分离,开展“学生评教”,举行学科竞赛,全力推进现代化教学,全体师生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教学效果好。一是学生思想明显进步。近些年来,共培养省、市级优秀毕业生40余人,县级三好生、优干生、优秀团员180余人。二是学生技能显著增强。近年来, 1000多名学生参加省计算机技术等级鉴定,均获得相应等级证书;学生参加省、市技能竞赛多次居全县职校第一、郑云刚等同学分获省、市优秀奖。此外,1995年以来,学生参加对口高考,连续六年摘取乐至桂冠。唐莉、段冬梅等75名同学分别考入科技大学、四川农大等高等院校。

目前,该专业在校学生10个班,513人。省内外的很多企业中都有我校此专业毕业生担任重要职务。

5、教学模式活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实施“大职教发展,大手笔建设,大专业开发,大服务富民”四大战略,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厚德强技两个重点,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行“课程模块化”,“技能项目化”、“训练层次化”、“考核社会化”。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生存能力、就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够用、适用为尺度,全方位进行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尤其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正在有计划地实施弹性学制、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实践研究。学校还成立了计算机技术专业学生实作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小组。

6、就业安置好

近几年,我校派专人常年到各地考察,广泛建立了成都、重庆、深圳、福州等就业基地,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分别推荐去成都超迪电器有限公司、四川长虹集团、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安置就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毕业生连续几年的就业率100%。

二、专业建设措施

1、重认识,把市重点专业创建作为学校生存发展、办学特色体现的基础工程

#p#分页标题#e#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三农”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高度重视市级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并将其列入学校近年工作目标,成立市级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挂帅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专业部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为成员,负责组织和实施重点专业建设的论证、开发、调整、组建新专业和重点专业教学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会研究解决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始终把市级重点专业创建作为学校生存发展、办学特色体现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不断促进重点专业向现代化迈进。

2、重投入,把专业基地、设备设施建设作为办好专业的物质条件

2004年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学校长远发展和重点专业建设列入议事日程,通过多形式、多途径,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减免部分费用。近几年来,县财政局先后通过资金划拨、增加职教事业费、吸纳民营资金等多种途径,累计投入150万元,为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不断增添原动力。2003年,经县政府批准,将学校整体迁建,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并把我校建成了市、县再就业、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乐至职业教育中心。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基础建设,采取借资、垫资、“借船下海”、“引凤筑巢”等多种方式,筹资1000多万元,同时,积极争取职教专项经费,征地扩建校园,新建教学、生活设施,增建专业实作室,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观。尤其是我校以“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和区域示范”为建设原则,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系统地建设了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学校建有与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实作室9个:多媒体教室3个、汉字录入与编辑排版训练室2个、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1个,计算机画漫设计室1个,电子商务训练室1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室1个,学校1999年上因特网,2001年建校园网并连接宽带网,网络覆盖全部教学场所和管理部门、处室,其运行良好。此外,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协作,与成都超迪、四川长虹、深圳富士康、tcl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使之成为学生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

3、重实干,把政策措施的落实作为办好专业的重要保证

早在2004年,学校就着力开展骨干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取得明显成效。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对专业进行调整。具体措施是:①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为专业的设置提供可靠依据。如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就扩大该专业的规模,②对专业设置进行反复的科学论证,编写专业设置的论证报告;③紧跟市场,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着力铸造骨干专业;④实施能人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⑤建立健全了运行机制;⑥强化管理;⑦坚持“校厂结合、校企结合、产教结合”,体现职教特色;⑧加强专业技能训练;⑨长短结合,有三年制的长班和在职人员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短班;⑩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各专业设备设施。总之,通过上述措施的具体落实,我校的重点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三、专业发展构思

1、在办学方向上坚持市场导向,走规模扩张之路

抓住争创“省重”、“国重”的契机加大专业调整改造力度,深化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市场调查,瞄准市场设置专业,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力争实现 “三个提升”:一是“升温”,摆脱招生的瓶颈制约,成为倍受学生及家长青睐的中职学校,每年招生在1500人以上;二是“升格”,学校由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发展为国家级重点职中;三是“升值”,打造职教品牌,创建川中职教名校,办社会满意学校。力争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在办学目标上坚持争创一流,走构建和谐校园之路

坚持把争创一流、以师生发展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确立为办学目标,一是设施设备创一流。二是教师队伍创一流。三是学校管理创一流。学校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专业部责任制和全员聘任制,改革分配制度,充分发挥激励、竞争、制约三大机制的作用。全校上下初步形成精品化、精细化、精致化管理意识,不断做实、做强、做优学校品牌,在硬件建设上求“精”,软件建设上求“魂”。

3、在办学宗旨上坚持德能并重,走育人成才之路

#p#分页标题#e#

第一,德育为首育新人。学校注重以德治校,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德育制度和管理网络。通过“五抓 ”(抓早、抓全、抓小、抓严、抓实)和“三活动”(我为班级添光彩、争当学校小主人、我为家乡服好务),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实践能力,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持之以恒地落到实处。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

第二,技能为重育能人。学校以技能为核心,视质量为生命。在“开足文化课、开精专业课、开活特色课”的原则下,坚持走“六合一”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做到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大力强化实训实作,强化动手能力,强化技能等级鉴定,为学生成才搭建“立交桥”。

第三,就业有路不误人。学校高度重视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始终坚持就业导向,提搜索九三中职网关键词关注我们出了“以安置促招生,以安置促教学,以安置促管理”的办学思路,以新的理念、新的运作、新的机制适应新的市场,积极畅通学生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服务。学校成立了就业培训处,以重庆和广州为中心,建立了长虹、tcl等10余个稳定的劳务基地,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立体式人才输出网络。同时,学校正确处理就业与升学的关系,对品学兼优、有深造潜力和愿望的学生,学校采取“一年重基础、二年强技能、三年定出路”的工作原则和“升本科、宽就业”的工作思路,促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过硬的专业技能,做到就业升学两不误。

4、在办学机制上坚持面向社会,走多模式开放办学之路

学校根据位于川中及川渝结合部的地域优势,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凸现职教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五结合一联合”(长短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产教结合;中初结合、联合办学)的办学之路,逐步完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岗位培训、岗前培训与转岗培训、全日制教育与短期培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相结合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学校突破地域界限,走出乐至,辐射全川,面向全国,建立起“联合办学、联合办企业”的学校办学新格局。在抓好中职教育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省再就业培训基地、省劳务开发培训示范基地、市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优势,积极开展农民工、下岗职工和转岗工人培训,初步形成了“321”培训特色(“3”指长短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三种办学形式;“2”指订单式、现场式两种培训模式;“1”指建立一个稳定的就业渠道),让学生、学员就业有路,升学有望,生存有术,终身教育有基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提交报名同学/家长:允许择校老师帮您择校调剂,同意《隐私保障》条例,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