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28篇精读课文,今天库课李老师给考生整理其中一篇福建专升本语文必背篇目《废园外》,具体详情,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以下具体详情,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福建专升本语文必背篇目《废园外》巴金
《废园外》巴金 背景:1941年日本侵略军轰炸昆明
一、文学常识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
《灭亡》(处女作)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憩园》《寒夜》等小说。巴金的散文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烈感情,善于描写自然风光,情感真挚,意境清新。
《废园外》是一篇战争题材的作品。1941年8月14日,日本侵略者轰炸昆明。作者即写下这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侵略战争罪行的强烈控诉、对和平家园的强烈渴望。
文章精读
废墟象征衰败和死亡,烘托一种悲剧色彩。
花在全文中的作用:花是全文的抒情线索,是美好生命的象征和废墟形成对比,烘托一种悲剧色彩。
“又”到这里来了:悼念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表达作者悲伤沉痛的情感,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摆摆地悬在架子上”:说明美好事物是摧残不了的。
作者设想一个星期前的事:把一个星期前和平安宁的景象和现实悲惨景象形成对比。
“倘使花能够说话”:控诉侵略者的罪行,表明侵略者的罪行是无法掩盖的,任何活着的事物都是他们罪恶的见证。
“八月十四日的惨剧”:指的是1941年8月14日,日本侵略军炸轰昆明。
“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表明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本没有声音,作者却说“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表明作者对轰炸形成的惨状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作者写陈家三小姐的目的:表达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控诉;表明作者对美好生命消逝的怜惜。
两个连字的作用:突出了日本侵略者破坏一切,连一个小小的角落和生命都不放过的罪行。
“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拟人化手法,移情于景,用花木为少女惋惜来反衬侵略者的罪行,表现作者内心的愤怒和惋惜。
“我的眼前只是一片黑暗”:说明作者依然沉浸于愤怒、悲伤、惋惜当中。
“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连用三个问句(前两个为疑问,后一个为反问),语气渐强,第三问表明作者无法接受,以此衬托出战争的残酷的事实,表达作者内心强烈的悲愤。
1、作者在作品中诉说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想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主题?
答:1941年8月14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昆明,炸毁了花园,夺去了一个青春少女的宝贵生命。表达对侵略者战争罪行的强烈控诉和对和平家园的强烈渴望。
2、作品中对于“红花绿叶”的描绘是独具匠心的。试加以阐释。
答:园内楼房的毁坏与炸塌了的围墙,和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构成了一幅极不和谐的自然环境;那依旧摇曳在晚风中的花朵,与被敌人的炸弹夺走生命的少女,又形成了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作品的深刻主题。
3、你认为作品中的废墟描写有哪些作用?试结合课文分析。分析本文行文结构上的特点
分析本文虚实结合、虚实相生,通过想象来展开叙事、抒情的艺术表达方式
答:文章是以作者凭吊废园时的观察与沉思来展开的(作者的观察是实写,沉思是虚写)。随着作者对废园残败情景的描述,穿插作者的情感和思绪流动、跳跃,显得集中凝练而又曲折有致。透过作者的视角,呈现出一座在战火中成为废墟的花园:园中的绿叶红花依旧,然而楼房毁了,屋瓦震落了,楼前一排绿栏杆还遥遥晃晃悬在架子上(这是实写);花园的主人一个青春少女在炸轰中窒息而亡(这是虚写)以此揭示作品的主题,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4、请分析《废园外》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在废墟场面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对血腥景象的描写有何特色?
答:对血腥的悲惨景象作适度描写,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防空洞”、“三具尸体”、“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七八个人带着悲戚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文章所展示的这样一幅人间惨剧,唤起人们的同情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