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双一流高校排名公布42所 公布就业成绩单


最近,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相继公布了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仅剩不到10所暂未公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95后找工作不看工资”“95后秒辞”等话题就频频登上热搜,“史上最难毕业季”等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自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之后,众多高校刚刚出炉的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谓是“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高校的第一份就业成绩单。在种种压力之下,这份“成绩单”顿显格外亮眼。

2019年双一流高校排名公布42所 公布就业成绩单


2019年双一流高校排名公布42所 公布就业成绩单

记者对已经公布的30余所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地区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多;民企超过国企成为就业新高地,不少高校毕业生平均年薪超过10万元;用人单位超九成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感到满意,绝大多数毕业生也对自己的就业去向表示满意。

2019年双一流高校排名公布42所 公布就业成绩单

截至发稿,记者共统计了34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就业数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暂未公布,不在此次统计之列。

中国双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三
中国非双一流大学排名,昆明理工大学蝉联第一
中国非双一流大学排名200强
中国非双一流大学排名前10强
中国双一流大学排名140强
中国双一流大学排名前10强
内蒙古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西藏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甘肃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青海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黑龙江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新疆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云南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广西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山西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吉林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宁夏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海南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江西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辽宁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重庆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福建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湖南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陕西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河南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贵州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河北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天津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四川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湖北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浙江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江苏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山东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广东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上海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北京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安徽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分数线排名(新版)
全国双一流大学名单42所及名单排名表
2018年全国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

京外就业成为大趋势,基层就业人数增多

一直以来,“北上广”是高校毕业生心中的“白月光”,即使没户口,去一线城市闯一闯也是不少大学生的共识。然而记者梳理后发现,一流高校毕业生的京外就业率普遍超过50%。

北京的8所一流高校中,共有6所公布了京外就业率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学校在内,其京外就业率逼近甚至超过50%。其中,北京大学为60.53%,清华大学为59.8%,中国人民大学为54.09%,中国农业大学为54.6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低,为48.02%。

随着大学生留京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少京内高校的在京就业率连年下降。截至2017年,清华大学京外就业率逐年提高并连续6年超过50%。北京理工大学2018届本科生在京就业率47.55%,较去年下降5.55%;研究生在京就业比例为58.87%,较去年下降1.36%。

京外高校的京外就业率更是普遍在90%以上。其中,北方高校京外就业率略低于90%,例如山东大学为89.91%、东北大学为82.4%、大连理工大学为86.09%、哈尔滨工业大学为83.76%。

此外,近20所公布具体数据的高校京外就业率超过90%,例如浙江大学为95.58%,南京大学为94.99%,武汉大学为94.16%,厦门大学为96.1%。华南地区的高校京外就业率更是接近百分之百,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京外就业率高达98.42%,东南大学为98.46%。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红利和发展空间优势明显,去基层就业也正成为越来越多名校毕业生的选择。据统计,北京大学共有562名学生赴基层和西部就业,清华大学共有288名毕业生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

对于地理位置靠近西部的名校而言,毕业生的西部就业率更是可观。西安交通大学的毕业生西部就业率为46.14%。兰州大学西部就业率高达53.22%,身处祖国腹地的四川大学基层就业人数更是达到了2241人,西部就业率高达60.57%。

事实上,2018年的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问卷网对1976名在读和已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3%的受访大学生考虑到基层就业,75.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到基层就业对自身发展影响大。

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高尚尚成为一名选调生,如今在西藏工作生活。他表示,之所以这样选择,经过了多方面考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缘,大学4年来的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其实也在某种层面上坚定了我的选择。通过社会实践深入基层后我意识到,基层的医疗、教育方面太需要提升了。我从大二开始了解各个省市的选调生政策,3年后才决心去西藏基层。”

本科生多深造,民企成为就业新高地

这一年,众多一流高校都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从就业去向来看,本科生的主流去向为继续深造,而研究生和博士生一般都有较好的职业发展起点。在招聘单位的选择上,民企逐渐成为名校毕业生的就业新高地。

从报告来看,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大多选择深造。在31所公布具体数据的高校中,比例较高的高校有:清华大学本科生深造率为7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深造率为74.86%,复旦大学本科生深造率为69.22%,电子科技大学升学率为66.94%,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57.78%等。

在半年前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该校公布该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1%,签约民营企业的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了国有企业,这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名校毕业生就一定要去“体制内的铁饭碗”吗?这些90后、95后的毕业生“用脚投票”告诉社会,答案是不一定的。

记者梳理发现,在这些公布的报告中,共有19所高校分别统计了毕业生的国企就业率和民企就业率,在这其中,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国企就业率超过了民企就业率,中国人民大学的国企就业率为27.67%,民企就业率为21.57%,天津大学国企就业率为31.34%,民企就业率为29.18%,其他高校的民企就业率均比国企就业率高。

在这些高校中,有些高校的民企就业率甚至是国企就业率的两倍。例如,云南大学的国企就业率为22.79%,而民企就业率为46.4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国企就业率为22.33%,民企就业率为39.52%;山东大学的国企就业率为23.45%,国企就业率为39.14%。

而在这中间,华为、京东、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型民营企业成为名校毕业生最为青睐的工作选择。例如,东南大学2018届毕业生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人数最多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业人数263人,武汉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人数排名第一的也是华为,为211人。

毕业于厦门大学的王东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国企,我更倾向于去民企就业,毕业后我在网易当一名编辑,坐标杭州。虽然我的专业是国际政治专业,但是我觉得毕业后不能局限于此。年轻人需要用更加开放地眼光面对世界,加上我对电子产业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网易作为踏出学校的第一步。”

年薪超10万元,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超90%

在众多的数据中,“薪资水平”可以说是大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一点。

不久前,一份《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显示,国内大学生平均期望薪资8431元/月,也就是年薪100092元。其中,大学生期望薪资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南京,平均期望薪资分别为12992元/月、12070元/月、9771元/月。可以看出,年薪10万元已经成为广大大学生的现实期待。

记者根据报告梳理发现,不少名校毕业生的年薪都超过了10万元。

在这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721名被调查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5.31万元;北京理工大学有超过两成的本科生年薪在15万元以上,近五成硕士毕业生年薪超过15万元,七成以上博士生年薪超过15万元;电子科技大学2018 届本科生初始年薪平均为10.6万元,其中年薪8万元及以上的比例为67.63%。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平均月薪为10358.5元,研究生平均月薪为11580元。

对于这一批新毕业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是否满意呢?记者统计了26所公开相关数据的一流高校发现,所有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超过90%。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用人单位满意度为100%,满意度较高的高校还有山东大学为99.23%,中南大学为99.08%,南开大学为98.87%。

毕业生们对于自己的“出路”满意吗?记者梳理发现,在29所公布相关数据的一流高校中,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就业情况满意的人数占比为七成到九成不等。在这其中,有5所高校就业满意度不到80%,8所高校满意度在80%到90%区间。其中,“就业能力满意度”最高的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为98.74%。

而在这个就业季,学校成了大学生找工作的“神助攻”,不少同学通过校内途径就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例如,天津大学53.34%的毕业生通过校内各种途径找到了心仪工作;北京大学36.75%的同学通过校园渠道找到工作;浙江大学32.33%的学生通过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找到工作,14.48%的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找到工作。

不久前,“95后找工作不问工资”“95后秒辞”等话题登上了热搜,与80后、90后相比,95后的就业观念更加开放多元,对于就业去向的考量,更有主见。

毕业于湖南大学的康晨阳目前在天津一家国企工作,她表示,自己毕业没有选择在北京工作,主要是考虑北京房价太高等现实因素,她对于目前的工作十分满意。

谈到自己找工作的过程,康晨阳认为学校给予自己的帮助很大。“大四找工作时也有些焦虑,不过老师让学长学姐把经验写成文档分享给我们,之后我发现学校有一个专门推送就业信息的网站,里面工作种类很丰富信息也很全,并且辅导员也在年级群里发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我的工作就是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找到的”。

不少大学生认为,名校毕业生的“光环”在求职时或许能作为一个敲门砖,但是在工作之后还是能力的较量。王东阳认为,不管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大家更重视的是毕业生的工作素养和心理素质。在各种单位的面试中,他发现考试主要集中在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心理抗压能力方面,不管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主考官通常喜欢用压力测试的方式来考量毕业生。

对此,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莉鑫建议,大学生应当理性地选择职业方向。“一是放宽视野,多关注京外和传统热门行业之外的机会,特别是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重点领域,在时代发展中谋求借力和支持;二是理性选择,从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出发进行定位和选择,增强长期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