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进校园会给中小学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STEAM编程课上,学生正在搭建程序模块。
近日,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内,一条由人工智能搭建的“数码桥梁”在学生们面前铺陈开来。教师运用游戏化和图形化的方法,为学生们展示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知识,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在游戏化的教学中变得生动活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融入社会各行业和百姓生活中,中小学也掀起了一波“人工智能热”。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议案、提案,建议发展教育科技。“人工智能+教育”的话题日渐成为中小学校长和教育专家讨论的焦点。那么,人工智能进校园,会给中小学教育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人工智能+课程 提升学生科技素养
近年来,世界各国围绕科技与创新的竞争十分激烈。大力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科技信息素养,更是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
科技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在不少国家,科技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对信息化技术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如,英国在2013年发布国家计算课程标准;美国则在2016年由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研制了“K-12计算机科学课程标准”等。
2017年5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校设置人工智能课程,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鼓励科学家参与人工智能科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也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内容列入其中。
人工智能专业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