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驱动,创建全新工作团队
2021年10月接受省电教馆开发制作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微课资源的任务,市电教馆和教研室密切配合,组织召开多次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如何做好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微课开发和制作工作,与芜湖电教、教研部门配合确定任务划分,做出知识清单、微课(脚本)样例以及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微课开发和制作实施方案。由于时间紧、任务急,暂定一个月要制作出21节微课,针对此项工作特点,根据需要,研究决定成立5个执行小组:1、教学设计创作组,由8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组成;2、课件制作组,由4名信息学教师组成;3、拍摄编辑组,由4名电教老师组成;4、电教教研组,由电教专家、学科专家及信息学教师组成;5、教学资源审核组,由教研员、数学老师组成。分头召集各路人马,开会商议工作流程,布置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完成工作时间节点,责任到组,任务到人,为顺利完成此项工作奠定基础。
二、互帮互学,共筑微课研发新路
微课建设是一项全新工作,如何深入研究制作优质的系列微课,需要划时代的理念,需要教学改革的热情,需要不断探索精神,才能有效、有实、有果。
微课资源形式多样、内容繁多,每一节微课资源,不只是一段微视频,还有与其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进阶练习、单元测试及学期试卷等。作为国家资源平台上的资源,不但对微课呈现的画面、图像、声音等品质,而且对微课教学过程中方式、方法呈现要求都比较高,这是一个全新挑战的工作。承担教学过程设计的骨干教师,无疑是这项工作的排头兵。针对教材内容和要求,吃透教材,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并对教学重难点深入挖掘,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课件,帮助学生在短暂时间内将知识点吸收和消化。转换角度,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引导学生自学,设计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评价,设计制作进阶练习和单元测试等试卷,保障学生学习资源系统性和完整性。课件制作老师积极配合学科教师,根据设计教师提出的创意,努力实现他们的意图,设计制作图像、声音、动画及音效,配合完成知识点课件制作。通过集中培训、QQ群网络联系等交流方式,线上线下交流,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讨论学习,电教和教研联合分类指导,互帮互学,氛围浓郁,教师能力得到提升,微课作品质量越来越好。团队作用逐显,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三、融入创新,煨出经典作品
微课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能快速有效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等特质倍受青睐。如何让微课程有序、高效、实在,让广大学生爱看、喜学、易懂,这就要求开发研制的团队把一节微课当成一件艺术作品进行深入挖掘,精心雕琢,像小火慢炖,煨出味道,做出精品,这也是微课创作的最高境界。
电教教研老师吃透知识点内涵,探索知识点本身的兴趣点,努力创设学习环境,对每节微课教学过程进行梳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对课件中的画面、文字、音效进行规范处理;对微课拍摄画面结构合理布局和出镜老师修饰提出要求。对微课中讲解词修改提炼,力求简明扼要。通过对初创微课的分析研究,针对设计脚本,大胆增删相关内容,汲取精华,规范格式,修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形成了风格统一,每节微课均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的系列微课,即微课程。
四、关注细节,追求卓越品质
好的作品都不是一次成型的,我们的微课程也一样。我们对样片中的图像、声音清晰度,画面布局的合理性,动画的真实性都一一进行推敲,力争做到无懈可击。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严格对照央馆所给各项参数对微课的图像和声音进行规范处理。最初的样片虽然视频大小可以达到1920*1080,但画面质量不甚理想,原因在于我们使用的显示器分辨率达不到1920*1080,因此录制出的微课清晰度也达不到高清标准,为此我们添置大尺寸显示器,配合高品质显卡,使得电脑分辨率达到标准,这样利用录屏软件录制出来的微课才可达到央馆的要求。同样为了声音方面达到要求,我们也是带领老师进入专业录播室进行后期配音。
——微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很多微课都是采用录屏方式,我们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觉得适当增加教师的出镜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力以及课堂的代入感。因此我们挑选了几节适合教师出镜的课,选择了一位非常有亲和力的教师出镜,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为了保证画面的干净以及画中画的呈现质量,我们采取了抠像技术,使得画面更加清爽、更加合理。另外,大量的色彩运用势必搞得学生眼花缭乱;过多的图片会严重污染课件的整体效果;无用的装饰动画也会吸引学生的目光,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非常注意课件中“负迁移”的影响,规范了课件的字体和风格,删除了大量无用的装饰性图片及动画,保证课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所谓百密一疏,指的是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而也会出现了一点疏忽,所以我们所制作出来的样片都会发给这节课的主设计老师及教研老师进行再一次的审核。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方法我们发现了很多样片中存在的瑕疵。在《秒的认识》这节课中,有一个动画设计的是让学生体会一秒有多久,画面上的秒针走了一格,但其对应的真实时间并不止一秒,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会让学生对于一秒的概念产生感知上的错误理解,样片中我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一个细节;在《三位数加三位数》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退位运算,我们利用动画演示计数器,而在演示退位的过程中,我们出现了某一位上出现超过十颗珠子的情况,而这个显然也是和实际有出入的,在教师的提醒下,我们正片中退位得到的十颗珠子是先以虚线珠来表示,最后的计算结果以实线珠来呈现。
细节决定成败,一件好的作品就要在大家的反复推敲中才可能最大程度的接近完美,我们也是这样通过不段的修改和完善,力求做到作品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