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国务院出台《国家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教育文化大数据作为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赫然在列。方寸课堂如何链接“大数据云”?杨凌示范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探索“智慧课堂+”,为构建教育文化大数据率先破题。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先用电脑生成课件,再转换成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互动话题,杨凌智慧课堂的“+”首先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升级上。“学生们先听讲,老师随后将问题通过WiFi发送到每人手中的Pad(平板电脑)上,还可以设置抢答环节。这样教学双方互动交流,知识也就记忆得更加牢固。”应用智慧课堂系统后,英语教师郑敏深有感触地说。
智慧课堂的“+”还表现在基础知识和信息化的融合中,这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原来都不愿意上课,现在学习就像在体验知识竞赛,变得好玩又有趣。”采访中,很多学生都有着同样的体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改造,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抽象的公理公式也开始易于理解;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教学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通过数据运算,每节课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都能自动生成形象的柱状图或饼状图,便于制定下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郑敏说。
杨凌的“智慧课堂+”融合了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理念,正为教育教学开辟一条信息化融合的崭新路径。结合示范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智慧杨凌”建设,杨凌正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目前,杨凌6所试点学校的32间智慧教室已经全部建成投用,全区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现了20M光纤接入,数字网、校园网也已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