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浙江省首个大数据精准教学示范校落户义乌市第四中学。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该校展示了其在大数据助力下教师教研活动的新样态:跳出纸面上枯燥的描述与数字,在交互式触摸屏的可视化图表中,他们根据学习效果分析图直观找出典型班级,调出其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详细数据供集体交流探讨,然后根据系统统计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集体备课。“这些年,义乌四中一直尝试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教学,成为首个精准教学示范校将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校长陈报化说。
2016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先后发布,其中明确提出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基础,通过数据采集、实时分析和学习诊断,实现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精准化,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由此,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进一步在省内学校普及,课堂教学、学科教研等方面也发生着深刻变化。
数据诊断,教师走出经验教学窠臼
宁波市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的体育课上,学生手腕上都会佩戴一枚运动手环。当学生们运动时,他们当前的心率、肺活量等数据会在场馆边上的电脑里实时更新。一节课下来,系统会分时段将运动密度、全班平均心率等数据同步分析完成。“有些体育老师之前可能不会注意,但数据会告诉他们:原先设计的准备环节强度比之后的正课环节还要高,或者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还不够……根据这些数据,教师再调整课堂运动安排。”校长胡震珍说,“借助大数据等智慧教学手段,老师们的教学从以往主观、经验判断走向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实证,使老师更加关注学生,真正走向以生为本。”
大数据让课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也让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有的放矢。借助大数据平台,衢州高级中学全面施行大数据诊断教学,发展出“1553”教学法。据了解,系统会根据学生大数据判断出当前最容易提升的知识点,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相关知识点的精准讲解、配备5个相应习题来确保学生理解,5天之后,再配备3个相应习题进行诊断、巩固。一番实践后,该校教务主任陶琪浩对教学效果很满意:“‘1553’教学法聚焦于知识点,教师们备课时目标更明确。而且,由易及难、由浅到深地将知识点各个击破,逐渐‘蚕食’学生们不懂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特别是薄弱生,形成学习动力。”
智能匹配,聚焦个性化学习
课堂第一阶段,基于系统预设的讲评顺序,教师集中讲解了备课时标注的典型题目,优先解决班级测练中的共性问题;第二阶段,系统把学生答题情况与数据库智能匹配、自动推荐给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资源后,教师实时查看作答情况,反馈学生作答中出现的高频共性问题,并走到有疑惑的学生身边,进行个性化辅导;最后一个阶段,教师动态调整班级重难点,再次聚焦共性问题,结合高频错题的答题情况及时讲解,当堂巩固。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各自的疑惑点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得分率也有了较大提升。
这是义乌四中省特级教师吴仲玲为高三年级上的一节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数学课讲练。下课后,每名学生都会收到一份系统定制的个性化作业。同时,系统还将生成每名学生的错题记录,智能匹配到相关习题后形成个性化错题本,学生可以将其打印使用。“增效的另一面是减负,大数据教学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欢迎。”陈报化说,“一方面,大数据系统背后对接着北京师范大学等命题研究机构的海量题库,教师们安排作业时有所参考;另一方面,每名学生的学习资源都是系统根据自身的易错点而量身打造的,可以避免‘一刀切’式作业导致的重复‘刷题’。”
近日,在宁波举办的“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研讨会暨精准教学实验项目开题会”上,衢州高级中学等27所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精品教学试验项目学校,进一步探索大数据应用教学。“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进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国家意志和战略规划。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变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积极树立大数据思想观念,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投入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要多发现和培育典型并加强宣传,加强大数据下精准教学人才培养,完善精准教学组织实施机制。”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