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工智能大潮来袭,高校准备好了吗—高考人工智能


在最近浙江省内多所高校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测试中,人工智能相关的话题在考场上屡屡出现。有学校直接将人工智能作为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主题,供考生进行探讨。也有考生在面试中主动提及自己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浙江:人工智能大潮来袭,高校准备好了吗—高考人工智能

  在最近浙江省内多所高校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测试中,人工智能相关的话题在考场上屡屡出现。有学校直接将人工智能作为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主题,供考生进行探讨。也有考生在面试中主动提及自己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浙江:人工智能大潮来袭,高校准备好了吗—高考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成为考场“热词”反映了公众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近日,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共三大类18项重点任务,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并列出了完成主要任务的“时间表”。人工智能教育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版图”,给现有人才培养结构带来新的冲击。面对新趋势,浙江省高校准备如何“接招”?

 浙江:人工智能大潮来袭,高校准备好了吗—高考人工智能

  智能科学新专业省内首招,积极打造教学“特区”

  在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成为浙江省仅有的两所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新专业的高校。这也是该省高校首次获批增设该专业。

  作为最接近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的专业之一,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3年在北京大学首次设立。随着业界实践的不断深入,该专业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仅2017年,全国就有19所高校新增了这一专业。

  距浙江省首届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入学还有不到5个月,关于新专业的一些培养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智能科学与技术脱胎于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专业,又自成体系,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浙理工教务处副处长蒋科坚介绍。因此,专业课程中既包括计算机、自动化、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有像机器感知、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这样的核心课程。“目前,人工智能多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之一,所以这些课程会大部分源于研究生阶段的选修课,并作内容上的整合。”蒋科坚说。此外,各学校还会根据已有的学科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寻求特色,比如机器人研发是杭电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点之一,而浙理工则希望在图形图像智能处理等方面做出特色。

  新专业也对学校的师资建设提出了挑战。杭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教授范影乐介绍,学校已经和百度公司进行了深度交流和沟通,引入企业力量参与教学培养,同时也在加紧人才引进和原有教师的培养力度。“因为学科交叉性,上课的教师会来自多个学科。为了提升此类交叉学科的教学效率,我们也在探索建立一种学科交叉的教学组织形态。像‘学科特区’一样打造一个‘教学特区’。”杭电教务处副处长陈建华告诉记者。

  “这个专业更强调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具体产业领域的应用。”蒋科坚说。浙理工信息学院院长丁佐华尤其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他还想为该专业学生配置小型无人车或无人机。“在这上面就有很多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在浙理工的培养计划中,第四学年将重点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结合。杭电也将通过加多种具体应用场景的构建,帮助学生更快上手产品研发和设计。

  “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需要多个相近专业的依托,学校要依托原有的学科基础和特点,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做好长远规划。”陈建华认为,“同时,作为一个和业界联系紧密的专业,也要在专业培养过程中,重视与业界的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

  由点到面,人工智能与各学科深度融合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王万良是此次教育部《行动计划》的起草专家之一。“当下,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了企业和政府‘两头急’的局面。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与研究被寄予重托。”范影乐告诉记者,目前全球50%以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项目在中国。然而,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只占全球的5%,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

  “人工智能并非新事物。比如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一直存在巨大的空间。”王万良说。他从1989年开始从事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越是最近几年,越能感受到人工智能领域一日千里的发展。“有时候前一天晚上备好课,第二天早上业界就出了新闻。上课的内容得改动。”

  意识到这一领域发展的重大意义,王万良除了为学校计算机、自动化、机械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人工智能导论”之外,还在全校开出一门叫“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公共选修课,向其他专业本科生介绍人工智能应用的经典案例。“学校把人工智能知识普及作为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的一部分来培养。”浙工大教务处处长计伟荣表示。王万良透露,接下来“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这门课还将继续打磨,或将成为该校通识课。

  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人工智能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很容易和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专业结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成为新的呼声。《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实现这种“文理相交、理工融通”型人才的培养?陈建华说,杭电从2012年试点复合专业,推出过“英语+国贸”“数学+应用数学+金融学”等类型。未来或考虑在建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尝试复合型组合。浙工大已经在推行“X+Y”的双专业复合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一体化双专业修读之后,将有机会获得X专业学历、学位证书以及Y专业辅修学历、学位证书。“这种设计对两个专业相似课程的学分进行了优化整合,便于操作。这种模式将为我们培养人工智能相关的复合人才提供路径参考。”计伟荣说。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1年,要基本完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其中,在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建设方面要实现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等目标。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赛跑已然鸣枪。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