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和亚洲的气候特色分别是什么?5月6日上午,银川市第十八中学七年级(四)班地理课上,大屏幕显示出3个抢答最快的同学名字,学生朱思瑜名列第一。
“现在我们布置作业,不需要学生拿回家做,学生们提交作业后,大屏幕上会显示出哪道题错误率较高,每名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对错都显示得一清二楚。”该校地理老师王金凤告诉记者,通过人工智能软件授课,老师能立即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学生听课质量提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对于英语教师雷月红来说,学校引进的英语听说模拟测试系统,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智能评分,推动师生听说、考试水平的整体提升。“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哪个单词发音不好,当场就被纠正。如果遇到随堂考试,学生提交试卷后当即显现出来分数,保证了听说考试的公平性。”雷月红表示,学校正在广泛开展移动听评课,通过手机直播课堂,教师既能学习别人的讲课特长,也可以听取其他教师意见,改善自己的讲课方法。
如今,开放课堂以及跨区域、跨学科交流已成为学校教研的常态。
智能管理离不开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该校校长郭均锋表示,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打造的融合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AI技术的智能班牌,提升了排课和管理效率,为在校师生营造全新的智慧生态环境。学校通过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解决了个性化学习、精准教学、双师课堂等不同层面的难题。
“每场考试后的重点错题一目了然,教师可以针对典型错误进行分层讲解,并调取拓展资源开展举一反三的练习,实现讲练结合。”郭均锋认为,数据的分析让课堂得到了技术保障。学校通过人工智能助力课堂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为教师减负增效,从而让老师分出时间、精力从事校本课程的研究,目前该校已有22个校本课程进入课表。
走进银川市西夏区十二小五年级(四)班,每名学生的桌角都摆放着一个智能手写板和一张白纸。孩子们通过智能手写板与老师进行互动,白纸上的字也会通过智能手写板显示在大屏幕上。
5月6日,语文老师代雨婷正在给学生教授修辞手法的种类,她让学生郭鹏伟选两个修辞手法进行造句。随即,大屏幕上显示出郭鹏伟的造句,同学们很快指出了他的错误——造句有一个错字并且句尾没有句号。
“下次要认真点了,尽量别让同学们发现错误。”郭鹏伟说。
“智能手写版不仅有抢答、纠错功能,同时还可以把老师的讲课合成音频或视频,供学生参考。”代雨婷告诉记者,纸笔智慧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西夏区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基地,西夏区十二小人工智能实验室拥有10位人工智能机器人,学生可以通过模块化编程,让机器人实现语音合成、人像识别等功能。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西夏区第十二小学,我们学校非常美丽……”记者刚走进人工智能实验室,五年级(二)班的陈昊旸操作机器人到记者面前,介绍起学校。
陈昊旸自豪地说:“小机器人的话,都是我通过模块化编程输到电脑里的。”
智慧课堂离不开智能新技术的应用。目前,西夏区已在西夏区十小、银川中关村中学等7所学校开展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把WISROOM课堂、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人工智能实验室、VR教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带进课堂,为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到2021年底,西夏区将完成7间人工智能实验室、7间VR/AR教室、30间人工智能智慧教室和1间人工智能教师研修实验室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