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你可能不了解。
研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研究员丁志杰(Jeff
Ding)分享了他最近对过去一年所学到的最重要事情的一些思考。它们提供了对行业当前状态的一个很好的快照,因此我在下面简要地总结了它们。
1。说中文和英语的人工智能社区对彼此有着不对称的了解。大多数中国研究人员都能读懂英语,西方世界几乎所有的重大研究进展都能立即翻译成中文,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中国研究界对两面正在发生的事情有着比英语研究界更深刻的理解。随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增长,这对西方人来说可能是一大劣势。
2。西方人对中国的人工智能能力有一种夸大的看法。媒体和西方演员故意使用“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叙事来推动他们的议程,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夸大。但西方人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技能和能力也缺乏真正的了解。一些来自中国作家的深度研究报告称,中国大多数人工智能巨头并不像看上去那么令人印象深刻,它们的算法不那么复杂,研究团队规模也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小。
3。中国政府将人工智能视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根据中国咨询公司Yiou Intelligence的一份报告,在排名前100的人工智能公司中,安全公司所占份额最高。这些公司包括人脸识别初创公司和提供安全和安全监控平台的公司。其中一些公司直接参与了政府对新疆的大规模监控。其他公司也在推动中国向中亚及其他地区出口监控技术。
4。中美合作使人工智能研究受益匪浅。从历史上看,人才和想法在美国和中国公司之间自由流动,挑战着美国人或中国人的定义。以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为例,它是微软在北京的中心,也是总部外最大的中心。在其20年的历史中,微软研究院在推动微软研究工作的边界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在培育中国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方面一样。像该公司在中国广受欢迎的聊天机器人小冰(XiaoIce)这样的项目,利用了中国庞大的用户基础,完善了该公司的人工智能能力。MSRA还培养了数千名优秀的中国研究人员,他们后来在中国许多大型人工智能公司工作。
5。中国人关心人工智能伦理。虽然中国和美国公民对隐私有不同的看法,但说前者根本不在乎隐私是错误的。科技巨头一直深陷侵犯隐私的争议之中,地方政府也对违反数据保护的公司提起了诉讼。中国的哲学家和学者也把更广泛的伦理对话提升到全国性的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