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这35所高校将新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来看要教些什么
据科技日报3月30日消息,教育部已于近日印发通知,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呼声极高的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资格。
专业代码080717T(T代表特设专业),学位授予门类工学。至此,人工智能专业正式进入本科专业大家庭。
从名单来看,人工智能专业并非“高大上”院校的专属。获批建设高校中,既有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这样的全国性老牌名校,也有江苏科技大学、安徽工程大学这样专业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校,还有长春师范大学这样的师范类高校。
去年4月,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从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重点提出“引导高校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鼓励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等任务。
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诞生,也是应时而动。
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万森看来,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走过一条了艰难孕育、缓慢成长的发展道路。
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本科教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03年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立。当时,其专业代号为080627S,S的意思是“试办”。2012年9月,在教育部公布的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特设”专业,归入计算机类。
十年间,每年新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数都为个位数,基本上就在两三所院校左右。但在2016和2017年两年,一下子迎来了大幅增长。2017年,有19所高校新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但在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96所。
而且,从教育部最新的这份名单来看,还有101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203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5所高校获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可以说,人工智能教育建设已经掀起热潮。王万森在一个关注智能教育的微信群中感慨:人工智能教育已是“满园春色”。
人工智能到底教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今年在两会期间的提案,就是关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他们通过网络、电话、走访等形式对国内20余所高校进行了调研,这些高校中包括双一流建设支持的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以及一些高职院校,发现现在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对算法侧重有余,而数据和算力部分相对薄弱;理论和科研偏中有余,而应用和实践相对不足。
他表示,应注重和引导人工智能的算法和科研人才培养,也要增强数据工程师类人才的培养。数据处理,一方面需要相关的方法、工具和工程经验,另一方面需要涉及行业的交叉知识,而这类的人才培养的相关方法,在目前各类高校的培养方案中都显不足。张凤宝认为,教学工作中要注重与具体应用的对接,强化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具体业务流程相结合的能力。而对于数据标注、数据筛选等劳动密集型工作,他建议开设专门的职业培训类课程。
对人工智能教什么这一问题,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表示,人工智能的特点是“至小有內,至大无外”,可由多个内核向外拓展。浙江大学也已经根据人工智能的这一特点,设计了研究生课程体系。记者在浙江大学采访时看到,必修课分为数学与统计学、智能与认知科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四大类,方向必修类则有智能教育、智能法学、智能金融、智能农学、智能医学和智能文学等,还特别设置了综合必修类课程人工智能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