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高考学校介绍
一、历史沿革
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51年9月25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8年12月15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6月21日,合并组建了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列入普通高校序列。1981年8月10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2011年9月,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来校视察,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的民航类高等学府”的目标。
历经65年开拓进取,学校已成为一所民航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
二、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17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3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坐落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旁,占地面积13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5万平方米;另外建有朝阳飞行学院、内蒙古飞行学院、新疆天翔航空学院3个飞行训练学院。
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科研基地)1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5个。学校拥有各类教学训练飞机53架,机务维修实习飞机21架,各类训练模拟机/器116套,各类飞机发动机59台。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77.6万册,电子图书230万种,电子期刊12292种,在线数据库87个;学校图书馆与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共建了空客、波音、赛峰资料室,开通了波音在线、空客在线网站,可直接访问国外相关技术资料。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在天津宁河区天津未来科技城建设占地面积为81万平方米、一期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新校区。
三、学科专业
学校拥有工、管、理、经、文、法6个学科门类下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翻译硕士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7个。学校现有29个本科专业,覆盖民航主要业务领域。
学校大力实施学科强校战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打造品牌优势专业,形成了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卓越试点专业、天津市品牌专业和CDIO试点专业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专业群。其中,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等9个专业为天津市品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CDIO试点专业,并逐步向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工科专业进行辐射推广。
四、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89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民航特聘专家4人,民航中青年带头人1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8人。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兴校战略,先后实施以培养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及其学术团队为目标的“蓝天学者特聘教授计划”“蓝天学者讲座教授计划”,以培养造就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名师为目标的“蓝天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以引进和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蓝天青年学者计划”,以培养后备青年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
学校借助行业院校优势,构建“政、产、学”紧密耦合机制,建立起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学校师资队伍中,拥有民航相关岗位资质证书或具有民航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404人,实验技术人员79人,另外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教师204名。
五、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365人,其中本科生18179人,研究生1834人,高职生5316人,预科及留学生36人。迄今已经培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80%左右从事民航相关工作,占到我国民航行业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人才的三分之一,在各类岗位上为民航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建校以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是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是永恒主题的办学思想,秉承“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风为要”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办学面向,弘扬“严实向上”的校风和“笃学、精博、严谨、创新”的学风,形成了“崇尚严实、致能致用”的办学特色,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近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1年)》《中国民航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2016-2021年)》等一系列文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中,《面向“新一代国家空管系统”人才需求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202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美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级奖项13项、国家级奖项254项、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学校男子篮球队获第十七届CUBA全国亚军、第十八届CUBA全国季军,绳毽协会连续十年荣获天津市专项比赛冠军,近三年体育运动方面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60项。
学校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居于全国高校前列。近三年在招生规模小幅增长的情况下,本科平均录取分数(不含飞行技术等特殊类招生)超出一本线分差逐年提高,由2021年32分提高至2016年的50分;超一本线70分以上学生占比由7%上升到26%。根据专业求职网站iPIN.com发布的《2016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学校本科生毕业五年平均月薪连续两年保持在国内大学第82位;在中青在线发布的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本科毕业院校排行榜上学校列第54位。
学校建有航空器维修执照考管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147学校、ICAO飞行英语培训中心、中国民航飞行人员执照考试点、中国民航飞行人员ICAO英语考试点等多个国际、国内授权培训、考试机构,承担民航机务、空管、飞行、机场、运输、乘务等各种岗位资格培训,为中国民航提供国际水准的各类技术和管理培训。
六、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学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项目,成为“十三五”国家科研体制改革后首批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总经费为1.49亿元,其中国拨经费0.9亿元。
学校针对航空运输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航空运输安全保障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为社会贡献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解决了行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共计5.41亿元,获批国家级项目立项181项,省部级项目立项175项;SCI、EI检索论文794篇,授权专利23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1项。
学校注重技术应用,推进成果转化,航大科技公司(大学科技园)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资质认定,成为首批国家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新孵化链条示范单位,同时还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共孵化300余个创业项目,现拥有科技型企业127家,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七、合作与交流
学校适应民航业国际化特点,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引进优质境外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学校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共同创办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系统引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2013年获得法国工程师学衔委员会(CTI)最高等级认证,同时获得欧洲科学与工程硕士认证,成为法国工程师学衔史上首家初次申请即获得最高等级认证的境外办学机构。2016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自为学校颁发了“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证书。
学校与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大学(Embry-RiddleAeronauticalUniversity)开展本硕联合人才培养的“3+1+1”项目;与新西兰国家航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