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高考就业情况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山东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
当前,学校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校舍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300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29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8人,中组部“千人计划”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1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23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4人。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学校统管,依托院系,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制,着力推进“1234”的就业工作新思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的新思路、新办法,始终坚持特色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增强特色学科与专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
学校积极推进“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模式,加强人才调研及推荐学生工作,与用人单位共建学生实习创业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推荐学生就业。学校一方面每年举办2—3场大型招聘会,包括青岛三高校联合招聘会、山东省材料、化工、机电类就业市场等,多方联系企业,促成学生签约。另一方面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行“小型化、专业化”招聘会,提升招聘质量。
学校对内加强就业指导,深化就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对外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创新思维,开拓“国际化就业”、“学士后流动站”等就业新渠道。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就业率连续几年都保持在90%以上。2006年,在山东省属非师范类高校中,学校就业率名列第一,2007年被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