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刊发工作论文《 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文章指出,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对于种种问题凸显的情况,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大应对之策,分别是:
一是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
二是重视储蓄和投资。
三是推进养老体制改革。
四是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在第四条对策中,文章指出,“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观点一出,立刻引起网友的讨论:
众多讨论中,反对的声音居多。大多数人认为,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是社会建设需要人才。
其实,“文科生”“理科生”的概念源自苏联,而苏联之所以要分文理科,是因为当年 “要快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说白了,就是实用主义。世界上高中分文理科的地方其实不多。说“理工科学生少”语义上倒没问题……但里面透露出的想法就非常实用主义。
前些年文科生被各种歧视贬低,那会在各论坛,到处都有理科生以“我是理科生”自得,或者用“你是文科生吧?”来暗讽。也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民间论调……种种言论,都透露出执此观点的人,觉得能快速带来实际利益的东西才有价值,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价值,至于精神价值,简直没有存在必要。
对于人才培养来说,文科人才、理科人才都是国家、父母花费大量精力资源培养出来的,都属于人才。但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这就要求:
现代化国家建设应该先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说,前期,先以现代化建设为重,精神文明建设为辅,后期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这个观点,放在文理科讨论上,就是理科生是目前国家用到的更多的人才,文科生以后才用得多。
社会需求客观到近乎冷血,她不会在意人才背后付出了多少精力,但作为学生本身、或者家长,我们在给规划孩子教育的时候,可以有远见的思考下:
是要做“不够用”的理科生,还是做“太多的”文科生呢?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