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行的人社部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印发关于2018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按照2017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5%左右的水平提高基本养老金,预计将有1.14亿名退休人员受益。
截至3月底,1.64亿老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那么,今年养老金调整何时发放到位?权威解答看这里——
各地应在5月31日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从2018年1月1日起补发
近期,人社部召开视频会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各地在5月31日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送人社部和财政部。两部对地方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审批后,各地将抓紧组织实施,尽快将增加的养老金发到退休人员手中。
目前,各地都已经建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正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要说明的是,各地发放到位的时间不尽相同,但是对退休人员来说,无论什么时候发放到位,按照政策规定都是从今年1月1号起补发。
调整水平确定为5%左右
今年是国家基本养老金第14次连续调整,总体水平控制在2017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主要考虑职工人均工资的增长、物价水平以及基金的支撑能力等因素。
今年按5%左右进行调整,在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能够让广大退休人员合理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同时这样的调整也符合民生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本要求。
以下是2016年广东广州养老金补发信息:
广州养老金上调后何时发放?
今年广州的养老金待遇调整方案出炉。据方案,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增发退休金260元。去年12月前退休的,加发部分从今年1月起计发,7月22日一次性发放到位。
即:调整增加的养老金(含补发额)将于7月22日发放到退休人员的银行账户。
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陈敏表示,6月30日前(含本日,下同)按规定申领广州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以下简称“养老金”)的人员,从1月1日起调整。其中,12月31日前(含本日,下同)已申领养老金的人员,调整增加额从1月起发放;1月1日至6月30日申领养老金的人员,调整增加额从首次领取养老金之月起发放。
个案说明
案例1
张先生(75岁)
出生日期1939年11月,首次应申领待遇时间1999年11月,缴费年限36年7个月。调整前基本养老金3419.11元,无地方保留津贴。
本次待调计算过程
普遍调整:定额+调整前基本养老金×定比=113+3419.11×5%=283.96元。
倾斜调整:年满75周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员一次性加发1200元
8月起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调整前基本养老金+普遍调整=3419.11+283.96=3703.07元
本次调待补发额:
普遍调整×补发月数+倾斜调整=283.96×7+1200=3187.72元
案例2
林女士(57岁)
出生日期1957年10月,首次应申领待遇时间2007年10月,缴费年限23年9个月。调整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为2845.09元,其中:基本养老金2810.13元,地方保留津贴34.96元。
本次待调计算过程
普遍调整:定额+调整前基本养老金×定比=113+2810.13×5%=253.51元。
倾斜调整:无。
地方保留津贴:0元
8月起基本养老待遇:
调整前基本养老金+普遍调整=2810.13+253.51=3063.64元。
本次调待补发额:
普遍调整×补发月数=253.51×7=1774.57元
案例3
黄先生(65岁)
出生日期1950年7月,首次应申领待遇时间2010年7月,缴费年限36年3个月,调整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为3728.01元,其中基本养老金3536.14元,地方保留津贴191.87元。
本次待调计算过程
普遍调整:定额+调整前基本养老金×定比=113+3536.14×5%=113+176.81=289.81元。
倾斜调整:无。
地方保留津贴:191.87-100=91.87元
8月起基本养老待遇:
调整前基本养老金+普遍调整+调整后地方保留津贴=3536.14+289.81+91.87=3917.82元。
本次调待补发额:
普遍调整×补发月数=289.81×7=2028.67元。
温馨提醒
不懂还可上网查询调整明细
由于本次养老金调整的方案较为复杂,涉及很多专业的术语和计算方式,为更好地让调减地方保留津贴的退休人员了解自己本次养老金调整的基本情况,市人社局表示,将会在本月底(10个工作日内)陆续向收到影响的退休人员发放《广州市养老保险地方保留津贴调整告知书》,并附上每位人员的调整情况明细。
其中,发放渠道有三种:由原单位管理的,由原单位派发;已移交社会化管理的,由退管部门派发;无管理单位的,通过邮政部门邮寄。如10天后还未收到告知书的,可登录该局门户网站(http://www.hrssgz.gov.cn/index.html)查阅和打印。
如果还有疑问,也可通过以下渠道进行咨询:一是通过人社局门户网站的“政民互动”频道进行咨询;二是拨打热线电话12345、12333咨询;三是到所在区社保经办机构、退管服务机构或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