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到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督察开学工作并题字“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高度肯定该校的办学模式。2021年3月陈部长在人大会答记者问,谈职业教育时再次提出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2021年3月陈部长在两会期间再谈职业教育,提出职教要把“需”和“求”紧密结合。陈部长的系列讲话,不仅揭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和发展规律,而且为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
陈部长为什么要反复强调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校企双方“需”和“求”的更紧密更好地结合。
首先说职业学校的“需”和“求”。职业教育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为密切的教育类型,需要培养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的设置和建设应该更紧密地扎根区域经济,依托本地主导产业基地(开发区),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开发区里有什么?有企业。企业的优势在哪里?一是办学硬件条件。企业有现成的设施设备,“真刀真枪”,真正的职业环境与设备,是职业教育好的练兵场。我们现在提倡职业教育要“模拟”职业环境,还不如直接将职业教育放到真正的职业环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二是师资。企业的技师、工程师,虽然一时教育理论、技能与经验可能会不足,但只要稍加培训,完全可以更快速地成长为职业教育迫切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我们目前要将职业学校的教师培养成企业那样的真正够用的双师型教师,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将企业现成的技师、工程师培养成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却要相对快捷得多。三是信息与技术。企业位居市场前沿,直接在“海里游泳”,“春江水暖鸭先知”,了解的信息、掌握的技术要新要多。相对目前的职业学校而言,由企业办学,在信息与技术上,职业教育与市场、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会贴得更近,职业教育会表现出更蓬勃的生命力。四是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企业的设备、环境是职业教育学生好的实习实训练兵场,只有在企业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边学边干、半工半读、学练结合,大大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由企业直接办学,职业教育完全可以与市场、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直接接轨,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岗,同时企业本身具备一定的直接的接纳能力,可以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出口通畅。
“真刀真枪”的设施设备、高技能师资、信息与技术、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几个关键要素,也是目前的职业学校无法与有实力的企业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的。企业的优势其实就是职业学校的不足——把职业学校建在开发区里,为的就是利于学校“求”得企业的优势来促进自己更好的办学。
再说企业的“需”和“求”。对企业来说,大的“需”和“求”就是拥有能满足自身生产、发展需要的技能技术人才。在当前技能技术人才荒普遍存在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如能在自身“卧榻之侧”拥有职业学校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职业学校联姻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也应是莫大的好事。
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一般要贴近生源地(进口)“就近”办学,而职业教育好贴近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地(出口)“就近”办学。把职业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拉近的可不仅是学校和企业彼此间的时空距离,更应是校企合作“心”的距离。“生”在开发区里,学校才知道开发区人才需求动向,更好提供人才供给;才能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地建立一种“旋转门”机制——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当老师、学校老师也更需到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才能更好地促使校企一体,促使学校和企业相互依存、更好融合。
那么,怎样把职业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呢?笔者认为,有三种形式可供选择。一是由政府把现有职业学校迁建到开发区里,二是在开发区里由政府重新举办建设全新的职业学校,三是由开发区里的企业自主举办建设全新的职业学校(好也能得到政府相应支持)。
就这三种形式相比较而言,其中哪一种才是更好的选择?笔者认同第三种,也就是说好由开发区里的企业自主举办建设全新的职业学校,同时也能得到政府相应的支持。
由开发区里的企业自主举办建设职业学校,又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解决影响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职业教育终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培养多少人才?人才又怎么样去培养?对这些问题,到底谁说了算?谁来负责解决?谁能够解决?
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很好的回答,必然会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健康的快速的发展的。目前职业学校的主体是所属关系复杂的各类公办学校(政府或部门办学),而以营利为目标的各类民办职业学校是一个重要补充。这种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及以办学为主业以营利为目标的个体老板办学为补充的体制机制是不能胜任、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需要的。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本质特点和特殊要求,特别突出地表现在师资、办学条件、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等方面。面对这种特殊的要求,笔者认为由政府及所属学校(政府代表)来直接办学是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是难以胜任的。政府及其管辖下的职业学校,不管怎样努力,在高技能师资、高仿真办学条件、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等方面总会与社会经济形势快速发展、变化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从而导致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
当前需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与角色,使政府办学为主转变为企业办学为主,使政府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由现在的政府直接的大量的效益不高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转变为对符合条件的办学主体的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适当的补贴,充分调动企业的办学积极性才能破解职业教育进一步更好发展的难题。
或许有人会想:企业或企业集团办职业教育会不会重蹈以前的厂矿办子校的覆辙?其实不必担心,因为这完全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办学。厂矿办子校是“只出经费不出效益”的背包袱,而企业或企业集团办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由政府全部或部分补贴、学生学费及生活费由国家全免或部分补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企业、职业教育三者“无缝对接”、相得益彰,不仅不会使企业背包袱,而且会促进企业、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的主要职责和长处是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他们兼职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也必然存在诸如师资、场地、经费、招生、管理等一大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不轻松的事情。这也是目前我国很少有企业直接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因此,就需要政府为举办职业学校的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企业办学理顺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发展环境;进行指导,提供建议,督促国家教育政策的落实,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政府还可以发挥政策及经费支持作用,一是可以为举办职业教育且办学成绩良好的企业免除一定的生产经营税费;二是对企业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行补贴,完全可以将目前对公办职业学校的巨额投入补贴给企业,鼓励企业建设办学场地、加强师资培训、添置教学设施设备等;三是为举办职业教育的企业提供及时的有力的必要的服务,继续为学生提供各种助学支持。
作为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翘首的三一集团早在2006年就已独立开办了自己的职业学校(三一机电技术学校),发展极为迅速,规模不断壮大。目前该校已成长壮大为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一集团可以说很早就为我国探索新的职业教育办学形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