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职业教育非常热闹,经常变着花样整出点这样或者那样的名堂,比如一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会职教集团,一会又推出现代学徒制,折腾得没完没了。还有创新创业刚刚上路,工匠精神又粉墨登场,再加上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又成功加塞儿,真是好戏连台,令人应接不暇。给人的感觉是职教界的人真是创新无限、智慧无限,不断地能挖掘出新的“亮点”,找到新的“抓手”,整天都在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地做事,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酝酿出一片繁盛和充满活力的景象和局面。
记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漫画题“这里没有水”。画面上一扛着铁锹掘井找水的男子,一边挠头、一边转身正欲离去,他的身后是开挖的五六个深浅不一的坑,其中一个还差一点就要达到与地下水交汇的边界了。
问题是,它与前者基本上都是同质化的东西,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本同而末异而已。一如喻忠恩博士指出,现代学徒制“本质上仍是原来那种改革思维的延伸,其结果与之前的种种做法不会相差很远。”这就令人怀疑究竟是创新,还是只是“标新”,如果只是换一换标签,实际还是“新瓶装旧酒”,还忽悠的全国煞有介事、风生水起地做,真的没多大必要和价值。再举一个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例子,当下课程改革的模式有姜大源先生倡导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徐国庆所长的项目化课程,再加上赵志群教授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三选一其实已经足够了。
可一段时间又出来一个什么翻转课堂,也被不甘寂寞的职教界拿来热炒一番。我想说的是,姜、徐、赵的课程改革模式,本来就是翻转性的、颠覆式的,比“翻转课堂”所意属的那种仅偏于手段上的翻转改革,内涵要深刻多了,高明多了。你要是能翻转成一个,就Ok了。而我们甲还没翻转好,就去翻转乙,还记挂着要翻转丙。这样浅尝辙止、铺摊子式的翻转改革,迟早要将改革转翻。
这就是当下职业教育患得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疾患: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盲从跟风。得治。
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就是做事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一旦迟迟不成,就想翻篇换频,“翻烧饼”,职业教育的事哪有那么简单。课程改革能一蹴而就吗?校企合作是一朝一夕的事吗?量变没达到“火候”,积累没有达到“关节点”,就想质变,这是违反辩证法的。其必然的结果只能是虽然在不停地挖坑,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水。
心态浮躁
急功近利的背后暴露的是一种浮躁心态。浮躁是当代人普遍感染的精神sars,职业教育也难以幸免。浮躁,就是做事不专属,无长性,没有定力;就是兴趣漂浮,用心不专。一件事情还没做好,又转到另一件事情上去。背弃初心,缺乏坚持。职教界现在热炒工匠精神,殊不知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坚韧、执着、坚持,久久为功,而我们现在的这种做法恰恰是反工匠精神的,是在自我打脸。
盲从跟风
做事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只能盲从追随。一个新的花样或热点来了,马上就追热跟风,恐为人后。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定见。结果今天一个花样,明天花样一场的折腾,一如老杜诗云:“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随俗仰俯、与“热”共舞,能办好职业教育吗?
疗救职业教育的精神疾患,一要有定力。看见向日葵了吗?永远向日而倾,不改初心。职教工作者要学习向日葵的这种定力、定性。对事物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想。不逐时风,独立思考;不和众嚣,独具我见。
#p#分页标题#e#
有人问爱迪生发明秘诀,他说,别人老是想着做许多事,而我总是想着做一件事。这就是做减法的真谛,哪怕你做成这件事后,再做别的,不也成吗。不要试图十个手指按住十样东西,那只是你虚妄贪念的作祟、自以为是的臆想。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成了就不平凡。何况,职业教育作为“修能致用、笃学致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育人的社会活动本身就是崇高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