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搭建友好桥梁
今年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两国政府计划安排4000名青少年互访。日前,记者随2008年度第一批中国高中生访日代表团的200名成员走进日本,感受到中日平民之间的温情。
“日本家庭很温馨”
访日团分8个组,分别访问北海道、宫城、茨城、神奈川、岐阜、大阪、兵库、冲绳。北海道组的20多名同学来自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二中和毕节市第一中学。有位布依族女孩叫罗兰常琦,她在川内谷先生家住了两天。川内谷太太做饭时,罗兰常琦就在旁边“打下手”。
晚饭后,他们围在一起看电视,其乐融融。第二天一大早,“日本爸爸”川内谷就开始研究地球仪,要找到贵州省的位置。他说自己没到过中国,但喝过茅台酒,也知道黄果树瀑布。虽然川内谷左腿有点儿跛,但他一整天都陪着这个来自中国的“临时女儿”观光。
毕节一中高一学生王洁是北海道组年龄小的团员,她和同校高二的周冰靓在公务员松桥先生家里体验了难忘的“民宿生活”。返回东京的那天,日本民宿家庭的家长们赶到小镇上的矢野温泉旅馆,为中国学生送行。王洁和周冰靓扑在她们的“日本妈妈”松桥也司子怀里痛哭,此情此景,令人动容。贵州省教育厅带队老师王睿感慨地说,有什么比人民之间自然流露的真情更可贵!
环保意识值得借鉴
访日团的孩子们用心地审视耳闻目睹的点点滴滴,汇成心灵的语言,书写交流体会。结束日本家庭民宿生活、即将返回东京前,北海道组的20多名同学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专题讨论会。
专题讨论会由来自贵州毕节一中高二年级的何跃同学主持。她先把一沓可粘贴的小纸片分发给大家,让大家把几天来在日本所见所闻的感言写在小纸片上。大家写的感言有关于日本交通状况的,有关于日本环境卫生的,有关于学生学习氛围的,有关于日本国民性格的。其中,以环保方面的感言数量多。
来自都匀二中的刘智乾同学对日本家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印象很深。他发现,日本家庭吃完饭后,会把骨头等有机残渣用一个袋子装起来,把喝过的饮料、啤酒罐再用另外一个袋子装起来,然后分别投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同样来自都匀二中的袁****同学则在日本民宿家里发现,“日本小妹妹”看到地上掉下哪怕一点零食碎屑,都会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爱护环境的习惯,这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此次访日代表团团长、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史丽荣表示,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日本社会,感受日本文化,发现了很多大人们认识不到的方面。加强中日两国青少年交流,面向未来搭起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桥梁,是开展两国青少年交流活动的大收获。
作者:杨明方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