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由原新泰市职业中专学校更名而来,同时挂名新泰市技工学校。现为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学校、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创业明星学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20年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首批30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占地200余亩,总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在校生4200余人。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施工、航空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设有“3+4” 本科分段培养贯通班 、“三二连读”专科分段培养贯通班、高职升学班、技能培养“未来匠星”班、技校班。
近年来,学校围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把握“专业技能、职业精神、人文素养、身心健康” 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了学校快速发展。
一是师资队伍优良化。学校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着力点,组织教师参加特色课堂、示范课堂、信息化课堂评比,全员培训,重点培养;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参与课程教材开发;组织教师入名校听名师讲课,接受高端培训;吸引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目前,泰山名校长1人 ,全国优秀教师1人,齐鲁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4人,泰安市优秀教师6人,泰山名师3人,泰山教坛英才5人,泰山教学新星12人,新泰名师6人,新泰市优秀教师20人,新泰首席技师7人,高级技师6人。
二是办学形式多元化。与潍坊科技学院联合,成为山东省“3+4”本科对口贯通培养试点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合作,实施了“3+2”专科对口贯通培养(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施工等专业)。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次教学,涵盖本科、专科、中专多个层次教育,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春考、大赛、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为学生搭建成人成才立交桥。
三是内涵建设品牌化。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泰安市“33111”品牌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实施“素质养成—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三层三步”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企业文化进校园,在2020年泰安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1项,其中,8个项目被推荐参加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省技能大赛中,“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和“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均已以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金牌, “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赛项荣获银牌,“通信与控制系统(高铁)集成与维护”和“电子电路装配与调试”赛项荣获三等奖,在2020年全国机械行业 “中望杯”机械识图与CAD创新设计技能大赛中,全国共165支代表队参赛,我校代表队以全国第8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一等奖。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三个专业被列为山东省品牌专业。
四是德育工作系统化。坚持立德树人,按照中国学生核心发展素养要求,实施国学经典进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与文明握手向陋习告别”、“日行一善,善行一生,文明筑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签署及“感恩家长”等养成教育活动,从纪律、安全、法制、差生转化、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入手,提高德育工作实效。2020年,组团参加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舞蹈演出,参加了泰安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动泰安人物(群体)和最具影响力的事件颁奖典礼,为典礼提供了男子群舞《泰山脊梁》和歌舞《泰山见证新时代》、《拥抱未来》三个节目的演出,深受各级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五是教学装备标准化。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建有电工电子电力拖动、电子工艺、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钳工、电气焊、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编程、仿真模拟、3D打印、电钢琴、舞蹈、航空、高铁等高标准实训室和心理咨询中心、科技馆等功能室;建有校园公共管理平台、数字化服务系统,教室配备“交互式班班通”,实现了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实训设备总价值2100余万元。
六是校企合作国际化。学校长期与泰山恒信开关、泰丰宝源、润通机械、山东晶泰星光电科技等公司合作,拓展与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青岛松下电子部品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实训和就业场所。
#p#分页标题#e#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德国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泰安中德智能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建有工业控制基础技术转移中心、智能制造转移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转移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变频技术中心、考试中心、大数据分析及智能数据分析中心、企业信息化培训中心等20多个功能室。平台投入使用后,可开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AHK资格认证、师资培训、在线教育、企业在职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技术转移转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平台开设中德班,学校、企业、学生(学徒)三方紧密结合,开发使用双元制教材,充分打造学校理论环境和企业实践环境的双场所,培养技能工匠,加快德国智能制造技术的转移和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