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其实作为老师,管理得不是一两个学生,有可能时成百上千名学生,很难顾虑到所有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但是当有学生产生厌学行为的时候,老师们也是很头疼,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厌学呢?为什么会有厌学现象呢?该如何去引导厌学学生走上正轨呢?
课堂学习要联系生活
学校有专门的教师针对特定的学生进行教学,有固定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而驾校的学员大都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确定培训时间,再约相关教练,临时组成师徒结对学习。即使没有人督促,即使常常换老师,但学员们仍然会很专心、很自觉。我想,这是因为学员们的学习目标很明确,来这里就是要学会开车技能的,而培训课程的每个环节都是照着这个大目标而设计。
而在学校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都非常不明确,我为什么要学?为了老师学,为了家长学,不学他们就会批评我,这是大多数孩子的心态。学习对我自己有什么影响,我想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我敢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思考过。不要以为这件事无关紧要,这个大问题如果不想清楚,孩子们的学习就很难专心。或许很多孩子有一些远大的理想,比如做飞行员、做科学家,但这个理想和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不做引导,他们也很少去想。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上,我们要更多地让孩子们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人,我将来想做什么,今天的学习对他们的未来、对他们的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这件事孩子们想通了,坚定了,在具体的学习上他们就会很自觉。
想想我们的语文课,有位老教师就说过:“语文课多上一节少上一节没什么影响。”就是因为语文课的每段学习都没有明确的目标造成的。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创造出一些具体的小目标,让孩子们在不断达成中找到大的方向。
比如,课文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非常突出,我就让学生运用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去描写班上同学,学以致用,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描写转给同学看或发到班级论坛上,让其他同学去猜自己写的是班上的谁。
能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学习就由一种不知所终的盲目行为,变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尝试着给每堂课以更多的目标和意义感,就能让孩子们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把“方向盘”交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
驾考培训课上,驾驶人多数时间是学员,教练则处在副驾驶的座位上。全程几乎都由学员操作车辆,教练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引导。
而步入我们学校的课堂,静待几分钟就可以看到谁在握着课堂的方向盘,控制着速度——多数时候是老师。教师问题的巧妙设计,着实让学生有话可说,但学生的思路始终是在老师的掌控之中的。
这也难怪,我们的课堂很大,有很多学生,不像驾校那样一对一;我们的教学任务都很重,而且都有进度要求,一堂课上跑题了,下堂课就跟不上了。好像我们能放手的都已经放手了。
但驾校学习还是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能不能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把车钥匙给了学生,再把方向盘和油门、刹车也全给学生呢?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学生如果有了一种学习的责任感,知道学习的重要,我们再教给他们运用时间的技巧、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扫除一些重点、难点,他们是不是也能够自行把握教学的进度,自己管理课堂了呢?
如今我还不敢做轻易的尝试,因为学校的诸多客观条件不允许。但我知道,作为教师,最高的境界应该像驾校的师傅那样,坐在一边,静看学生自己去摸门道,不时地点几句,只在最危险的时候运用一下脚底的副刹车,其他时候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好啦!看完了小编的分享,你有没有受到一点启发呢?若是觉得有用就赶快收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