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将如期实现。
2021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教育部举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盘点“十三五”,展望“十四五”。近日,首场“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十三五”期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信息化建设情况。
“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将如期实现。
一是教育普及水平实现新提升
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1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年,新增劳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50.9%、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7年。
二是教育公平发展迈上新台阶
全面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从台账建立之初的20万到“动态清零”,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累计达到52.5万人。
建立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91亿人次、资助金额达7739亿元。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覆盖1634个县、13万多所学校,受益学生超过3700万人。
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6%。全国23个省份、95.3%的县级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由2021年的12.7%下降到3.98%。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入学政策,24个大城市中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6%,85.3%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
三是教育服务国家发展取得新突破
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纵深推进“四点一线一面”为重点的区域教育创新试验,一批教育服务区域产业振兴的重点项目正在发力推进。创新性开展部省合建高校模式,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800多家,成立各类职教集团1400余个。2021年,完成高职扩招116万人目标任务,各级职业院校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约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组织认定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1年以来连续举办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1500多万名大学生、370多万个大学生团队参赛。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19届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达到59%,到地市级及以下基层就业的比例达到69%。“十三五”以来,高校毕业生累计达4088万人,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77%以上。
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提升。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了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均占全国80%以上,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1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个合作协议,实现与2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位学历互认,推动233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落地。
四是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新活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9部教育规章制定工作,完成全部中央部属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工作。
#p#分页标题#e#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取消部本级行政审批事项1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部取消。放权31所高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推动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和直属高校外事审批权,积极扩大高校科研相关自主权。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进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推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实施“强基计划”,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认真总结“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基础上,科学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来听任友群司长在发布会现场的介绍↓↓↓
1732万教师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
“十三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统领,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由“十二五”末期的1539万人增长至现今的1732万人,增长12.5%,有力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一是构建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四梁八柱
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部署开展教师教育五项重点任务和十大行动任务,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明确新时代大中小幼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全面建立了覆盖大中小幼的师德规范体系和违规行为处理制度机制。
做好脱贫攻坚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出台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文件,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得到显著缓解。
谋划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印发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有关政策,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教师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
二是夯实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地位
在质量保障上 ,实施三级五类师范专业认证,全国4000余个师范专业纳入一级质量监测,221个师范专业通过第二、三级专业认证。改革实施“国培计划”,聚焦乡村教师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中央财政投入110亿元,培训近900万人次。
在提升层次上 ,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推动64所师范院校完善U-G-S协同育人机制。加大师范教育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分别提高3000元和5000元。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遴选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培育建设单位122个,公布102家企业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在创新融合上 ,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实施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引导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会同中组部出台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大胆探索,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
三是增强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发展活力
在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方面 ,28个省份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年平均认定教师资格人数160万以上,较“十二五”年增长约37%,近1000万人次中小学教师参与定期注册。新增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12门考试科目,出台港澳台居民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政策。2021年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政策措施,全力做好应对疫情稳就业工作。
在精准实施各类支教项目方面,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11万余名教师、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1万名教师、银龄讲学计划招募近1万名退休教师、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首批遴选140余名退休教授、副教授开展支教支研。“特岗计划”累计招聘42万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在持续优化教师管理机制方面,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加强下放后监管工作。稳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天花板”。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启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四是提升了新时代教师
队伍的地位待遇
在教师工资保障方面 ,会同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局、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等部门,持续推动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实现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连片特困地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27万名乡村教师。在中央奖补政策的示范带动下,2021年全国有1012个非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在健全教师荣誉表彰制度方面 ,以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为契机,连续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寻找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评选表彰等活动,涌现出3位“人民教育家”、7位“时代楷模”,集中表彰“全国优秀教师”1432名、“全国模范教师”718名,授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55项,发放乡村教师从教30年荣誉证书414万册。
在营造教育教学环境方面 ,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20条,加强督察力度,目前,全国20个省份已出台减负清单,预计年底前全部出台。
“十三五”时期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如何?来听刘景副司长在发布会现场的介绍↓↓↓
持续巩固4%成果!“十三五”教育经费“账单”来了
“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予以优先保障和重点投入,明确提出“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调整优化经费结构,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服务保障和政策导向作用。
总体情况
(一)财政投入逐年增长。 从2016-2021年财政教育投入情况看——
一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逐年做到“一个不低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21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8.2%;占GDP比例为4.04%,连续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这个成果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不易,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的决心。
二是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第一个只增不减”。 2021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到3.5万亿元,是2015年的1.34倍,年均增长7.6%。
三是全国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了“第二个只增不减”。 2021年各级教育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分别达到幼儿园8615元、普通小学11949元、普通初中17319元、普通高中17821元、中职学校17282元、普通高校23453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2.8%、5.6%、6.6%、9.4%、6.8%、4.8%。
(二)使用结构逐步优化。从2016-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看——
#p#分页标题#e#一是体现了“保基本”。各级教育之间,义务教育占比最高,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占到52.7%,四年始终保持在53%左右。
二是体现了“补短板”。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年均增长15.4%,在各级教育中增长最快;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15年的不到4%提高到2021年的5%,在各级教育中提高幅度最大。
三是体现了“促公平”。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0.9%,高出全国年均增幅2.7个百分点。用于学生资助的财政资金累计支出超过5000亿元(不含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年均增长8.35%。
四是体现了“提质量”。教职工人员支出占到62%,比2015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支出重点逐步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转变,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效益逐渐显现。随着4%成果持续巩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21年首次超过4万亿元,有效带动了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5万亿元,支撑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了世界上覆盖最广的学生资助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随着经费使用结构的逐步优化,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投入充分发挥了保障教育发展、推动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增强教育内涵的政策导向作用。
主要做法
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着力从六个方面完善了落实4%的长效机制。概括起来就是“六个保”。
一是坚持用服务国家战略保4%。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争取更多的教育投入增量。中央财政近三年新增70亿元资金专项支持实施“三区三州”地区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近两年新增70亿元资金专项支持职业教育改革以及高职百万扩招等事项。
二是坚持用落实支出责任保4%。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将教育总体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从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其他教育三个方面细化了具体支出事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明确了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同时,通过加强教育督导、健全统计公告、开展约谈座谈等方式督促各地落实支出责任。
三是坚持用健全生均标准保4%。根据各类教育事业的不同特点和改革发展实际需要以及财力可能,更加注重通过加强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投入,全面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生均拨款制度,健全了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四是坚持用发挥资金效益保4%。坚持结构合理就是最大的效益。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育财政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断扩大教育社会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优先保障义务教育这个“重中之重”、优先保障教师工资这个“本中之本”,优先补齐学前教育这个“短中之短”,优先支持“三区三州”这个“坚中之坚”,优先资助建档立卡这个“困中之困”。
五是坚持用全面加强监督保4%。会同财政部完善教育财务管理制度,全面修订教育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经济活动内控机制,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确保教育经费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六是坚持用宣传示范引领保4%。印发《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的意见》,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所有省份建立了省级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及时发布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印发通报推广典型经验。
下一步工作考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新召开的五中全会精神,从统筹“两个百年”“两个大局”“两个大计”的政治高度,建章立制、构建体系,加快推进教育财务治理现代化,切实提高“识变、应变、求变”和“育先机、开新局”的能力。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持续巩固4%成果,推动落实“两个只增不减”,更好满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需求,更好发挥教育经费服务保障和政策导向作用。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投入责任。按照五中全会关于“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要求,强化省级统筹,推动教育领域省以下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切实增强“各级财政”特别是省以下基层政府落实“第一个只增不减”的财力保障。
二是进一步完善以生均标准为基础的长效机制。按照五中全会关于“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的要求,推动各地适时提高各级教育生均拨款水平,切实增强“各级教育”落实“第二个只增不减”的财力保障。
三是进一步健全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按照五中全会关于“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社会、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深化财政教育投入机制、社会教育投入机制、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等方面改革,逐步提高社会投入占比,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总量。
四是加快推进教育财务治理现代化。按照五中全会关于“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财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健全教育财务制度体系、预算绩效体系、经费监管体系等,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安全规范有效。在保住4%投入底线的同时,坚决守住资金安全底线。
“十三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哪些成效?来听高润生巡视员在发布会现场的介绍↓↓↓
疫情防控期间有效支撑近3亿师生在线教学!“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这些成效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十三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加强统筹部署,“三通两平台”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三全两高一大”新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呈现出应用深化不断加速、创新案例竞相涌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良好局面。教育信息化已由起步应用阶段进入融合创新阶段,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支撑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赢得世界各国普遍认可,为“十四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网络基础环境基本实现全覆盖
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学校联网和提速降费工作。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从12.8%跃升到98.7%。其中,52个贫困县已实现了学校网络全覆盖,99.7%的学校实现了百兆带宽。95.2%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和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1060万台和1703万台。
优质资源供给和教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
实施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整合开发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数字资源6948学时,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教材配套的资源达5000万条。建成20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资源库,认定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慕课学习人数达3.1亿人次,获得在线课程学分的高校学生突破8200万人次。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应用,连续6年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有效途径。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已接入各级平台184个,为师生提供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服务,应用访问总数累计超3亿人次,资源共享总数超过3.2亿次,月活跃用户达6000多万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1亿个,将近半数的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和教研。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不断提升。
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成效显著
#p#分页标题#e#建成学校、教师、学生三大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国所有学校“一校一码”、师生“一人一号”。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有序推进,共享教育基础数据达2.1亿次,支撑600多项地方业务开展。教育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对“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包容审慎的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加强校外线上培训、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网课平台等规范管理,营造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启动提升工程2.0,累计培训1000多万名教师。持续举办教育厅局长和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培训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班,“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3万人。全国有超过80%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科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防护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开设相关本科专业5个,全国布点233个,11所高校入选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建设高校。全面落实《网络安全法》,建立教育系统网络安全责任体系,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通报并处置安全威胁6万多个。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和专题培训班,提高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2021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教育部启动“停课不停学”工作,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通过电视空中课堂保障没有网络或网速较慢地区学生的居家学习;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为世界各国在线教学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次疫情,以信息化有效支撑了近3亿师生的在线教学,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同时,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微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