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认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稳固中等职业教育地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明确提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文件都有强调,一直未变,要求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2021年全国职业与继续教育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李晓红同志代表教育部表态,要“做强中职”。
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会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对教育的满意度也会随着不同时期的教育体验和教育回报而变化。教育体系设计和教育制度安排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人才效益大化来进行。人民满意不是一时满意,而是终满意——如果只满足让孩子上了学,终却成为“就业难”家族中的一员,显然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也不是个别人满意,而应该是全社会满意——教育结构不合理、与经济社会需求不匹配,造成企业“招工难”,肯定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人民满意不是虚荣的、表面的满意,而应该是实质的、根本的满意,不顾学生个人智力类型和职业性向,一味追求读重点高中、考名牌大学等“面子”,也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的教育制度设计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必须稳固。
二、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吸引力和影响力
诚然,当前在一些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 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管理不规范、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就读中职是中考失败者无奈的选择,中职学校成了“差生”就读的选择。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在经费投入、校舍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重普通高中、轻中职学校等原因,也有职业学校自身内涵建设不足的问题,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解决。
一所职业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主要的是由这所学校的社会贡献力决定的。社会贡献力是一所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和实现程度。与其埋怨政府不重视,领导不支持,社会不认可,不如认真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水平,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中等职业学校首先要确立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围绕本地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在自身功能、服务对象、办学形式、筹资渠道等方面打开视野、拓宽思路,努力满足当地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各类潜在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企业技术改造和职工培训需求,提升学校与当地产业的依存度和契合度,办成“地方离不开”的学校,才能赢得社会广泛认可。
三、加强宣传,引导人们的教育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落实到教育上,他强调:“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2014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p#分页标题#e#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层次、各类型的人才,除了学术型人才,需要更多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成为大国工匠、技术能手,实现人生出彩的例子比比皆是,就读职业教育也是成才成功之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有些孩子智能类型根本不适合从事学术性工作,做技术工作符合他们智能特点,也是其兴趣所在。目前多数省市已经开通中职生发展通道,有学术潜质的学生可以升入高职甚至普通本科,根据国家六部委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职与普通高中的横向隔离墙也将会打破,中职学校学生符合一定条件将有渠道向普通高中流转。这些社会现实和政策导向,应该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广大考生家长消除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误解和偏见,认识到适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