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托产业优势,政企联手,开启大学生创业之门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大学生亟需就业和创业,如何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地方党委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2009年,辽源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谋划,提出依托现有东北袜业园区的产业优势,采取政府和企业联手的方式,为大学生创业打造新平台,并将这项工程命名为“52321”工程。即用5年时间,争取让2000名大学生在东北袜业园创业,直接安置就业3万人,带动相关产业就业2万人,打造一批企业家队伍。这项工程刚刚起动,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2009年3月20日“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举行揭牌仪式的当天,就有来自延边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17所省内外高等院校的43名大学毕业生入园登记签约,首批入园的大学生已创办袜业企业21户。
二、无门槛限制,助推大学生创业工程起步
为充分激发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热情,免除后顾之忧,辽源市提出了“无门槛、零投入”的理念。首先,在身份上提出“四不分”:不分性别、不分户籍、不分学位、不分专业,只要是大学毕业生愿意来园区创办企业的,都能享受到各项优惠的扶持政策。其次,在资金投入上实行个人零投入。园区为每个创办企业的大学生提供10台电脑袜机;为每个企业提供流动资金15万元;第一年免费提供厂房,免费提供住宿,每天还补助生活费10元;免费为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培训技术工人。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们的创业热情,不到1年时间,大学生创业园已先后接纳两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大学生创业。目前,园区里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了88人,涉及省内外高等院校36所,创办袜业企业50户,创产值4070万元,实现利润358.9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200多人。
三、保姆式服务,打造大学生温馨家园
辽源“大学生创业园区”,不仅给予大学生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成长环境,还给予了他们细心的管理和周到的服务,扶持他们健康成长。入园的大学生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困难尽管和园区说,园区一定会为你们做主,尽大的努力帮助你们每一个人。”园区不仅制定了细致入微的“8项服务”制度和措施,还对大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从原料采购到生产管理,从销售产品到商务洽谈,从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到小额贷款的担保,都为他们创造便利的条件。有的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因袜子缝头设备不足而影响了生产,园区的工作人员立即帮助联系设备生产企业。有时园区还为超出的部分费用“买单”。当企业出现流动资金紧张时,园区就及时帮助他们联系贷款。由于创业园区的各项政策、服务和管理非常到位,使大学生创业者“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四、化茧成蝶,比翼齐飞,大学生与园区合作共赢
经过一年的创业实践,入园的大学毕业生和他们创办的企业一样,都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大学生们把自己的知识、理念和内涵,注入到企业文化之中,创办的企业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活力,花样众多的新产品在国内袜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有一户3个大学生合伙创办的企业,由于经营管理科学、市场开拓良好,仅依靠园区提供的30台电脑袜机,实现利润55万元。有几户企业自主联合,采取单独生产管理、统一打市场、统一营销的经营模式,既保持了企业的相对独立,又形成了拳头,行业里称他们为“1+2”或“1+3”模式。这一营销理念和管理模式,对原有的老袜业经营者触动很大,尤其是那些家族式管理的企业,看到了大学生创业者的潜力,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纷纷要求园区为他们招聘大学生,参与其企业管理。为此,园区去年共为这些老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100多人,袜业园区经营管理者队伍出现了新变化。
辽源市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真心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办实事,舍得投入动真招,出台与高校毕业生需求实际相吻合的政策措施,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就会办法多多。辽源市创造性地提出以东北袜业园的优势产业为依托,率先打造省内第一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突破以往框框的限制,大胆提出“无门槛限制、零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颇为“打人”的优惠政策,走出一条破解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新路。
#p#分页标题#e#3、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成功。辽源市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的极大关注和全力扶持,为“大学生创业园”创造了极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得益于地方党委、政府干实事、重实效;得益于企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载体,搭建坚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