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但作为GDP全球第二的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并没有多少百年企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没有能够得到有效传承。
意识到这一点的中国,现在也正在重拾工匠精神。
2020年3月5日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明“工匠精神”已经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其实,工匠精神在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说法,德国人称为“劳动精神”,美国人称为“职业精神”,日本人称为“匠人精神”,韩国人称为“达人精神”。
经过对德国、日本等工匠精神盛行国家的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古今工匠精神的收集整理,大国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
古今中外,作风严谨也是一些知名工匠们的共同特征之一。
他们做事认真规范,态度严谨,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不浮躁,不投机取巧,不看重钱财,不看重职务。面对浮躁的社会,保持初心,不被外界繁杂的世俗诱惑,坚持标准,认真细致,耐得寂寞。
德国人的严谨,在全世界是有名的。这可以从一个小小螺丝钉看出来。“飞机安装环节要求非常严格,假如有6个螺孔,那么技师就只能拿到6个螺丝钉;如果掉了一个螺丝钉,死活都要找出来,”德国海里派克直升机责任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柳青说,“在飞机制造行业,工程人员需要非常严谨。如果一个螺丝钉不小心丢了,很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一枚小小的螺丝钉,折射出了德国制造业一直传承的工匠精神: 就是一名工匠要作风严谨,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好。
在英国,也有这样的案例。早期,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John·Harrison,1693–1776)费时40余年,先后造出了5台航海钟,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为突出,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在制作过程中,哈里森不被外界的高薪诱惑,认真细致,坚持标准,耐得寂寞,几十年如一日,潜心制作航海钟,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日本人也因为作风严谨而出名。在一些国家,经常把如何生产数量放在第一位,但日本匠人首先看重的是质量。一般日本人干活比较慢,但是很少出差错,甚至有零差错的人。这样的人每天工作都是高度集中,压力也很大,因此,很多人日本因此出现了身体和精神上的问题。
精益求精也是世界各国工匠精神的一个共同特点。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具体到工匠精神,是指在技术精湛的前提下,不骄傲,不满足,不得过且过,注重细节,精雕细琢,精雕细镂,追求完美,追求极致。
一是专注,十年磨一剑,坚持到底,耐得住清贫寂寞;
二是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的完美;
三是务实,以需求为导向,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四是创新,不固守传统,而是在继承中创新,是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再次创作。我们将这些品格总结为“工匠精神”,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